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工民建;桩基;地基土;应力试验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技术不断创新,并且各种新理念、新技术都广泛应用到实际施工中。尤其是对于工民建工程而言,其桩基材料、地基、类型、桩工机械、施工工艺等均有较大改观,也可以说,现代化的桩基工程、地基土应力试验体系已经形成。下面我将结合本人多年的工作经验,就工民建工程中桩基、地基土应力试验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当代工民建工程施工提供理论支撑。
1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桩基相关问题的研究
1.1桩基选择
第一方面,对于质地较硬的质岩嵌岩桩来讲,我们需要最先保证钻孔受力的集中性,所以,冲击钻进方式是最佳的钻进手段,旋转钻进方式则次之。第二方面,某些桩基工程具有比较深的持力层,这就会在人工挖孔和机械挖孔中进行最佳方式的选择,我们应尽可能的选用机械挖孔,提升桩基工程的施工精度,尽可能的避免选用人工挖孔的方式。当然,这也不是固定不变的,仍然要保持钻孔方式的灵活性,我们要结合工民建工程桩基工程的实际难度、建设成本、工程排水情况等进行综合考量,最终能够选用合理且适用的施工方式。第三方面,在预应力管桩选取过程中,岩石风化物在水中长期浸泡,就会产生软化的性征,这是值得我们重点关注的。第四方面,对于工民建工程而言,桩基工程的优势并不能充分的发挥出来,这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安全问题是无法完全避免的,这也就导致工程无法得到最为可靠的保障。第二层次,持力层埋藏较深,这也会使桩基施工的经济优势无法得到充分体现。
1.2桩基施工的准备环节
结合本人的工作经验,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桩基施工的准备环节具有关键作用,对工民建工程的后期施工和整体质量具有直接影响。所以,可以将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桩基施工的准备环节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测量放线。在工民建工程的施工现场,技术人员需要将工程施工图纸作为测量依据,进而对平面控制网进行测量,这样就能够准确定位桩基的基本位置。为了保证测量放线的精度,需要将这一操作持续二至三次,只有当测量结果达标后,才能够对其进行加固作业,同时针对桩位部分进行特殊保护。第二部分,泥浆制作。基于现有的建筑技术,工民建工程施工中会使用到混合泥浆,所谓混和泥浆就是将水、沙土、纯碱这三种基本的原料,依照一定的配合比例加以搅拌制成。但是,在泥浆制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泥浆在循环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将泥沙分离器装置进行使用,这样就能够合理的控制混合泥浆的含砂率,保证混和泥浆的基本质量。再就是,可选用电子检测装置对泥浆进行验孔操作,这样就能够在后期有效缩短桩基施工的周期
1.3桩基工程灌注桩流程
1.3.1埋设护筒阶段
在工民建工程施工中,埋设护筒是比较关键的环节,它能够有效保障建筑打孔口处于完整的形态。通常来说,在进行护筒的制作过程中,多会选用厚度为5mm的钢板材料,这是保障护筒具有基本强度的重要方面。同时,还要对护筒的内径尺寸进行精准控制,一般是将护筒内径参数控制在大于钻头20厘米的标准。另外,在对护筒进行埋设时,必须要预留相对应的溢水口,这样就能够保障工程基本的排水,确保了桩基施工排水的畅通。
1.3.2泥浆护壁阶段
在实践中表明,不同类型的粘土,在其黏性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工民建工程施工过程中,桩基施工过程中,泥浆主要是以粉质粘土为主,这是因为粉质粘土具有相对高的粘性,能够在泥浆护壁施工中发挥重要作用,这样就能够保证桩基成孔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如果存在土质较差的土层,施工人员必须要选用胶体率在95%以上的粉质粘土对土层进行护壁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沉渣控制阶段
基于现有的沉渣控制技术,我们多会选用清孔的沉渣控制手段。所以,施工人员还要借助相对应的工具,充分发挥工具的辅助作用,将桩基孔的底部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范围以内。
1.3.4钢筋笼安放
钢筋笼接头位置在同一截面中的数量应当控制在50%范围以内,接头位置间隔距离在50cm之上,以分段方式进行安放作业。
2地基土的应力分布的相关研究
2.1接触压力的分布
接触压力主要是指基础底面和地基土的触面之间产生的压力,这也就成为基础传递给地基的压力。如果地基的埋藏比较浅,这也就导致接触压力比较小,基底处的附加压力;如果基础地基的埋藏比较深,这也就使附加应力与接触压力,并且还要减去基底以上的土自重。但是,地基土的接触压力主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基础刚度、土的性质、基础埋深、荷载大小等。结合我的实践经验,地基土的中心在受到外部压力刺激时,这也就直接导致刚性基础下接触压力呈现出马鞍的形状。另外,如果受到的压力荷载比较大,这也就会使地基土基础边缘呈现出塑性的变形。再者,如果地基土边缘的应力不断增长,这也就会使其中间位置的应力逐渐增长,接触压力的分布由马鞍形转变为抛物线形,当荷载继续增大到接近于地基的破坏荷载时,压力分布又由抛物线形转变中部突出的楔形。
3工民建工程施工中桩基、地基土应力试验流程
3.1桩顶应力测试
结合本人参与的该工程,桩顶应力主要是测试其基本的承载能力,采用了桩顶反力计测试桩基在上部结构施工及使用过程中的承载力。在地下室底板施工前,在每个指定测试桩桩顶与承台间埋设3个桩顶轴力计,埋设好后进行初测,并将导线引至一层楼板标高面以上1m左右。埋设完成后,采用专用频率计进行测试,根据相应的计算公式,可得到该桩桩顶的反力值。每栋塔楼选择了3根桩布置桩顶应力监测点,在6根桩顶共布置了18个轴力计,进行桩顶应力测试。桩顶轴力计的埋设由桩基施工单位配合完成。总体来说,地基土压力有上升的过程也有下降的过程,很好的体现了该桩土应力不断进行平衡的特点。
3.2地基土压力测试
为了工民建工程的安全施工,防止其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我们必须要对地基土中的应力情况进行测试,可以借助钢弦式土压力盒的相关作用,从而对基础底土层的应力效果进行相关的监测。首先,如果将地基土的垫层进行浇捣,完成这一环节后,我们就可以结合相关的设计标准,将地基土压力盒进行相关埋设,这样就可以进行相关的初测,并将导线引至一层楼板标高面以上1m左右。如果,地基土压力盒要埋设在深20cm、直径为25cm的圆形土槽中。在地基土槽的下部,另外,还要将地基土槽进行找平,可以借用中粗砂,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安装好土压力盒后,上部也采用中粗砂找平。另外传感器导线也需要另外开挖小槽以集中导线,以方便保护。在开挖过程中,我方会派人配合施工方的开挖工作。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民建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化工程,这会涉及到诸多的方面,也就要求我们采取全方位的发展策略,比如加大现代化建筑技术的开发力度、引进技能素质较强的施工人员等。基于现有的建筑技术,桩基施工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施工项目,桩基的作用力承载能力以及良好的稳定性,这有效的提升了整个项目工程的质量。应用桩基工程施工时,我们要重点关注灌注桩的施工流程,还要对地基土应力试验进行把握。最终有效促进工民建工程施工的建设质量求。本文主要是对工民建工程中桩基、地基土应力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希望能够为后期工民建工程施工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参考文献:[1]郅彬,武李和乐,李戈等.高应力下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桩间土的承载力发挥试验分析[J].工业建筑,2018(7):106~ 109+126.
论文作者:曾令立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桩基论文; 地基论文; 应力论文; 工程论文; 工民建论文; 压力论文; 泥浆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