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黏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论文_姜海波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论文_姜海波

【摘 要】目的:明确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征,以便为后续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帮助;方法:本试验选用某院2015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脏粘液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通过临床特征观察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数据判断患者病情状况,而后采取针对性手术方案,摘除患者体内肿瘤,并于3~6个月后进行跟踪调查;结果:临床特征中,50例患者肿瘤皆为良性,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18例(36%),双期杂音8例(16%),肿瘤扑落音者21例(42%)。且部分患者伴有胸闷、心悸、胸痛、昏厥、脑梗死、外周血管栓塞、心律失常、发热等症状。超声特点中,超声图像均存有云雾状光团回声波,会随着心动周期发生变化,且回声信号强而不均匀,证明肿瘤边界清晰但不规则。而在手术随访中可知,患者临床症状均有了显著缓解,并且3~6个月之内,无复发与并发症状况;结论:心脏粘液瘤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但超声探测下较典型,经由临床手术切除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心脏粘液瘤;临床特征;超声特点;治疗效果

心脏粘液瘤是较常见的原发性心脏肿瘤病症,病症覆盖年龄范畴较广,主要集中在30~60岁之间,并且病情多集中于左心房内,单发性较多,少有恶变倾向,通常与伴随着较多样的临床症状,发病率也较高,若出现表面血栓状况,稍有刺激便极易导致栓塞,因此在确诊后必须及时进行救治,以免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本文基于心脏粘液瘤的临床调查资料展开分析,明确超声特点后,得出下述材料与结论。

一、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本试验选用某院2015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50例心脏粘液瘤患者作为试验对象。其中,男性(13例)与女性(37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1~78岁,平均年龄为(53.12±12.77)岁,其中23患者的心脏粘液瘤为球状,21例患者的肿瘤为乳头状,4例患者的肿瘤为分叶状,剩余2例患者的肿瘤为葡萄状。结合试验患者年龄、肿瘤形状、数量等资料比较可知,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调查方法

经由患者家属及患者同意后,本试验对患者的临床诊疗资料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总结,分别对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记录,其次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对心脏进行超声检查,将探头频率控制在2.5~3.5MHz,让患者取左侧卧位,重点观察心脏左室长轴、短轴与心尖四腔心切面状况,通过超声图像的回声信号强弱、便捷清晰度判定肿瘤的大小、形状与病灶位置,并通过活动度与血流数值判断肿瘤的影响。检查后,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手术措施将肿瘤切除,并在3~6个月后进行跟踪调查,以便明确实际诊疗效果。

3. 统计学处理

试验选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表示为百分比(n%),数据资料用X2检验,若满足(P<0.05),则试验数值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 临床特征

本研究纳入的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中胸闷、心悸32例(64%),胸痛22例(44%),晕厥5例(10%),脑梗死5例(10%),外周血管栓塞4例(8%),心律失常13例(26%),发热9例(18%)。临床体征:心尖区闻及舒张期杂音18例(36%),双期杂音8例(16%),肿瘤扑落音者21例(42%)。

2. 超声特点

50例患者均为单发,发生在左房45例(90%),右房4例(8%),右室1例(2%)。瘤体最大者62mm×52mm,瘤体最小者21mm×19mm。有蒂者41例(82%),无蒂者9例(18%),其中40例附于左房侧房间隔卵圆窝附近,5例附于左房后壁,4例附于右房侧房间隔下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瘤体呈团块状36例(72%),分叶状14例(28%),内部回声均匀者41例(82%),回声不均匀者9例(18%)。其中41例(82%)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二尖瓣或三尖瓣口舒张期呈现五彩镶嵌的血流信号,收缩期房室瓣口出现少量返流,频谱多普勒显示舒张期瓣口出现正向湍流频谱。同时并发心房增大者36例(72%)。

3. 治疗效果

经过临床治疗后,科室医师通过电话问询与跟踪随访了解到,50例心脏粘液瘤患者的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显著缓解,并且身体机能也恢复得较好。患者住院时间为8~14d,平均住院时间为(11.63±2.18)d。另外,通过术后3~6个月的回访可知,经过治疗的患者均无复发现象且无并发症特征。

三、讨论

心脏黏液瘤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肿瘤,在原发性心脏肿瘤中占有40%的比例,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良性心脏肿瘤,主要包括心房黏液瘤、心室黏液瘤。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较为多样、复杂,通常取决于肿瘤分布的位置、肿瘤形态、肿瘤大小等情况。心脏黏液瘤发展到后期,其瘤体表面碎片脱落容易引发动脉栓塞,如脑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

本研究发现,50例心脏黏液瘤患者的肿瘤性质均为良性,其中有45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左心房,有4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房,1例患者的黏液瘤分布于右心室,这提示我们在临床诊断时应加强对心房部位的检测;女性患者的比例高于男性,且多发生于51~60岁这个年龄阶段;临床症状以胸闷气促、低热、心悸、头晕、晕厥为主,部分患者未出现明显的症状。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没有特异性,依据瘤体增大发生对心腔的机械性阻塞作用表现出相应的临床症状,但是超声表现较为典型,超声可以显示出肿瘤的位置、数量、形态、大小、活动度、有无瘤蒂及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情况,且超声没有辐射,费用低廉,可重复检查,移动方便,对于病情危重且不能移动的患者,可实现床旁检查。分析超声的二维图像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对临床诊断和治疗黏液瘤可以起到指导性作用,因此,超声是该病的首选检查方式。

及时有效的治疗是降低心脏黏液瘤死亡率的关键,心脏黏液瘤患者一旦被确诊为心脏黏液瘤后,应立即进行手术治疗,通过手术对瘤体进行切除,避免肿瘤对心脏瓣膜和动脉血管造成压迫而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手术治疗后,50例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并顺利出院,其住院时间为8~14d,平均为(11.63±2.18)d,术后随访发现,患者均未出现复发。但在手术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在对血管进行离断前,切忌对心房进行引流,可能会造成对心脏的挤压,不利于肿瘤完整性的保持;在切除瘤体的同时,还应将瘤蒂附着的房间隔切除,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避免残留的黏液瘤出现复发。

综上所述,心脏粘液瘤病症多发生于女性人群,病发部位多为左心房,患病时伴有较多临床症状,并且稍受刺激都可能造成栓塞等情况,使患者的生命安全遭受严重威胁。目前,心脏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肿瘤的形状、尺寸、病灶及血流关系,一旦确诊理应及时进行切除治疗。而结合术后跟踪调查资料可知,目前手术治疗后患者并无复发情况,且患者身体素质得到了好转,证明手术治疗效果优异,能够为患者生命健康提供足够的保障,规避心脏粘液瘤对患者身体的损害。

参考文献

[1]李德云.心脏粘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15):109-110.

[2]李伟,张周龙.经胸心脏超声检查诊断心脏黏液瘤的临床价值[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9,29(3).

[3]吕函璐,王培伟,刘英梅.超声心动图对心脏粘液瘤的诊断及随访价值[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9(4).

[4]康有梁.婴幼儿和儿童心脏肿瘤的临床特点和超声诊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1).

论文作者:姜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7

标签:;  ;  ;  ;  ;  ;  ;  ;  

心脏黏液瘤的临床及超声特点论文_姜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