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第七中学,云南 保山 678004)
摘要:高考政治原因类试题是指在政治高考中,根据提供材料来探究事物(现象)产生的原因。这类试题一直在高考试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有较强的综合性,要求学生准确回答某一行为或现象产生(形成)的原因、理由或依据,侧重考察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类试题出题灵活,难度较大,学生常陷入“答不准”或“答不全”误区。作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技巧,找准答题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学习成绩。
关键词:高考政治;原因类试题;解题策略
原因类主观题是高考政治的常见题型,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由于原因类主观题出题灵活,难度较大,学生常陷入“答不准”或“答不全”的误区。那么,考生应该怎样做才能在解答此类试题时获取高分?又该掌握怎样的解题策略?作为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原因类主观题的常见设问方式
1、直接设问。指“为什么”、“原因”、“理由”、“必要性”、“意义”等。如2018年文综全国卷Ⅱ39题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2018年文综全国卷Ⅲ39题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追责问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2、间接设问。如探究“合理性”、“正确性”,要求论证或反驳“观点”等。如2015年山东卷第42题(1)根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201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记住乡愁,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其实质就是论证题中观点,分析原因。
二、原因类主观题的解题方法
1、认真审题,先审设问后审材料。
(1)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政治常识,要具体到课题、节题、框题)、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材料分析)、主体限定(是从党的角度回答,还是从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角度回答);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围绕这个核心找出相关信息。
(2)答题思路:联系四个角度分析原因。
①联系课本分析原因。我们看到一个“原因”类设问,第一个应该想到的问题就是课本上关于这个问题具体有哪些内容?联系课本是分析原因的最基本的角度,很多问题通过联系课本内容就能够得到解决。
②联系材料分析原因。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解决“原因”类设问的有关信息,如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现状,材料体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均可作为我们分析原因的依据,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应对材料加以充分重视。
③联系主体分析原因。一个“原因”类设问一定牵涉到一定的主体,而特定的主体肯定享有一定的权利和负有一定的义务、具有一定的职责。在具体的题目中,如党的性质和地位、国家机构的性质和组织活动原则、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消费者的权益、经营者的素质、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等等,经常作为一些“原因”类设问的答案出现。
④联系时政分析原因。原因类主观题引入的材料具有时代性,有些题解答时还需结合时政热点,如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服务型政府、学习型政党等,即彰显时代特色,又可以使答案更全面。
例如: 2015年山东卷第42题
材料一 2014年1月至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将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等8部法律草案向社会公众公开征求意见。这期间,共有19512人次在网上提出62315条意见,对草案的修改完善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后,不论是法律草案初审稿还是二审稿,都要向公众广泛征求意见,使公众有更多机会发表看法。
据材料一,结合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解析】通过审设问,确定要结合材料一,知识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问题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广泛征求公众意见的合理性,题型是原因类,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公民。经过仔细研究设问,从必要性(根本原因:国体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地位;公民的政治参与)和重要性(对公民、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对社会的意义)进行分析,不难找到相应的原因。
【答案】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常设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依法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等渠道参与民主决策;广泛征求公众意见有助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或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有利于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推动依法治国。
2、构建体系,从必然性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必然性:包括理论依据(教材中的原理等)和现实依据(现阶段党和国家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及当前形势等)
(2)意义:包括对国家、集体或个人的意义等,尽可能全面多角度来分析,如果试题中的做法是错误的,还应该答出后果或危害。
(3)答题思路: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
原因型的作答顺序如下:原理、重要性、必要性、危害性。(应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由点到面、由直接到间接、由眼前到长远、由微观到宏观、先经济后政治、由文化到哲学、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①原理——(做)这件事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根据。
②重要性——(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③必要性——(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④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例如:(2015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8题)
材料二:2013年我国GDP增速为7.7%,2014年为7.4%。2015年我国GDP增长目标调低为7%。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做了加力增效的部署,其中,2015年财政预算拟安排财政赤字1.6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700亿元,赤字率从去年的2.1%提高到2.3%。(财政赤字率指财政赤字与GDP之比。国际上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合理性。
【解析】现阶段我国增加财政赤字的必要性:理论必要性——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现实必要性——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重要性:能够增加财政支出,扩大内需,增强经济活力。可能性:现阶段我国的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仍低于警戒线,所以是安全的、可行的。
【答案】财政赤字是积极财政政策的具体手段,在经济下行压力下,增加财政赤字能够扩大财政支出,刺激社会总需求;我国目前财政赤字率虽然在提高,但低于3%的警戒线,是适度的、安全的。
3、注重答案的呈现方式。书写答案时,文字要整齐,句子要完整,逻辑要严谨,层次要清楚,要使用学科术语,要标清序号,不可一段到头。
总之,要解好原因类主观题,需掌握一般方法,由必要性到重要性,再到可能性,多角度思考,并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分析,审设问,联教材,读材料,知时政,多方位考虑,让解答更有针对性,回答更具全面性,答案更富有效性,以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武翠敏,王彦芳.从“画龙点睛”到“点睛画龙”——谈提升主观题审题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3(4).
[2]文星明. 高考政治原因类主观题答题思路简析[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6(7):14-14.
[3]郭金玲. 高考政治生活原因类型题方向及解析[J].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4(4):77-77.2009.5
作者简介:宋昭稳(1979.11-),男,云南昭通人,学历:本科,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现有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
论文作者:宋昭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原因论文; 设问论文; 材料论文; 财政赤字论文; 全国人大常委会论文; 必要性论文; 政治生活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