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分析论文_张现磊,律静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分析论文_张现磊,律静

山东华宇工学院 山东省德州市 253034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下,工匠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和使命感,对各行各业均具有深远影响。职业教育包含了工匠精神的要点及意义,能够体现工匠精神,可进一步细化为职业价值观、职业责任感以及职业道德观等内容。在职业教育中,践行培养工匠精神的理念,完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划,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关键词:工匠精神;职业教育;培养策略

引言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改造,工匠精神的培育对于我国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服务的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现状

1.1工匠精神价值观逐步淡化

在当今时代发展背景下,国内外文化交流频繁,快餐文化、金钱至上论等人们的价值观产生严重影响,整体社会风气略显浮躁,不少人不能踏实完成本职工作,存在好高骛远、浮躁虚荣的情况,更不用提及工匠精神。此外,当前基层技术人员的薪资待遇略低,不少人存在急功近利等情况,使得工匠精神的影响力明显削弱。

1.2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的地位未明确

在当前职业教育发展中,部分职业院校管理部门逐步忽视了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上略显不足,未能作为专项教育内容,其地位为得以明确。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灵魂所在,若缺失这部分内容,会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然而,不少职业院校未明确职业教育的内涵,即使开展关于工匠精神的教育活动,也浮于形式、流于表面,致使越来越多的人逐步模式工匠精神。

1.3传统思想因素的制约

在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的思维模式里,匠人的社会地位不高,“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传统思维方式仍然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评判。其实在我国古代社会,我们并不缺乏大量的能工巧匠,他们的优秀作品经过岁月的洗礼仍被保留了下来,受到后人的敬仰和膜拜,但是很多精湛的手艺因为人们的价值取舍,没有很好地被继承和保存。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工匠被社会矮化、工匠精神日渐式微,专心做品质、潜心研究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了,社会充斥着大量低端、重复性、仿制性的产品,无法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强烈需求。

2在职业教育中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

2.1加强专业课与德育教育的融合

工匠精神的培养应要融入整个专业教学中去,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为高职学生专业与职业接轨做好准备。学生主要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都靠专业课程获得,而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低程度是限制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对“工匠精神”理解和深化的因素。因此,这就需要专业课教师对“工匠精神”的意义有充分的认识,在进行教学时,依托高职学校办学特色,院校地方特色,社会对一线工人的要求以及企业行业对某一岗位的特殊要求,在教学方法,教学目标及内容方面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并通过实操、考核去实现。而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专业课程与职业道德教育联系并不很紧密,专业课程不仅要强调专业性与技能性,还有在工作过程中的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职业素质的渗透。使得学生不仅在专业课上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还能在教学环节中受到“工匠精神”的熏陶,完善自身的个性素质,同时,以德育课程为载体,运用德育功能,在德育活动中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而实现专业体系中“工匠精神”的发掘,所以高职学校要从职业所崇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手,结合工匠精神,设计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职业道德课程,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立足工匠精神,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和教学手段

对教学模式和手段的改革我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过,立足工匠精神的课改应将其精神贯穿于公共课、专业课、技能竞赛、校园文化和校企合作中。

公共课这里我们指的是德育课,培养和引导学生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氛围;专业课以项目教学模拟真实企业流程,教师把综合能力的培养融入项目教学,以组为单位,各负其责,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但锻炼了技艺,学生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也得到提升;以赛促学,在职业教育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技能竞赛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内心的专注与坚持,对品质的一丝不苟与精益求精,不断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让他们职业生涯走得更稳、让教师深知如何引导学生个人发展、更能指导教师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我们可以开展以技能名师、工匠大师为典范的主题活动,邀请优秀毕业生、实习生返校,现身说法,让学生感受身边的工匠大师,激发学生刻苦学习、尊重劳动、崇尚技术技能和创新意识;校企合作是传统学徒培训和现代教育的结合,把技能大师和名师请进校园,把课堂搬到企业,使学生在学校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企业实践中接受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培养,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3学习借鉴学徒制

坚持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相融合的原则就要将职业教育延伸拓展至企业,将教学要求与企业生产需要对接,建立充分互动的校企合作模式。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学习瑞士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做法。瑞士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人均GDP一直居世界前列,除了安全的金融体系外,瑞士还拥有发达的工业,工业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生产各类钟表、机械、化学、食品等产品,其生产的钟表等产品的品质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极高的口碑,世界各国的人们为拥有瑞士的钟表而感到自豪。瑞士产品之所以质量如此精湛与其学徒制有很大的关系。在瑞士,从事银行等金融领域工作的瑞士人只是少数,选择上大学的瑞士年轻人,实际上也只占三分之一,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初中毕业后就选择了职业教育,一边当学徒,一边上学,每周三天或四天在企业当学徒,其余时间在职业学校学习。各相关生产型企业为学生培训提供场所、设施和岗位,提供学习培训经费并向学徒支付一定的薪金。学生之间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学习的同时,相互学习交流,应用企业相关生产设备,不断提高实际动手能力。一些大企业诸如迅达集团(世界第二大电梯供应商),都设立有自己的培训中心,其他中小企业则将学徒培训委托给行业协会,承担一半的培训费用,另一半则由公共基金支付。

2.4强化校园文化宣传,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弥足珍贵,但绝非高不可攀,学校可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经过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工匠精神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校园新媒体加大对工匠精神的宣传,定期开展以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大国工匠》《国家重器》等系列影片,组织学生开展技能大赛等活动,也可以通过认真的打扫一次教室卫生、拧一颗螺丝钉、加工一个小零件等活动,培养学生专心致志完美地做好每一件事,引导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认真践行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

结束语

在职业教育中践行培养工匠精神的目标,既是我国发展战略的要点,也是大势所趋。职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从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均有效落实培养工匠精神的策略,提升当代学生的价值理念及职业素养,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树立孜孜以求、不忘初心的工匠精神,从而适应时代发展需求,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云飞,徐涵.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缺失缘由与路径重塑[J].职教论坛,2017(16):76-78+83.

[2]杨萌.职业教育培育工匠精神的研究现状与反思[J].教育科学论坛,2017(12):25-29.

[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04):24-29.

论文作者:张现磊,律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养分析论文_张现磊,律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