因“阅”而“说”的问题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英语阅读课文具有题材广泛、体裁各样、语言知识丰富等特征,是各模块教学的核心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渠道。阅读课的功能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拓宽总体的知识面,增强英语语感,提高阅读技能,它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学习、欣赏别人作文的技巧,理会写作要领,身临其境去感悟语言之美,进而,建立在英语阅读材料基础上的“说”就显得必不可少。 的确,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的教师总是积极引导学生恰当运用阅读素材,尽可能在“说”中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因“阅”而“说”活动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因“阅”而“说”缺乏科学的设计 初步导入阅读课时,教师很重视阅读课各个环节的设计,但对因“阅”而“说”的活动往往缺乏科学的设计。我国著名学者叶澜(1997)曾明确指出:一个真正把人的发展放在关注中心的教学设计,会为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发挥提供时空余地;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会促进课堂教学中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和及时反馈提出要求。这样,教学设计就会脱去僵硬的外衣显露生机。那么有活力的口语活动设计应该把关注重点放在哪里呢?以下几个方面应当予以重视: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营造适宜的活动氛围;关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关注为学生的自主构建提供必要的条件;关注对学生主体感悟的唤醒。 问题二:因“阅”而“说”忽视策略的培养 在“阅”而“说”的活动过程中有许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完成口语任务,原因有多方面,但学生缺乏因“阅”而“说”策略的培养是关键因素。众所周知,学生的阅读水平与阅读策略的培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总是非常注重学生阅读策略的培养。而建立在阅读材料基础上的“说”因为是阅读课的延伸与拓展,对其策略的培养往往被教师忽视。事实上,忽视这部分“说”策略的培养只会让这种有益的活动流于形式、止步不前,是很不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长远发展的。 问题三:因“阅”而“说”忽略语言的延伸 在“阅”而“说”的活动过程中,许多学生一直只是在复述课文中呈现的信息,而不能把话题延伸到生活实际情况。这种重复性行为不利于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长远发展。的确,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常常采用问答法,对阅读素材中的关键性或细节性问题展开问答;有时会在多媒体上呈现有关阅读素材的填词题,引导学生补全文章内容;最常使用的是复述法,在理解阅读语段的意思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地复述出其主要内容。这种说的过程只是考察了学生对阅读材料的记忆效果,没有尽可能给予学生机会展示其对文章的深层次理解及评价,体现思维的拓展,凸显语言的魅力,拓展学用渠道。 如何克服因“阅”而“说”的口语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解决对策来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逐步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难题。在长期的因“阅”而“说”的教学实践和反思中,我们逐步明确:精心设计是前提,策略培养是保障,语言延伸是重点。 二、因“阅”而“说”问题解决的对策 1.精心设计是前提 史密斯(P L.Smith)和雷根(T.J.Ragan)认为:“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教学活动、信息资源和评价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鲁子问、康淑敏,2008:5)。教学设计模式形态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非常明确,都在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无论哪种设计都包括对学习者的分析、教学方法设计、管理策略设计和媒体设计。因“阅”而“说”也要遵循以下三要素来设计教学过程: (1)巧激趣——找到兴趣点,满足求知欲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学习兴趣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设计英语阅读材料基础上“说”的活动,要仔细分析阅读材料,找到学生的兴趣点,力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求知欲。以New Standard八年级(下)Module 8 “Time off” Unit 2为例,在学习了有关武陵源的阅读文章之后要学生说一说My unforgotten trip,学生可以介绍沿途美丽的风景,也可以描述难忘的经历,这样的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既让语言基础薄弱的学生能言之有物,也让语言基础好的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同时,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比如,视频媒体以其生动形象的人物、动态的演绎方式清晰地展示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是有效激发学生说的欲望的教学媒体。在学完New Standard八年级(上)Module 7 “A famous story” Unit 2有关《爱丽丝漫游记》的片段后,在多媒体上呈现这个故事的电影剪辑,让学生在故事的直观呈现中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其内容。这当然比学生仅凭记忆来陈述故事要有趣味,更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 (2)促领悟——发挥主体性,培养学习力 以New Standard九年级(上)Module 3 Unit 2的阅读文章“My hero—Dr Norman Bethune”为例,在新授课后的任务是要学生说一说:The hero in my heart。为什么设置这样的口语任务?因为口语教学中必须设计一些功能意识激活活动,培养学生对交际功能的敏感性。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学生的选择面广:英雄可以是平凡的普通人,也可以是功勋卓著的伟人,可以是熟悉的家人与朋友,同样可以是喜欢的明星与偶像等等。这样的设计更有益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而且在语言组织过程中学生要自主完成任务,要仔细分析所选材料的交际功能、所使用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甚至语言的内涵以及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也要考虑,这样的口语活动长期坚持下来必能促进学习能力的发展。 (3)重实践——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创造力 依据阅读材料而开展“说”的活动,教师可以依据阅读材料进行话题讨论、故事复述、预测发展、剧情设想、文化比较、角色扮演、自编对话、剧情改编、说读后感等形式。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发现、创意、沟通、表达、交流的意识和技能。比如,在教New Standard七年级(上)Module 8 Unit 2时,学习了短文“Choosing birthday presents”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采用角色扮演、对话形式来展示各个成员的喜好和习惯;学习了《爱丽丝漫游记》的故事后让学生续说故事;在学习了美国人如何过五一劳动节之后,让学生对各国节日文化进行比较等等。 无论采用哪种形式的“说”,都要注重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合作意识的增强以及知识探究的延续。学习者作为学习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在与他人的积极合作过程中,不仅能够实现信息与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使自我认识能力得以扩展和完善,而且还能够培养合作精神和群体意识。同时,教师在布置口语任务时,应向学生提供符合学生认知能力水平、有针对性、有层次的任务情境,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策略培养是保障 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推广,学会学习、自主学习被公认为外语教育的理想目标。但是如果缺乏策略知识,学习者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因此,在因“阅”而“说”活动中有必要贯彻策略教学的理念。说是语言输出的一种形式,既然我们的口语活动是建立在阅读语言信息的输入、吸收基础上,那么学习者任务输入、知识吸收与语言输出策略的培养就显得至关重要,策略水平的提高是口语能力增长的有力保障。 (1)任务输入策略 任务教学倡导通过教师的充分指导促使学习者积极地投入知识的心理建构过程,促进新旧知识相互联系的同时,引导学习者产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怎样的任务输入能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呢?以“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dand”续说故事的口语活动为例,在学生说之前,教师先通过图片或视频激活学生对故事的记忆以及要用到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这样有利于接下来的口语表达的顺利开展。因此,因“阅”而“说”活动任务输入次序一般如下图所示:“阅读”中的“说”问题及对策_语言表达论文
“阅读”中的“说”问题及对策_语言表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