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养结合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构建论文_王曼青

基于医养结合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构建论文_王曼青

济南市技师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00

摘 要:新形势下高度重视和强化高职院校健康护理专业在校生的人文素养培育,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谐医患关系、提升健康护理水平,适应社会新要求的急需,向社会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输送新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改革 强化人文素养养成 适应新时期服务医养结合人才的新需求

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的决策。高职院校要紧跟新时代步伐,培养既符合医疗护理水准又适合医养结合机构的新型护理专业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生命护理是最精细的艺术,护理人员必须是既具精湛专业技能又具高尚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承载着内在美与外在美、兼具自然美和社会美的新型护理专业工作者“白衣天使”的美好形象,适应现代社会需要。新型人才走向岗位后,氤氲着温馨的新型护理职业形象,滋润美化着患者心灵,激起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设着优宜的康复精神氛围。

一、精确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社会新需求

教育部提出,要适应社会发展,进行中国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老龄社会进程加快,中国社科院测算,65岁以上老年人将由2015年的1.4386亿增长到2050年的3.75亿,总人口占比由10.52%上升至28.81%。至本世纪中叶每4位中国人约有1位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国人口寿命已显著提高,从2000年的71.4岁升至2010年的74.83岁,到2016年已达到76.1岁,余寿带病急需护养的趋势在增强,医养结合的需求更在增强。根据十九大报告精神,发展医养结合模式,是我国创设医养结合道路的必然,是提高亿万家庭幸福的新举措。社会要创新医疗和养老结合模式,融合医疗、康复、保健、养老为一体,将医疗机构和养老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起居和康复关怀融在一起。在此新视野下,高职院校就必须针对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数量、服务形式的新变化,把专业素养教育及时贴紧时代脉搏,培养出新时代急需的高素质新型护理专业人才。社会将需求大量的具有高尚人文素养的护理专业工作者,中国第一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护理学专家王琇瑛说过:“国家不可一日无兵,亦不可一日无护士。”

二、精心构建人文素养培养目标的新平台

实时强化新型健康护理专业人才的人文素养培养,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是现时护理工作改变的必要条件,也是发展时态的临床患者和医养结合对象对护理工作的新要求。发展医养结合是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健康护理专业的学生不但要去医院工作,还要大批量地充实到医养结合的基层机构。这种新需求对护理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会更高,除有精细的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有高层次的人文素养水平。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有鲜明敏捷的态度和意识,明确所担负的人文教育责任。新生入学年龄偏小,生活阅历较浅,对人文素养的理解不够深透,学校要把对培养对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的教育,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来贯彻实施。除了开设专门的人文素养课程,还要在教授专业理论、训练专业技能时融入具有鲜明职业特点的人文素养因素。譬如医患心理、老年心理、孝亲传统文化、人际关系、沟通艺术、国学经典、中医精华、古代养生、膳食营养、茶谱食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传统节日、民间习俗、百年中国、共和国往事等等。提倡讲学和自学相结合,关键在自学。让学生知道,人文素养是要终身学习的,是在学习中自觉内化、工作中潜移默化得以提高的。

强化人文素养养成,是学生在新时代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新条件下的必然。施行者最好的教育方法是启迪受教者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吸收,在积累人文知识的同时,主动探求提高人文素养的方式方法,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到在新时期临床、医养、健康的护理都必须要有高尚的人文素养品格,来增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促进和谐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技能效果。因此,教育施行者和学生自身注重人文素养的培育,为医疗、健康和保健等机构输送新时期合格的新型护理专业人才,既是现实急需,又是职业必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对新型护理专业人才成长和教育无缝对接现代化社会需求,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三、精致蕴育人文素养的内涵构成

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人文修养、人文情感、人文追求等多种因素,能综合体现一个人的内在品质。教育施行者在一个可控制的施行环境内,必须精致蕴育人文素养的内涵,以达到春雨润物的精美境界和佳美效果。

1.人文知识修养。文化知识是提高素质的基础,学校应重视人文学科内容的开新开全。要开设新课程,编写一体化校本教材。教学材料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情感,通过施教者的讲解,受教者的思考,诸如美学、心理学、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内容,被受教者吸收内化成一种稳定的内在本质。施教者要创设优宜环境,在图书馆、教室内除有专业书籍还要有各方面的科学丛书、国学经典,创设多渠道、全方位的自然科学、人文知识环境,让受教者不断吸收各学科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技术,提高自身思维探究能力,激发创新力,发展个性,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使受教者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感受、体悟科学和人文知识本身“真”的营养,“美”的精华,通过实习岗位工作实践传承文化,创造社会新价值,体会推动社会护理事业的新进步和新发展的幸福感,从而在自身奉献中展现和创造护理科学前进的新境界。

2.人际关系修养。护理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她们的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不同于一般人际关系的处理。是在新型护理专业工作者提供护理服务来满足患者需要的关系中,形成的特定情境下护患之间的具有专业性的人际关系。具有帮助与被帮助、专业性、治疗性、责任性等特点。这包括未来护理专业工作者与患者、医养延寿者之间的关系,与家属、与其他医护人员的关系等等。要让培养对象知晓,在未来的护理服务中必须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当好患者和医养延寿者与各种必然关系沟通的桥梁,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氛围,以此促进患者和医养延寿者的康复速度和效果。在此服务过程中驾驭好人际关系,形成互信建立良好护服关系、满足患者和医养延寿者的需要,以此更好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3.伦理道德修养。新型护理专业工作职业的美通过“爱”和“善”来体现,要不惜牺牲个人的利益去实现。就像网络新闻上宣传的一位已怀身孕的护士,为了为危重患者争取早十秒钟乘上电梯的时间,抛开自己安危,手托自己的肚子小步轻跑跑向电梯的感人场面细节,其职业形象给人们带来的天使之美,其感染力是强烈的。一个合格的未来新型护理专业工作者,应该把这种美渗透在每一个护理实践的细节环节中。这就要求未来新型护理专业人才自身,必须是具有丰富的人生感悟和医学人文精神、人格丰满道德高尚的人,才能把服务对象看作是与自己有关的人而不是疾病的一个载体。要把塑造自身良好的职业形象,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端庄的仪态、优雅的举止、关切的神情、高尚的情操及善良的心灵,作为自己的自觉责任和义务,使自身未来护理专业工作者职业形象的内涵得以提升,把护理职业风度美和护理职业道德美作为工作中最崇高的境界。

四、精准施行人文素养的多途径熏陶

受教者学习起始阶段身处校园之中,校园文化环境是育人的温床。重视环境文化内涵的建设,使受教者感受到人文素养的氛围,耳濡目染,使施教者这种细心设计的文化氛围熏陶内化于心,这才是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学校可以通过宣传护理界老前辈的优秀事迹以及创设审美教学环境环节,熏陶、鼓励和号召——这些未来新型护理专业人才向护理楷模学习,使她们在潜移默化中成长为内在美、外在美高度一致的白衣天使。学校要把专业的丰富细致特点贯穿到细致温和的管理之中,积极开展主题鲜明、活泼多样的校内外文化活动,把同学们的责任心、使命感、奉献精神、合作意识,通过校内外文化活动挖掘出来。再加上老师把规范的言行,准确、娴熟轻柔的操作技能,通过授课形式,以精湛的技术变为操作的艺术展现给同学们。鲜明的职业形象,规范的实践行为,形成赏心悦目的美感,使学生置身于各种美的形象中,激发他们的自觉和强烈的职业职责服务意识。

号召学生从小事做起,由外到内地塑造美好的未来护理专业工作者白衣天使形象。使当代护理专业大学生成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崇尚理性,奉献社会的新时期合格的急需人才。激发他们热爱专业和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使其从内心尽早融入到职业氛围之中。这,就是施教者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神圣责任和目标。

论文作者:王曼青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9月总第27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0

标签:;  ;  ;  ;  ;  ;  ;  ;  

基于医养结合需求下的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目标构建论文_王曼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