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肖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9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2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8例脑梗塞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88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即44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护理,44例观察组予以早期护理干预,对比其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后的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梗塞患者采用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语言和肢体康复效果,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关键词:早期护理干预;脑梗塞;语言;肢体康复

脑梗塞属于脑血管疾病一种,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本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较高,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后可缓解自身病情,但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包含肢体运动和语言运动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为此需要对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从而缓解其神经功能障碍。本次研究主要探究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内容进行以下叙述: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入选本次研究中的88例脑梗塞患者均选自我院2016年9月-2017年10月期间,88例患者按照护理模式的差异性平均分为观察和对照两组,每组入选患者44例。对照组男性/女性为27/17,年龄跨度52-80岁,(70.2±1.8)岁为患者平均年龄,观察组男性/女性为25/19,年龄跨度51-78岁,(68.7±1.6)岁为患者平均年龄。患者之间的基线资料经过统计比较后并未产生统计学意义,数据间具有临床研究性。

1.2方法

对照组护理模式为基础护理,护理人员主动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提升其治疗依从性,并讲解疾病有关知识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饮食均衡。观察组护理模式为早期护理干预,内容分为:

心理疏通。一般情况下,脑梗塞发病较急,少数患者会出现肢体偏瘫或者失语等现象,为此极易产生负情情绪,少数患者会拒绝治疗。护理人员需要主动和患者予以交流,评估其心理情况,依据实际状况予以心理疏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支持,使其以乐观心态面对疾病[2]。

饮食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依据患者的饮食习惯,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邀请营养师进行饮食指导。指导患者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和水果蔬菜等,不应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机体中的微量元素。

体位干预。选择健侧卧时需要在胸前放置软垫,患侧上肢呈现前伸角度,伸直肘腕关节,将五指分开,患侧下肢需要进行屈膝,放置软垫上,踝关节呈现90度,健侧自然放置,选择仰卧位需要抬升肩部,上臂呈现外旋,腕和肘均呈现伸展状态,掌心向上伸展并分开[3]。下肢骨盆呈现前挺状态,内旋大腿,将软垫放置在膝关节下部位置,保证其呈现微屈状态。

语言功能训练。如患者产生失语表现,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语言训练,制定康复计划,首先从音节、单句以及认物开始,而后进行对话,保证患者每日均进行语言表达锻炼,指导患者以看电视或者听广播的方式进行说话练习,从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提升自信心,有助于语言功能恢复[4]。

肢体功能训练。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制定训练计划。指导患者在病床实施健侧到患侧,大关节到小关节的被动及主动运动,并对肩、肘、髋、膝以及脚趾等关节予以活动,活动时需要依据有小到大原则,每次活动时间为10-20分钟,每日进行3-5次活动,从而加强患者的患肢力量。与此同时,可按摩患者的肌肉加强肌力,有助于其恢复[5]。恢复患者肌力后,鼓励患者进行自主运动,从卧位开始直至步行,每日均持续训练。将运动技巧告知给患者家属,从而辅助患者进行被动训练。

1.3评估指标[6]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语言功能分数选择汉语失语检查表,分数为100分,分数和评估指标为正相关性;肢体功能选择FMA进行评估,分数为100分,分数和评估指标为正相关性;Barthel指数包含洗澡、进食、穿衣、行走、上下楼等10项内容,分数为100分,分数和评估指标为正相关性。选择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满意度指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

1.4统计学数据

文中数据经计算均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为表现形式,卡方和t值对其进行检验,组间数据以P<0.05为差异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经对比并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经护理后对比其分数,差异显著,相关数据见表。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语言功能分数、肢体功能分数和Barthel指数

3 讨论

脑梗塞为缺血性脑卒中,为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因为患者脑组织血灌流产生的障碍从而引发脑局部组织梗塞,主要表现为神经功能受损,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本病主要患病人群为老年人,当病情稳定后部分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包含偏瘫或者失语等,为此对患者进行治疗后需要予以康复治疗,促进机体恢复。基础护理则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开始实施,干预时间过晚,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同时此护理模式干预内容不全面,进行运动指导和语言交流期望改善患者的病情。早期护理干预则依据患者的心理情况分析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而后予以针对性护理,而后予以患者鼓励提升其治疗信心。经过合理饮食提升患者的免疫力,对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能够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进行语言训练可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由此能够说明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康复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 李青凤.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7):1080-1081.

[2] 李梦.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J].心理医生,2017,23(22):225-226.

[3] 豆平,香娜.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21):129-130.

[4] 高加娣.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应用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23-24.

[5] 刘慧.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价值[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45):26,28.

[6] 高巧云.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J].心理医生,2017,23(30):192-193.

论文作者:肖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7月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  ;  ;  ;  ;  ;  ;  ;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论文_肖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