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对六味地黄合四物汤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总结。方法:抽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16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六味地黄合四物汤与甲氨蝶呤治疗,后者仅给予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85.00%,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六味地黄合四物汤;甲氨蝶呤
【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4-0078-02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一种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僵硬、肿胀,严重时可导致关节变形,甚至致残,对患者工作能力与生活质量构成了很大威胁[1]。现阶段,类风湿性关节炎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仍缺乏可以真正控制疾病的药物。我院采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与甲氨蝶呤对本次收治的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了治疗,临床疗效较佳。现将详情作如下报告。
1.资料及方法
1.1 研究背景
所有观察对象均为我院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160例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刚好为80例。研究组中,男53例,女27例;年龄26~70岁,平均年龄45.5±2.5岁;病程2个月~8年,平均3.6±0.7年;关节功能分级:11例Ⅰ级、29例Ⅱ级、36例Ⅲ级、4例Ⅳ级。对照组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45.4±2.6岁;病程3个月~8年,平均3.8±0.7年;关节功能分级:12例Ⅰ级、28例Ⅱ级、34例Ⅲ级、6例Ⅳ级。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不显著,值得比较。
1.2 排除标准
纳入本次研究者,均排除以下情况:①患反应性、感染性及痛风性关节炎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气质性病变患者;③妊娠哺乳期者;④近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者;⑤对本次药物过敏者等[2]。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片口服,每次10mg,每周1次。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治疗,方剂为:黄芩、熟地各15g,丹皮、山萸肉、丹皮、茯苓分别12g,野菊花、山药、当归及泽泻分别10g。上述中药材水煎取汁口服,1剂/d,分早晚服用。两组均为一疗程4周,连续治疗24周。
1.4 观察项目
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密切观察与记录,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
1.5 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恢复的程度,并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标准》,将本次疗效评定为4个等级:显效、有效、好转、无效。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率为76%~100%,血沉与C反应蛋白指标改善显著,恢复或趋于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率为51%~75%,血沉与C反应蛋白指标改善较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率为31%~50%,血沉与C反应蛋白指标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任一标准[3]。其中,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好转率。
1.6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 与百分比(%),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其中,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5.00%,两者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3.讨论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骨科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现代医学[4]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主要与感染、内分泌、遗传等因素有关。临床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和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紊乱密切相关,且极易累及多个系统。因此,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是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进一步发展的有效措施。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目前仍无特效的治疗方案,临床多以西药治疗为主,但药效慢,且极易发生毒副作用,故应用效果不甚令人满意。
中医学[5]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炎属于“痹症”范畴,病理基础是阳气虚弱与四末不温,病机是淤血凝聚于关节,治疗的原则是阳虚与淤血兼顾。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是由众多中药材煎制而成的汤剂,具有良好的扶正祛邪、补气益肾之效。其中,黄芩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丹皮可以活血散瘀、清热凉血;熟地可补血滋阴、益髓添精;山萸肉可以补肝益肾、涩精固脱;山药可以健脾固肾、补肾涩精;野菊花可以疏风平肝、清热解毒等,诸药合用,可标本兼治、内外兼施,共奏扶正益气之效。甲氨蝶呤则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西药之一,在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方面具有较好的功效。两者联用,中药汤剂可有效补气益肾、消除淤血,而西药则能发挥药效快的作用,取长补短。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研究组给予了甲氨蝶呤与六味地黄合四物汤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仅适用甲氨蝶呤治疗。从表1中可得知,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达95.00%,远高于对照组的85.00%。这表明,甲氨蝶呤和六味地黄合四物汤联合应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临床疗效较佳。这与相关文献阐述的观点基本一致,进一步说明了甲氨蝶呤联合六味地黄合四物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较高,具有可行性。
由上述可知,采用六味地黄合四物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症状体征,有利于患者康复,临床意义重大,值得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韦南山,杨继波,牙廷艺.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12):46-47.
[2]徐国山,陈进春.中医药内服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研究进展[J].中医药通,2015,14(03):69-72.
[3]孙建强,韩其茂,张飞宇.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概述[J].中医临床研究,2013,5(09):117-118.
[4]李楠,刘清平,屈直,林昌松.常用中成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1):158-160.
[5]高喜.辨证分型联合二消散外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23(11):36-37.
论文作者:关春芳,赵海青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8
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论文; 地黄论文; 患者论文; 疗效论文; 体征论文; 两组论文; 对照组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