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重要途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迫切需要。中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要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强制度建设、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强化党的领导四个维度协同推进,以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本文对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及发展途径进行分析。
关键词:依法治国;意义;路径
1新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1.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保障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本质的特点是所有公民都享有法治赋予的权利,如受法律保护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宪法保障的政治权利,公民在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的权利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可见,只有全面坚持法治,促进国家和社会各层面全方位推行法治一体化建设,才能从根本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在全社会实现公平正义的健康风气。公平正义的价值导向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法治国家的基本诉求,法治的进步对于整个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可杜绝“法外特权”的现象。公权力必须受到法律的制约,坚决杜绝法外特权的存在。强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中必须加以重视。
1.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全面依法治国目标的提出,表明了党和政府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国家治理战略目标的坚定决心,也表明了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将逐步实现全面法治。从理论层面看,全面推进法治的基本方略是通过国家顶层设计,从治理目标、治理模式和相关制度等层面全面推进法治。从内容层面来讲,全面依法治国将对国家治理的中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全范围覆盖。从具体方式来讲,全面依法治国是党依法执政、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要基础,是对国家和社会进行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的重要保证。可见,法治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社会发展中全面坚持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2全面依法治国的发展途径
2.1强化党的领导,重视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的内在一致性,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第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过程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党内法规体系的完善从狭义的角度讲是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从广义的角度讲是党的法规体系与治国理政法治体系相协调的过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依法治国的过程必然要求依规治党、从严治党。同时,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依法治国不是要以法代民,而是要为民请法,法治不是为了约束人民,而是从人民出发,通过法的效力来始终保持住人民的主体地位。确切地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以全社会成员的共同意志为内容形成的法律规则体系。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最根本的就是要以法来回应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期望,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当前,依法治国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要想让依法治国的历史进程不断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进就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中国法治建设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性质。第二,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而且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处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地位。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的统一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党领导人民实施宪法法律,党自身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就是党的领导力量的体现。党和法、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是高度统一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从全面依法治国的角度出发,必须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也只有正确认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才能从逻辑上厘清加强党的领导的必要性。
2.2积极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公正司法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和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是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关键点,必须破解制约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问题。要明确司法职权配置,创新司法事务管理和诉讼程序制度,优化监督考核评估机制,加强正规化、职业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司法为民机制,使司法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中,务必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多深入基层了解具体情况,多倾听群众的意见,唯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明确人民群众对司法改革的关注方向,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且能尊重司法规律的综合配套改革措施,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
2.3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法律有效实施有赖于道德支撑,道德践行也离不开法律约束。法治和德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进一步深化全面依法治国,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统一相结合。一方面,要强化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依法治国创造良好人文环境。在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衔接、相协调、相促进。另一方面,要运用法治手段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对失德行为的惩戒措施。要依法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失德行为的整治。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
2.4加强制度建设,构建依法治国的制度保障,形成制度张力与法治约束力的协调统一
首先,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过程中,应该加强相关制度建设。稳定制度体系是法治的必要基础,正式制度的框架能使社会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所有这些契约关系都是规范的、可预期的,因此只有逐步构建完备的制度框架,才能更好地推进法治体系构建。其次,在强调制度保障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各种制度框架的构建都是为了推进该领域的稳定发展。一方面,十全十美的制度是不存在的,任何制度都可能存在漏洞与不足;另一方面,任何领域的发展都是有其发展的边界的,此时,必然需要法治的约束力与制度的张力相互制约,通过法治的力量约束制度设置与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逐步实现制度张力与道德约束力的统一。因此,制度张力与法治约束力之间的协调极为重要,两者之间的互动将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发展与完善。
3结语
综上所述,法治中国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实践全面依法治国中最根本的问题。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指导是依法治国思想的核心。因此,需要依法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提升立法质量,做到有法可依;切实加强宪法和法律的有效实施,维护法治的权威与尊严;全面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参考文献:
[1]新时代背景下深化依法治国实践问题研究[J].张蓓蓓.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03)
[2]全面提升依法治国的科学性创造性实效性[J].唐建兵,齐文娟.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3]法治中国的道路选择——党的“十九大”全面依法治国思想解读[J].汪习根.法学杂志.2018(01)
论文作者:何鸿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依法治国论文; 法治论文; 全面推进论文; 司法论文; 制度论文; 领导论文; 体系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