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庄煤业集团总医院消化科 内蒙古赤峰市 024076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现状,主要包括基础治疗、积极治疗以及药物治疗三个方面,随后提出了在现代化医学的发展中,提高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护理有效性的一些护理措施,以期能够为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多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护理措施。
关键词: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治疗现状;护理进展
引言
肝功能损伤极易引发糖代谢的异常,而且患者发病后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若是在发病后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治疗,则极有可能伴随有多种器官慢性病的发作,严重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由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肝病与糖尿病具有相互影响的关系,病情复杂多变,因此护理的难度极大。
1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现状
1.1基础治疗
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而言,基础治疗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与饮食疗法。其中,运动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素分泌情况,可以有效增强肝源性糖尿病的抵抗能力,而且长期坚持运动还可以提高慢性肝炎患者体内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进而降低患者体内的血糖浓度;饮食疗法作为治疗糖尿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控制饮食,可以缓解患者体内胰岛b细胞的负担,有助于控制病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适合进食易消化、低脂肪、高维生素、高蛋白的食物。
1.2积极治疗
肝脏作为肝源性糖尿病的病因,患者的肝病好转,其糖尿病必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因此,对于急慢性肝硬化以及肝炎患者,必须要开展积极的保肝治疗活动,保证患者尽快恢复肝功能。傅蓓蓓等医师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发现,患有乙型肝炎病毒的患者,其体内的胰岛素会对病毒具有一定的抵抗作用,其作用远远超过了纤维化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具有重要作用。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对于患有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其开展抗病毒治疗大多是采用恩替卡韦、拉米夫定以及阿德福韦酯等治疗。这是因为这些药物的抗病毒治疗效果不会引发患者血糖升高,其中的一部分患者即可以通过不适用降糖药达到控制血糖的效果。对于丙型肝炎兼糖尿病患者,需要在患者的血糖浓度达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用干扰素治疗,当丙型肝炎病毒在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之后,患者的糖尿病症状就会得到好转,这时就可以停用胰岛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药物治疗
对于肝源性糖尿病而言,胰岛素治疗始终是首选药物。一般而言,临床上都主张应用早期胰岛素进行治疗。在患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不仅可以有效控制血糖,还可以对胰岛b细胞的功能进行保护。此外,通过对高血糖代谢记忆效应的分析也可以发现,在早期注重胰岛素治疗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Gentil博士认为,相较于2型普通糖尿病患者,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使用的胰岛素计量应较小。临床医师在选择应用胰岛素之前,应对其含量、成分、使用时间有所了解,并尽量选择人胰岛素,使用剂量应由小逐渐增大,并根据患者的血糖浓度对用量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若每日使用的胰岛素超过200U,则可能存在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在口服药方面,格列酮类以及二甲双胍类都是禁用的药物,这是由于其在降低血糖的同时,还会使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水平降低[1]。
2肝源性糖尿病的现代护理措施
2.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
在慢性肝炎患者中,肝源性糖尿病症状的表现较为隐蔽,不具备特异性,大多数患者在刚入院时的血糖浓度不高,再加上不少肝源性糖尿病症状被长期遭受肝炎而表现出的不适所掩盖。还有一些患者在住院之初为肝病,但是在治疗过程中,由于大量服用葡萄糖类药物,导致隐蔽性的糖尿病不能被消除,从而引发血糖浓度升高。这类患者由于自身糖耐量的降低,在空腹时不会出现血糖量升高的现象,因此,对血糖含量的测定还应在餐后2小时进行,必要时应对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的测验。对于慢性肝炎患者而言,其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若是主动表现饥饿、口渴等问题,则需要重点检查患者是否具有肝源性糖尿病;若是在使用利尿药之后,患者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则应对其进行密切关注。
2.2掌握用药禁忌
与传统的1型以及2型糖尿病相比,肝源性糖尿病在发病机理以及治疗原则上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对于肝源性糖尿病的治疗,首先应治疗患者的肝脏疾病,促进患者恢复肝脏功能。对于血糖浓度仅是轻度或者中度升高的患者,一般不用对其进行降糖药物的治疗,只要患者的肝功能得到有效治疗,其血糖就可以自主降低,甚至恢复正常,同时在治疗过程中,不能盲目食用或注射含糖量高的食物或药物。对于血糖浓度较高的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而言,应对其进行药物干预,但是由于双胍类、磺脲类、胰岛素增敏剂以及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都会使患者的肝脏负担加重,所以不宜使用。应用胰岛素不仅可以治疗糖尿病,还能够起到良好的护肝效果,因此其是肝源性糖尿病临床治疗药物的首选[2]。
2.3饮食护理
保证肝炎患者足够的营养摄入对于患者肝脏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糖尿病要求患者合理饮食,因此,保证饮食的科学合理性对于治疗肝源性糖尿病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每日摄入的总热量,有效控制糖的摄入,但是不能过严,以免分解过多的蛋白质对肝功能的恢复造成影响。对于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每天摄取的总热量应根据其自身的血糖水平来计算,并合理分配热量,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50%-65%之间,脂肪量应控制在总热量的30%以下,从而促进组织蛋白的合成,降低蛋白质的分解。此外,还应对麦芽糖以及白糖的摄入进行严格的控制,尽量选择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同时保证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在1.05g/kg以上。若是患者发生肝性脑病或者血氨含量明显升高,则应严格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直至血氨恢复到正常水平才能逐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其中蛋白质应以植物蛋白为主。
2.4加强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首先,应在肝源性糖尿病科室配备足够多的护理人员,或是在当前人力资源基础上,实行合理分工、弹性排班,确保责任护士具有足够的时间以及精力对患者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其次,加强对护理人员肝源性糖尿病专业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对临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邀请肝病与糖尿病领域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及时向专业医师或专家请教在护理过程中发现的疑难或者共性问题;注意对护理体会、护理经验的总结,制定肝源性糖尿病护理的具体措施以及健康教育计划。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年龄、文化水平、社会背景、心理状况、病情特点等进行综合评估,然后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在宣传教育形式上,应灵活采用多种形式,比如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糖尿病与肝病手册、张贴宣传图片以及绘制黑板报等;还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方式,开展针对患者的肝源性糖尿病专题讲座,鼓励患者积极探讨[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临床上,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由于患者不具备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在患者接收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同时加强对患者的饮食护理,掌握用药禁忌,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发挥治疗与护理的优势,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红雨.肝源性糖尿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09:117-118.
[2]刘颖.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现状及护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7,02:11-12.
论文作者:周玉凤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1
标签:患者论文; 糖尿病论文; 胰岛素论文; 血糖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浓度论文; 肝炎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