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对策探讨论文_赵玉涛1,杨勇2

摘要: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危险性比较高,多见于老年人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有着严重的影响。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三高的特点,应给予重点关注,该疾病彻底治愈比较困难,需要长期进行治疗,因此,护理质量对于患者而言至关重要,心理干预的实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健康促进干预;心理健康

引言

目的调查分析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现状及探讨有效的心理健康促进干预措施。方法对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管理的84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用统一的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调查其心理问题现状,并对干预前后患者心理问题的发生人数及比例进行比较。结果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是精神病性、强迫、躯体化、焦虑及抑郁等,并且干预后患者上述心理问题发生人数及比例均出现较明显的下降(P<0.05)。结论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为精神病性、强迫、躯体化、焦虑及抑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促进干预可有效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管理的心脑血管疾病老年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上84例患者在经治医院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心肌酶谱检查、ECT、运动负荷试验、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心电图、体检均确诊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女27例,男57例,年龄61~88(78.40±2.10)岁,其中脑出血19例,脑梗死15例,心肌梗死21例,心绞疼11例。此外,在84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文化为大专及以上71例,高中及以下13例,选择的所有病例均具备完成心理自评的能力。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患者入院后,单纯的对患者实施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产生负面情绪,及时对患者实施引导、释放,提升患者的积极乐观心态,同时,为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和护理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度,进而提升患者的依从性,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治愈率。观察组患者采用家属心理干预,措施为:①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②加强医护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三者之间的沟通,降低患者与患者家属之间的不和谐,促进两者之间的了解,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实施鼓励、安慰、关怀等措施,进而达到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③医护人员应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宣教,提升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措施和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质量的重视程度,尽量为患者营养一个舒适、温馨的治疗环境,提高治疗效率和安全性。④医护人员引导患者及其家属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出院后,加强患者家属的责任感,不定期电话随访,引导患者家属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

1.3指标观察

观察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况评分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情况。心理状况评分:焦虑、抑郁评分,每项总分为6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差,反之,表示患者的心理状况越好。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反之,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越轻。生活质量评分选用生活质量评分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反之,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2结果

2.1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主要心理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本组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为精神病性、强迫、躯体化、焦虑及抑郁,见表1。

3讨论

老年人群是比较特殊的群体,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组织和器官功能出现大幅度下降,免疫能力的下降,极易导致患者形成各类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由于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极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产生严重的影响。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后,极易出现消极、悲观的心态,怕连累家人,因此,单纯的给予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况,但是对于子女的担心难以解决,因此,家属心理干预的实施,让家属得到充分的认知,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等正面的能量,消除患者最深处的负面情绪,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和治愈率,因此,家属心理干预对于老年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应用价值非常高。

心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特别是在老年群体中发病率更高,且在高校表现尤为突出。可能与高校学历层次高,脑力劳动多,体力活动少有关。老年人心肌功能严重退化,免疫能力下降,加之受不良生活习惯影响,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现代医学研究结果认为,长期不良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刺激会对人的心理健康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除了疾病自身因素外,心理健康状态也会影响治疗、康复的效果,如果不给予足够重视,极易导致病情加重,使病人心理健康受到进一步损害,造成恶性循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社会经济的急骤变化,必然导致人们的各种心理变化,对健康产生明显的影响。应进一步加强医生本身对精神卫生的意识,高度重视心理处方对预防和促进心脑血管疾病康复的重要意义,防止精神因素给心脑血管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

鉴于此,我院在慢病管理中对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主要有一般心理治疗、个别心理指导、心身放松训练、增强支持系统作用及专业的指导。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为精神病性、强迫、躯体化、焦虑及抑郁等,并且干预后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均得到了明显改善。

结束语:

本研究发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促进,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为此倡导基层医护人员在慢病管理工作中应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健康促进干预,以期患者身心健康共同提升,互为促进。

参考文献:

[1]郭翠琴.心理护理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11):211.

[2]乐添遥.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3):122-123.

[3]赵荣.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2):214-215.

[4]陈婷.老年心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护理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30):173-174.

[5]徐秋.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分析及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27):183+173.

[6]刘建华.老年心脑血管患者心理特征和护理体会[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08):223-224.

论文作者:赵玉涛1,杨勇2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  ;  ;  ;  ;  ;  ;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理问题调查及干预对策探讨论文_赵玉涛1,杨勇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