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论文_邹丹

 湖南省郴州市精神病医院精神科 423000

【摘 要】目的:讨论研究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对比,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100名患有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其中,对实验组患者使用氨磺必利的方法治疗,而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利培酮进行治疗,同时对组内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和身体恢复以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方面做详细的观察记录(本次研究采用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和治疗中需处理的症状量表作为评定标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在总有效率等方面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并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且病情发展稳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可以显著起效,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氨磺必利;利培酮,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

[Abstract]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tolbutamide will benefit with risperidone therapy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ntrast,so as to provide reliable data for clinic. Methods: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among the 100 patients with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in two groups,50 cases in each group,which,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using tolbutamide will be the method of treatment,and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reated with risperidone,at the same time the patient within the group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hysical recovery and treatment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tailed observation record(this study adopts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and treatment need to deal with the symptoms of scale as the evaluation criteria). Results:after a period of time after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patients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result was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and there was no obvious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the treatment,and disease,development and stabilit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 < 0.05). Conclusion:tolbutamide will benefit treatment associated with depressive symptoms of schizophrenia can significantly effect,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has very important application value in clinic,is worth to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tolbutamide will benefit;Risperidone,depressive symptoms;schizophrenia

随着社会环境、生活节奏和压力的改变,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也越来越多。精神分裂症是一组至今病因未明的精神性的疾病,常见于青壮年。该病常伴有行为、情感、感知、思维的障碍,一般无明显智能方面的障碍,多潜隐起病,城市多于农村,男性多于女性[1]。治疗该病应该规范系统化的治疗,用药上遵循早期、足量、单一、个体化的原则同时辅助社会和心理干预。利培酮是现在临床上治疗该病常用的药物,近发现其有内分泌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氨磺必利近年来也得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且国外有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在治疗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疗效显著,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较少。为比较两个药物的疗效,本次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到2016年患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和总结,得出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该病的临床效果对比。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间收治的100名患有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0例患者,对实验组的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的方法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使用利培酮的方法治疗。50例实验组患者中,男性有23例,女性有22例,年龄在20----67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9.3±7.6)岁;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有25例,女性有25例,年龄在52----68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7.2±8.5)岁。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患者在治疗疾病方面,除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外,两组患者在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如年龄、性别、所致疾病以及疾病程度、身体状况等方面均无差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1月来我院治疗且符合诊断标准的已确诊为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的患者,选取100例,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利用利培酮的方法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1mg/日,以后要逐渐调整为4-6mg/日),视情况给患者服用其他的药物。实验组:对患者采用氨磺必利的方法进行治疗(初始剂量为100mg/日,以后要逐渐调整为100-800mg/日)。对于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后进行随访,并对患者的恢复情况,不良反应等多方面进行统计。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史,身体状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3疗效观察

治疗后定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检查,主要有检查患者的心率,体征变化(包括心电图,空腹血糖,血压等),相关症状改善情况(两组患者均采取治疗中需处理症状量表和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进行诊断)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方面的有效人数,显效人数,无效人数,总有效率,并作出统计。

1.3.1疗效判定

患者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改善,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中阴性症状的减分率大于50%且不良反应明显少为显效;在进行治疗后患者原有的临床症状情况较治疗前有改善,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中阴性症状的减分率大于35%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没有恢复,或者疾病恶化,则判断为无效。另对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患者在治疗疾病方面,除治疗方法不同外,两组患者在其他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均无差异,本研究中所出现的一切数据均由Excel及SPSS13.0两个软件加以统计、处理以及分析所出现的数据均以“x”的形式加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为实验组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患者24例,无效患者8例,总有效率84%,对照组的患者显效15例,有效患者13例,无效患者17例,总有效率66%。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对照组与实验组疗效的比较

3讨论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临床表现上常有行为、情感、感知、思维的障碍,常见的情绪改变主要包括焦虑,抑郁,容易激惹以及患者情绪的波动大等[2]。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发病人群中较为常见。患者表现为少言少语,社会关系冷淡,表情木纳,缺乏快感,意志力减退等。发病的早期不易为身边人察觉,随着病情发展,临床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差,30%的患者有自杀的行为,有研究报道7%的患者死于自杀[3],给患者以及其家庭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障碍,也增加了社会的压力。临床上最常使用的治疗为氨磺必利和利培酮等抗精神病药物。对于此类药物的治疗过程中首先一定要给予患者初始剂量然后再加至相应的药量,保证在安全的血药浓度以内。以确保患者不会药物中毒。氨磺必利为第二代抗精神病类药物,相比其他药物而言,其治疗效果明显提高且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低。该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为通过选择性作用于边缘系统的多巴胺受体,阻断此区多巴胺的结合。利培酮在药理学中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五羟色胺受体从而起到作用[4]。有研究报道称对于有阴性症状的精神分裂症选用氨磺必利治疗效果更好。本次研究中运用了阳性与阴性综合症量表和治疗中需要处理的症状量表可以发现,利培酮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氨磺必利。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通过对氨磺必利与利培酮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对比研究中可得出,氨磺必利的方法明显优于利培酮的治疗方法,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和缩短住院时间有一定积极意义。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一致好评。因此,氨磺必利在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值得向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林晶,刘家洪,唐伟,陈大春.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04:249-252.

[2]于晓东,季加翠,林正华,张敬悬.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精神医学杂志,2016,04:277-279.

[3]魏立和,陈景旭.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J]. 世界临床药物,2014,05:283-286+290.

[4]曹国兴,古淑敏,程雪.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 中国药业,2014,17:86-87.

论文作者:邹丹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6

标签:;  ;  ;  ;  ;  ;  ;  ;  

氨磺必利与利培酮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论文_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