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分配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的效用_管理会计论文

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会计信息论文,权力论文,有用论文,会计论文,政府干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O'Connor et al.(2006)指出,在市场化机制广泛引入的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也不得不进行一系列旨在提升生产效率、创新及服务水平的内部改革。在这一系列改革进程中,是否成功地借鉴西方企业的微观组织形式被认为是决定国有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Qian,1996;Shirley and Xu,2001)。其中,组织形式中最为关键的问题就是上下级单位之间经营决策权力的分配问题,即经营分权。所谓经营分权(Operational Decentralization)是指,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去中心化管理模式渐成趋势,企业会将经营管理决策的权力下放到不同的责任中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打开企业的黑箱,聚焦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权力是如何分配的(Graham et al.,2015)。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据Indjejikian and Matějka(2012)的理论,我们认识到分权管理模式下,会计不止是一个信息系统,也是企业内部的一种权力机制,实际上将会计信息系统视作企业内部的一种权力配置模式,其与经营决策权力一样同属于上下级单位之间可分配的一种权力。会计信息系统的建立和运营权力的分配即会计分权(Accounting Decentralization)。分权管理的内在逻辑在于通过向更了解经营信息的下级授权以提升决策效率,会计分权就是要尽可能以下级单位为中心建立会计信息系统,从而为经营业务单元决策提供更加有用的会计信息。管理会计的本质是资源分配:预算系统计划分配资源,成本控制系统利用转化资源,业绩评价系统监督保护资源。会计分权作为企业内部的一种权力格局,其本质也就是权力资源的一种分配制度,不同程度的分权模式对应的是不同的资源分配方式。因此,研究会计分权的经济后果,必须以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效率作为落脚点(Indjejikian and Matějka,2012)。此外,以往文献也表明,无论是探讨国有企业内部权力的配置,还是国有企业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构建,都不可忽视政府所扮演的角色(Branine,1996;Peng and Heath,1996;O'Connor et al.,2004;O'Connor et al.,2006)。那么,在国有企业中,随着经营决策的分权,是否同样存在会计分权?会计分权又是否可以改善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呢?同时,政府在国有企业中会计分权以及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索政府干预下国有企业中会计权力的配置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后续内容安排如下:第二部分理论分析政府干预机制、市场竞争程度与经营分权、会计分权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之间的关系,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三部分简述本文的研究设计;第四部分阐述本文的实证结果与分析;第五部分总结本文的研究结论。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Mia and Clarke(1999)研究了市场竞争程度与管理会计信息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市场竞争越激烈,管理层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的需求就越大。Chenhall and Morris(1986)指出,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组织经营决策权力的配置都必须与经营业务单元的外部环境特征相匹配。研究发现,随着企业上级单位对于经营业务单元分权程度的提高(这里分权程度就是指经营决策分权),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也会相应地增加。一般认为,经营业务单元管理层在其自身所处的市场中具有较大的信息优势。当信息传递的成本较高时,组织就会将市场、经营和投资等经营决策权力下放给下级管理层,分权管理模式更有利于企业提升效率和业绩。其实,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上级单位在将经营决策权力下放给业务单元的同时,上级单位充分掌握业务单元信息的成本也越来越高,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难度和成本也将越来越高。若要帮助经营业务单元管理层更好地决策,会计权力也不得不随之下放给经营业务单元(Indjejikian and Matějka,2012)。因此,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上级单位更有可能将经营决策权力和会计决策权力下放给经营业务单元。在这种去中心化的会计管理模式下,业务单元会计人员更有可能以下级经营业务单元为中心设计并建立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其所提供的管理会计信息对于经营业务单元管理层的决策有用性也会增加。对于国有企业来讲,市场竞争同样可能会成为倒逼企业内部进行分权管理的外生因素,即随着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国有企业内部越可能进行分权管理。基于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1。

      研究假设1: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增加,上级单位会赋予下级经营业务单元更多的经营自主权力,并匹配相应的会计权力,从而增加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政府干预作为司法体系的替代机制,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影响(孙铮等,2005)。以往文献分别从公司治理(夏立军和方轶强,2005)、投资行为(程仲鸣等,2009)等角度研究了政府干预对于国有企业的影响。仅从权力配置的角度来讲,长期以来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从来没有消失过。国有企业表面上是独立的法人,但也必然受到政府管制。国有企业领导人大部分并非职业经理人,而是由上级管理机关如国资委直接委派。实际上,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强调的就是控制,这种控制与分权管理模式是相互矛盾的。原因在于,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经营诉求并非只是盈利,更多的是需要企业完成一系列的社会目标,如解决辖区内的就业、履行社会责任等。这些社会目标与企业本身的逐利性目标存在一定的冲突,且分权管理并不利于国有企业充分达成社会目标。O'Connor et al.(2006)也指出,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的分权管理模式,不可忽视政府干预对于企业内部权力配置的影响。他们认为,国有企业中党代表如党委书记等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负责人事安排,因而关于经营业务单元的经理人选择可能并非完全出于利润动机,而更多是出于政治动机。他们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人事干预会降低企业内部经营决策的分权程度。同时,以往研究也表明,政府干预将使得国有企业管理层在激励计划中降低客观业绩评价指标的占比(Branine,1996;Peng and Heath,1996),这也客观说明受到政府人事干预越强的国有企业,旨在提升经营管理效率的分权模式以及管理方法可能更难实现。本文认为,政府对于国有企业的人事干预不仅影响到经营决策权力的分配,而且根据研究假设1,其也会通过约束经营决策分权间接降低会计分权程度,从而降低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基于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2。

      研究假设2:政府对国有企业人事安排的干预会通过降低经营分权进一步约束会计分权,从而削弱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即政府干预存在约束效应。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政府对于企业的干预还表现在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地推动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进而帮助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及效率(Chow et al.,2006)。例如,为推广“邯钢经验”,1996年,国务院就专门发文要求全国企业学习邯钢经验;为推广责任会计,在财政部1995年印发的《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中专门提出要建立以责任会计为主要形式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为推动预算管理,财政部先后于2001年和2002年发布了《企业国有资本与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企业实行财务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为推动成本管理,财政部于2013年专门制定了《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试行)》,并要求在除金融保险业以外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范围内施行;为推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财政部于2014年正式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在分析了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分别从理论体系、指引体系、人才队伍和信息系统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任务和措施;等等。政府明确、有力的政策导向促进了相关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以及示范性、样板性案例的形成。同时,对于国有企业来讲,政府所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出资人,还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者,如发布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指导性意见,要求国有企业提升管理水平。政府的这种经营管理指导者角色会倒逼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综上,我国政府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存在着积极的一面,这既存在于我国政府通过对管理会计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推广,也存在于政府通过行政干预倒逼国有企业改进管理水平。因此,除约束效应以外,政府干预对于提高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也具有直接积极的作用,即推动效应。基于此,提出本文研究假设3。

      研究假设3:政府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的推动会直接提升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即政府干预存在推动效应。

      三、研究设计

      (一)结构方程建模

      为了检验以上的研究假设,本文设计了结构方程模型,如图1所示。图中每一个椭圆代表一个潜变量,包括市场竞争(Competition)、经营分权(Operational Decentralization)、会计分权(Accounting Decentralization)以及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Decision Usefulness)。图中每一条路径,都有一个路径系数,如β6代表着市场竞争与组织经营分权之间的相关性。如果研究假设1成立,则路径系数

都将显著为正。

      

      图1 结构方程模型

      

      为了验证本文的假设2,本文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加入了政府干预的约束效应(Political Constraints)潜变量和其指向经营分权的路径,相应的路径系数为

。如果研究假设2成立,则路径系数

将显著为负,且同时

显著为正,即由政府干预的约束效应到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总间接效应为负。

      为了验证本文的假设3,本文在结构方程模型中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推动(Political Promotion)潜变量和其直接指向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路径,相应的路径系数为

。如果研究假设3成立,则路径系数

将显著为正。

      (二)问卷设计

      如表1所示,为了度量各潜变量并探索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本文参考以往研究中成熟的问卷设计了Likert量表。每个潜变量由若干题项度量,被调查对象对各题项的描述做出6点打分。①

      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是由管理会计的信息是否符合其信息质量特征所决定的,管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并不是单一的。因此本文需要从不同的质量特征维度来刻画经营管理实践中管理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本文根据以往文献的方法(Ni et al.,2012),参考并采用Chenhall and Morris(1986)所提出的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应具备的四个特征维度设计了本文的量表,具体包括了管理会计信息的视野范畴(Scope)、及时性(Timeliness)、综合性(Aggregation)以及整体性(Integration)。其他变量的问卷设计如表1所示。

      同时,为了保证本文调查问卷的本土化,在实际发放问卷之前,课题组通过邀请问卷调查方法和管理会计相关领域的学者进行反复讨论,仔细修改各变量题项及其措辞,形成问卷终稿。此外,整个问卷的长度控制在9页以内,大概3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完成问卷的填写。

      (三)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时间是在2013年10月初到2013年11月底。发放的对象主要是MPAcc(会计专业硕士)在职的学生。问卷发放与回收的方式主要是由任课老师在课堂上发放与回收。本文共发放调查问卷305份,回收257份,问卷回收率为84.26%。问卷回收之后,在问卷录入过程中删除了存在填答不完整或者明显填答不认真等情况的问卷,总共删除掉44份,剩下调查样本214份,问卷的实际回收率为70.2%。为了检验本文的研究假设,剔除了非国有企业样本50份,剩余有效样本164个,占总样本63.8%。

      被调查对象中,男学员为64个,女学员为100个,分别占比为39.0%和61.0%;被调查学员属于企业内部高层会计管理人员(总、分、子公司财务主管)、中层会计管理人员(会计相关部门主管,如预算控制部门和成本核算部门)以及基层会计人员分别为58个、22个和84个,占比分别为35.4%、13.4%和51.2%;学员平均工作年限为8年,在此前职务任职平均年限为5.2年。以上数据说明,本文的被调查对象不仅具有专业的会计知识,而且也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可以保证问卷调查的质量。

      四、实证结果及分析

      (一)因子分析

      由于本文所有的变量都属于潜变量,需要通过因子分析检验问卷设计的理论一致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如表2所示,各信息特征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907、0.881、0.908和0.872,说明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②Eigen-value(特征值)分别为4.1、3.0、4.1和2.4,也进一步说明本文提取的因子具有较高的信度。各信息特征的取样足够度KMO值分别为0.868、0.839、0.866和0.741,说明本文量表结果适合做因子分析。③以上指标共同说明,本文针对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设置的量表可以较好地支持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相关理论,适合作为潜变量放入结构方程中。其他变量因子分析如表3所示,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二)相关性分析

      如表4所示,对因子分析得到的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市场竞争与企业经营分权和会计分权均呈正相关,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经营分权与会计分权呈正相关,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会计分权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各特征也均呈正相关,且至少都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初步说明,研究假设1成立。政府干预的约束效应与企业经营分权和会计分权均呈负相关,且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这初步说明研究假设2成立。政府干预的推动效应对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各特征基本呈正相关,虽然显著性并不理想,但是也初步说明研究假设3成立。当然更稳健的结论还依赖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三)结构方程参数估计

      如表5所示,本文以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特征分别作为外生变量,用结构方程模型估计路径系数,估计结果分别为模型(1)~(4)。估计结果显示,模型(1)~(4)路径系数

均显著为正,说明会计分权可以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路径相关系数

均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经营分权的增加,会计分权也会相应地增加。这不仅验证了Indjejikian and Matějka(2012)的观点,经营决策权力与会计决策权力是两种相互匹配的权力,而且也验证了Chenhall and Morris(1986)的观点,分权模式下的管理会计信息更具决策有用性。同时,路径相关系数

均显著为正,这说明随着市场竞争的增加,经营分权也会增加。因此,研究假设1成立。

      

      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显示,路径系数

均显著为负,即政府干预与经营分权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综合路径系数

的结果,政府对企业人事权力的干预会通过经营分权进一步约束会计分权,从而间接地削弱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即研究假设2成立。结构方程模型估计结果还显示,路径相关系数

均显著为正,这证明了政府干预对于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确实也存在推动效应,这说明研究假设3成立。

      五、研究结论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研究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管理的两种方式对于企业会计分权及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对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存在两种不同的效应,约束效应和推动效应:前者即政府通过约束企业上下级单位之间的分权程度,从而间接降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后者即政府通过推动管理会计技术与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从而直接提升管理会计信息决策有用性。

      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方面,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权力配置方式来讲,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分权管理模式下,会计信息系统只有以经营业务单元为中心,才可以为经营业务单元管理层提供决策有用的管理会计信息。另一方面,从政府干预与企业经营管理来讲,本文从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视角区分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管理两种方式的不同经济后果。虽然对于国有企业改革“去行政化”已经成为共识,但是当前政府对于国有企业人事权力依然存在较强的干预。然而,政府对于企业人事权力配置的干预事实上并不利于企业做出最优选择,还有可能降低企业资源配置的效率。相比之下,我国政府对于企业的另一种干预方式却对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这种方式表现为我国政府如财政部对于管理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的积极推动。相比于前者,后者的优点就在于政府并不直接参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仅仅为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提供制度上和方法上的建议与支持。

      ①传统的调查问卷一般采用5点或7点计分制。但是,奉行儒家文化的东亚国家,如中国、日本等,崇尚中庸之道,如果采用西方国家问卷调查普遍使用的奇数Likert量表,则东亚国家的被调查者倾向于选择位于中间的数值(刘海建和陈传明,2007)。基于这点考虑,国内不少学者采用偶数Likert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如陈永霞等(2006)、刘海建和陈传明(2007)均采用6点Likert量表。目的是为了让被调查者能够在3与4之间做出较为明确的心理判断,提高研究数据的质量。

      ②Cronbach α指所有可能的项目划分方法得到的折半信度系数的平均值,是最常用的信度测量方法。通常Cronbach α系数的值在0和1之间。如果系数不超过0.6,一般认为内部一致信度不足;达到0.7~0.8时表示量表具有相当的信度;达到0.8~0.9时说明量表信度非常好。

      ③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统计量是用于比较变量间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的指标。Kaiser给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标准:0.9以上表示非常适合;0.8表示适合;0.7表示一般;0.6以下表示不太适合;0.5以下表示极不适合。

标签:;  ;  ;  ;  ;  ;  ;  ;  ;  

政府干预下的会计权力分配与管理会计信息决策的效用_管理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