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物流发展进入加速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第三方物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物流业按照“十一五”规划确立的目标,继续保持平稳、快速、全面的发展。物流需求规模进一步扩大,物流投入加快增长,效益明显提高,物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升,物流费用与 GDP比例继续下降。
我国物流业发展成效显著
(一)物流运行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在“十五”期间持续快速增长的基础上,2006年物流运行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 59.6万亿元,按现价计算同比增长 24%,仍保持快速增长的趋势。现代物流业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力继续增大。 2006年GDP总量与物流总额相比的物流需求系数为2.8,提高0.2个百分点,即我国每单位GDP产出需要2.8个单位的物流总额来支持。
2006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的快速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品物流总额与进口货物物流总额快速增长推动。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51.7万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10.4万亿元,同比增长25.1%,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86.7%,增幅同比提高了0.7个百分点。进口物流总额 6.3万亿元,比2005年同期增加0.9万亿元,同比增长17%。
(二)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例继续降低,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2006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超过 3.8万亿元,同比增加0.4万亿元,增长 13.5%,增幅在2005年回落3.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上升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物流规模的上升。
近年来,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呈下降之势。2004年为18.8%,比2003年下降0.1个百分点;2005年为18.5%,比2004年下降0.3个百分点;2006年为18.3%,比2005年再下降0.2个百分点。在物流需求规模增长明显快于GDP增长的情况下,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逐渐降低,表明我国物流业的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从物流总费用的构成看,2006年运输费用2.1万亿元,同比增长12.8%,增幅比2005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54.7%。
保管费用为1.2万亿元,同比增长 16%,增幅比2005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 占社会物流总费用的比重为32.1%,比2005年同期这一比重扩大了0.7个百分点。造成保管费用增幅上升,比重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随着国内市场生产资料等大宗产品供求形势由紧趋松的转变,库存的上升,保管环节的仓储业务等增幅明显超过运输业务。如2006年全国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15.6%,增幅比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增幅高出7个百分点左右。另一方面,则是保管环节中的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现代物流业务发展迅速,2006年继续保持30%左右的快速增长,明显快于运输业务的增长,进一步表明我国现代物流方式在快速发展。
(三)物流外包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第三方物流进一步发展
根据2006年全国物流统计调查资料,制造业物流外包特别是销售物流外包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在5%-10%,运输与仓储外包的增长速度在10%-15%。其中,2005年企业运输业务委托第三方的比例为67.1%,比2005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由于专业化分工加快,第三方物流市场逐步细分,专业化程度提高。产业细分,形成专业化物流市场,专门化物流公司。如超市物流、家电物流、服装物流、汽车物流、钢铁物流、烟草物流、医药品物流、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图书物流等等。
根据2006年全国企业物流调查, 2005年物流业务收入比2004年增长 29.2%,其中,仓储型物流企业增长 43.4%,运输型物流企业增长28.8%,综合服务型物流企业增长24.9%。
(四)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较快增长,物流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增强
2006年、2005年物流总额及需求系数
2006年2005年增减十一%
物流总额(亿元) 595976480583 24.0
物流需求系数
2.82.6 -
社会物流总额增长及构成单位:亿元
2006年增长%在物流总额中
所占比重%
工业品物流总额51686425.186.73
农产品物流总额 13546 6.3 2.27
进口货物物流总额
6326717.010.62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
2059 15.9 0.35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
24016.9 0.04
2006年社会物流费用构成图
2006年,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2169亿元,同比增长23.4%,增幅在2005年回落4.2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上升 0.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从投资构成看,交通运输业投资达到9775亿元,同比增长25.3%,增幅在2005年回落0.7个百分点的基础上上升0.7个百分点,占物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0.3%,比2005年下降3.1个百分点。仓储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70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比2005年降低0.5个百分点,占物流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3.9%,与2005年持平。贸易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27亿元,同比增长22.9%。配送、流通加工、包装业等固定资产投资额为58亿元,同比增长27%。邮政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40亿元,同比增长5.3%,增幅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
据统计,2006年,全国新建铁路投产里程1605公里,增建铁路复线投产里程705公里,电气化铁路投产里程3960公里;新建公路里程937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325公里;港口万吨级码头泊位新增吞吐能力4.6亿吨。车船运力加快向大型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物流业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一是我国经济增长已经连续四年达到或略高于10%,预计 2007年国民经济增长势头会有所回落,但不会低于8%~10%的增长目标。二是国家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支持服务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和新兴行业的发展。三是世界经济仍处于较快增长区间。当然也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国际能源价格高位波动,全球经济失衡矛盾突出,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以及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综合判断,物流业作为服务业中的重要产业,2007年仍然将快速发展,但与国民经济一样,也要从“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转轨,要注重物流业发展的质量。初步预计2007年社会物流需求规模增长15%以上,物流总费用规模预计增长11%以上,物流业增加值预计增长10%以上。
当前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如下问题:
物流发展中的体制性约束现象依然突出,物流业网络化程度低。
随着“全国现代物流发展部际联席会议”机制的建立以及国内许多省市区相继建立类似的机构或机制,对于统筹协调全国物流发展的重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物流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财政分灶吃饭,管理条块分割,市场相互封锁的现象依然比较突出,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综合协调管理体制与机制尚未形成,严重制约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据一些物流企业反映,国家出台的有关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在一些地区得不到很好地执行。物流企业在国内跨行业、跨地区建立一体化业务网络体系的体制性阻力巨大。
物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较低。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互相分割,各物流有关行业、部门、企业均自成体系,独立运作的思想理念和运作模式根深蒂固,严重影响物流效率整体水平。据我们对全国重点企业的物流情况统计调查,2005年制造业重点企业中,内资企业平均使用仓储面积14.1万平方米,平均自有仓储面积8.2万平方米,租用仓储面积5.9万平方米,分别是外资企业的4.9倍、3.4倍和12.3倍。内资企业货运车辆平均拥有量为66辆,装卸设备38台,分别是同期外资企业的3.7倍和1.5倍。明显反映出国内外企业在物流社会化、专业化运作方面的理念差距和实际运作差距。导致我国除东部沿海外资与中外合资企业以及部分产业物流需求释放较好外,大部分制造企业与流通企业仍处于“大而全”、“小而全”的运作模式。
据有关部门调查,在工业企业中, 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物流中由企业自理、用户自理、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承担的比例分别为24.1%和59.8%,而由第三方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6.1%;在商业企业中,由企业自理和供货方承担物流活动分别为76.5%和17.6%。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工商企业对高效率的专业化、社会化物流服务需求的产生和发展。
物流业运作成本高、物流企业经营困难。
目前我国物流业由于增值服务少,服务水平也不高,附加值比较低。而经营成本则不仅居高不下,且呈不断攀升之势,导致经营困难,竞争环境恶化。据我们对物流重点企业2005年经营情况的统计调查,统计到的212家重点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运输业务中,平均货运收入为115元/吨,而平均货运成本由于过路费过桥费高,加上油价大幅上涨等原因,高达117元/吨,每完成一顿运输业务要亏损2元。2006年在运价平均下降5%左右,油价上涨30%左右的情况下,物流企业特别是运输型物流企业经营更趋困难,一些小型企业尤其是个体经营户因此采取超载或一牌多车等非法经营手段,不仅严重影响我国治超工作成效,更造成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环境恶化,合法经营困难的现象。
现代物流业发展应纳入政策范围
笔者认为,要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物流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在考虑和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时,一定要把现代物流发展作为重点和关键环节纳入规划和政策范围。为此,国家仍然要进一步加强对发展现代物流的政策性支持。
1.加快形成统一的物流业政策体系
国家发改委等九部门《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出台以来,引起了政府有关部门、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和物流企业普遍欢迎。贯彻落实九部门文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一方面政府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推动政策的落实;另一方面企业也要积极贯彻落实,并提出落实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建议在清理完善现有物流业政策的基础上,加快形成符合我国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和WTO规则的产业政策体系,促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的形成。特别是在工商登记管理、财政税收、交通规费、配送车辆进城、土地管理、货运代理、物流市场规范、快速通关等方面的实施细则,要落在实处。
2.加快实施统一的总体规划、合理布局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和部门都在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在国家层面,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的规划与管理分属不同部门,各自都在搞线路和节点建设规划,缺乏有机联系。各省市根据自身需要做出的物流规划,缺乏有效衔接。所以全国现代物流业“十一五”专项规划应尽快出台,以引导地区、部门和行业规划的合理布局。
3.促进物流社会化、专业化
通过政策实施,引导工商企业剥离外包物流业务,提高物流活动社会化、专业化水平。鼓励工商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整合各种物流资源,成立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物流公司,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
4.建立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加快法律体系的建设,建立规范的市场秩序,创造公平、公正的物流企业竞争环境,建立诚信社会,降低交易风险,促进专业化分工的深化。鼓励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市场行为,制定物流服务质量标准及行业规范。
5.鼓励重点物流企业做大做强
物流企业的重组整合期已经到来,鼓励物流企业走整合、兼并的道路,特别是A级物流企业要做大做强,促进物流业结构升级。对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要从重数量到重质量,加快中外产业链的融合,改善服务链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