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合作框架:东亚经济复苏的新课题_金融风暴论文

10/3合作框架:东亚经济复苏的新课题_金融风暴论文

10+3合作框架——东亚经济复苏中的新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东亚论文,框架论文,新课题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强劲复苏

东亚经历两年多时间经济衰退后,现在又重现生机。截至1999年底,金融危机对东亚地区的冲击已基本结束。日本经济在连续两年负增长后止跌回升。韩国、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和菲律宾5 个受灾最重的国家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例如,这些国家货币汇率已趋稳,股市全面回升;出口增长,外贸盈余和外汇储备显著增加;失业人数减少,通胀好转;外资重返东亚;等等。

东亚经济复苏的速度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期。世界银行曾预测1999年重灾五国平均增长率(GDP)仅为0.1%,实际却达到4.6%。

东亚经济快速复苏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外部因素包括美国经济持续增长、日本经济好转、欧洲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及中国政府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等,这些有利条件使东亚的出口保持畅旺并在价格上具有竞争优势。另一个重要外部因素是国际电子产品市场的复苏,使依赖电子产品出口的东亚经济体出口迅速增长。从内部因素来看,受灾国家采取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起了效果。另外,自然因素也起了作用,“厄尔尼诺”现象消失使东南亚国家的农业由歉收转为丰收。

基础并不稳固

虽然东亚经济复苏速度超乎寻常,但其基础却不牢固,一些隐患并未彻底消除。

首先,推动复苏的主要动力是政府的财政扩张政策,即依靠大量借贷、扩大公共投资来刺激需求。据估计,1999年上半年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受灾国家经济复苏的贡献率高达80%。然而,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大规模财政赤字和外债可能会引发新一轮金融危机。受灾国家已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今后将被迫削减开支或大幅增加税收,这两者都会抑制经济增长。

其次,银行不良债权未得到彻底清理,金融改革未深入进行。不良债权是引发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受灾国家不良债权状况仍未好转。此外,东亚各经济体的金融改革也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第三,出口产业结构并未升级。东亚经济快速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电子产品的出口,而非出口产业结构的升级或生产效率的提高。电子产品是东亚经济体的主导出口商品,约占总出口的30%至60%。今后,随着电脑“千年虫”问题的解决,相关电子产品较难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这必将影响以后几年东亚的出口和经济增长。

第四,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并未深入进行。金融危机暴露出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和企业制度存在严重问题。电子、服装、鞋类、钢铁、汽车等传统的劳动、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东亚已投资过度,生产能力过剩,而数字信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高科技产业和高附加值产业尚处于幼稚甚至空白状态。没有新兴产业和新技术产业的牵引和支撑,东亚经济在全面复苏之后,也将难以持续快速增长。

东亚企业制度中的问题更为普遍: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或包揽的意识根深蒂固,官、商和银行家相互勾结现象难以根除,裙带风、腐败现象没有根本好转。一些国家的企业改革还在走回头路。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受危机影响较重的国家中,而且也存在于东亚其他经济体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些问题能否得到解决,不仅关系到东亚地区经济的复苏,而且关系到21世纪东亚经济的发展前景。这也是东亚各经济体所面临的共同挑战。

当前,东亚主要任务是巩固复苏势头,防止出现回潮和反复。东亚成员应当: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变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中性财政政策;大力扶植资本市场,深化金融改革,坚定不移地将银行重组进行到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制度改革;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市场机制和法规,消除裙带风和腐败现象。

加强合作

要完成上述任务,巩固复苏势头,一方面需要各经济体自己努力,另一方面也需要东亚成员共同合作。因为其中不少迫切的课题是东亚成员共同面临的,例如,本地区金融市场的监督,汇率的稳定,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另外,诸如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的安排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对话和协调等,也需要通过东亚成员的合作来进行。

东亚30多年来经济增长的显著特点是“高度的区域性”,即在东亚集中了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经济体,“东亚经济奇迹”也由此而命名。而1997年的金融危机,同样体现出“高度的区域性”特点,即它集中爆发于东亚地区,东亚所有经济体都受到影响。这并非偶然,它反映出东亚各经济体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30多年来,东亚各经济体充分利用本地区资源互补性较强的优势,通过先进经济体对后进经济体的直接投资、技术转移、产业传递以及开展区内贸易等途径,形成彼此间以产业链为特征的相互依存关系,把东亚各经济体的命运拴在一起,从而产生出“一荣俱荣,一损皆损”的效应。

由此,经济复苏决不是只关系到受灾国家一国或几国的事情,而是关系到东亚全体成员未来的大事。要巩固经济复苏势头,防止金融危机卷土重来,决不是一个经济体单独所能做到的,东亚各经济体必须携起手来,加强合作,共谋对策,才能保持本地区的繁荣与稳定。

事实上,东亚作为亚太的一个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有关设想和行动在90年代初就已提出。马来西亚倡导的“东亚经济核心论坛”(EAEC)得到中国的有力支持。金融危机前,一些合作项目已被提出,如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开发、泛亚太铁路建设等等。危机的发生,使合作的步伐放慢,一些需要耗费较多资金的项目只能暂时搁置起来。

金融危机发生后,由于东亚缺乏一个较成熟的地区合作机制,东亚难以进行自救,不得不依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接受其苛刻的援助条件。另一方面,东亚经济体之间缺少政策协调,为应付危机,一些国家竟相贬值本国货币,这种互不合作的做法,加剧了东亚地区的货币动荡。所幸的是,经过危机的冲击,东亚成员对开展经济合作的认识更加深刻了。东亚应该自立、自强、自救,东亚命运必须掌握在东亚人自己手中。为此,东亚各经济体必须走加强合作的道路。

10+3合作框架

自1997年以来,东亚13个经济体已举行3届领导人非正式会晤, 初步建立了中、日、韩3国与东盟10国这13 个东亚成员进行合作的框架(10+3合作框架)。这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大事。 它表明东亚有能力依靠成员间的合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并为探索东亚经济自立的途径迈出重要一步。在10+3合作框架内, 东亚成员有许多领域可以开展合作(仅就经济领域而言):①经济合作。包括贸易、投资等传统经济及电子商务、网络经济等新经济方面的合作;②产业合作。农业、旅游业以及交通、机电、电信、纺织、能源、环保等产业;③经济增长区和区域经济开发。如增长三角、澜沧江——湄公河开发;④中小企业。成立有关合作、交流的论坛或组织;⑤货币与金融合作。包括政策性对话与协调、监督地区资本流动、加强银行和金融系统、召开中央银行行长、财长和高官会议、改革国际金融组织乃至成立地区性金融组织等;⑥人力资源开发和社会保障合作。包括设立东亚人力资源开发基金、人力资源培训、实施社会安全保障网络等;⑦科技合作。共同开发能促使东亚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高新技术、加快地区技术转移等。

总之,在10+3框架中,东亚的经济合作领域相当广阔, 可做的事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进行选择。当前10+3 框架内的合作应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选择最迫切的课题;一是选择最容易的课题。选择前者是因为形势所迫,不做不行,缓做也不行;选择后者是为确保合作成功,从中取得经验,以利于进行较难领域的合作。当前最迫切的课题就是如何巩固东亚经济复苏势头,避免再度爆发金融危机,应当把合作的重点首先放在金融领域中。

金融危机发生后,东亚就已认识到开展金融合作的必要性,并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在中国的倡议下,东亚13个经济体先后召开了中央银行副行长、行长及副财长会议。1999年3月,召开了10+3框架下的首届财长会议,此外,东盟一些国家还提出建立亚洲货币基金组织(AMF )的建议,旨在建立地区金融支援机制,预防金融危机。政府金融机构高官会议应是一种有效的合作机制,它为东亚13个经济体对地区金融有关问题交流看法提供了一个论坛。在此基础上,先形成对话机制,进而有可能发展成为地区金融政策协调机制,并对稳定汇率、监控短期资本流动、设立金融预警机制等重要问题的立场与主张进行协调。这对东亚地区的金融稳定十分重要。今年,10+3框架还将召开第二届财长会议, 商讨具体的合作课题。这将使东亚地区金融政策的对话再上一个台阶,并会取得一些有实际意义的成果。毫无疑问,金融领域中的政策对话应当继续进行下去,并需要探索开展金融政策协调的可能性。为此,有必要加强10+3财长会议的作用。但同时也应当注意, 从对话到政策协调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处理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故不能操之过急,当前首先是将对话机制化。

除加强金融政策对话外,在金融领域中开展合作的另一项内容就是培训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管理人员。这同时也是一项较容易的合作内容。东亚各经济体,包括日本,金融管理普遍落后于美、欧。一些市场经济不发达或刚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国家,缺乏通晓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的人才。例如,中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等国,对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运作仍缺乏经验,高级人才满足不了需求。尤其需要培训管理银行的技能,熟悉共同基金管理和国际投资、证券市场的业务等等。在这方面,东亚除了成员间进行培训合作外,也可以与金融发达的西方国家进行合作。

当前,另一个合作重点是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合作。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的崛起,是继金融危机后,对东亚地区的又一次冲击。无论是从巩固地区经济复苏的需要看,还是从应对新经济的冲击来看,东亚都迫切需要进行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合作。提升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是防止泡沫经济发生和抗御金融危机的根本出路,也是促使东亚经济在复苏之后能继续保持持续增长的根本途径。东亚的产业结构从整体上看,距离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尚有较大差距。美国依靠世界领先的信息技术产业,创造出持续的经济繁荣,形成以知识产业为基础的新经济。日本由于信息技术的落后,与美国的差距日益拉大,不但阻碍了日本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同时也影响了东亚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东亚是世界电子、信息产品的主要生产基地,从这一点来看,美国的新经济中也有东亚的一份贡献。但是,东亚提供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电子信息产品,这是因为东亚开发信息技术的力量,包括人才和资金都不足。同时,也缺乏在这一领域中的合作,各行其是,互相竞争。东亚应当携起手来,在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信息产业的建立与发展方面进行合作,从整体上提高东亚信息技术的水平,壮大信息产业,使之发挥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当然,进行该领域的合作难度是很大的。

除此之外,东亚还应当开展旨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其它相关技术的合作。例如,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正在失去国际竞争优势,但东亚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不搞这一类产业还不行。这就需要用高新技术去改造它们,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效益。由于东亚30多年来已形成了独特的“产业阶梯”,东亚依靠自己的力量是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的。

综上所述,东亚成员在10+3框架中进行合作,前景十分宽广。 东亚经济合作的丰硕成果必将对本地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以及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生重要影响。

标签:;  ;  ;  ;  ;  ;  ;  ;  

10/3合作框架:东亚经济复苏的新课题_金融风暴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