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论文_刘海波

长沙市第三医院 410000

【摘 要】目的: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于我院收治的50例疑似心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组1,所有入组患者均经冠脉造影术得到确诊;选取相同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2,并且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将此期间经体检确认为健康者50例作为参照组。对3组人员分别实施抽取静脉血液,对所获得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对比。结果:在参照组的健康人员中,19岁-30岁同31岁-40岁两个年龄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30岁以上的三组年龄段健康人员相对比,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表现出上升的形式。同时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冠脉造影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健康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逐渐增加。结论:在对心血管病变的评价中,采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评价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其可以预测和及时防范健康人群发生心血管病变的情况,因此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关键词】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心血管病变;特性研究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由于工作的压力逐渐增大,环境遭到污染以及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经过医学上的不断研究表明,炎症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的期间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1]。作为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物,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能够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在本次的研究中,选取了心血管病变患者同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研究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所作出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疑似心血管病变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均实施冠脉造影术得到确诊。具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32岁-78岁范围内,并且造影为阳性患者有20例,阴性患者30例;选取此期间于我院进行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2,有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在43岁-80岁范围内;同时选取50例经体检确认为健康者为参照组,男性有32例,女性有18例,年龄在19岁-69岁范围内。三组之间的年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资料的比较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首先应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胶乳免疫将比浊法试剂盒增强。其次,对三组患者进行抽取静脉血液,咋离心分离血清以后,放在冰箱内以待测。采取研究组2的血样为发病以后首次所采血样。在血样以及反应缓冲液得到保温以后,添进抗血清,采用比浊法方式进行测定[2]。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应用生理盐水进行稀释,利用三次方程拟合并得出结果[3]。充分的进行数据分析,在经过对观察组1的患者实施病例分析,同时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得到确诊为冠心病患者的正确数据,使其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所分析出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

1.3观察指标

将三组所获得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进行差异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的研究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并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三组人员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的对比情况如下表1所示。观察组1中共有50例疑似心血管病变患者,对其实施冠脉造影术使病情获得确诊,同时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数据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得出以下结论:冠脉造影阴性患者和阳性患者、心肌梗死患者以及健康人员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呈现出上升趋势;同时,利用ROC曲线评价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价值,其曲线的下面部分为0.80面积,充分的表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可以对心血管病变具有提示的效果。所有数据的获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下表1所示。

在观察并对比参照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差以后得出以下的结论,在19岁-30岁同31岁-40岁两个年龄段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统计学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岁以上人员的比较结果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呈现出明显的增加现象,比较差异拥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心血管疾病也被称为是循环系统疾病,它也是一种能够涉及到一系列循环系统的疾病。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部输送血液的器官以及组织,包含心脏和血管[4]。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作为血管疾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其斑块里面不仅含有大量的脂质细胞,同时也具有炎症细胞,例如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通常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同一些因素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刺激因而造成炎症因子。

C-反应蛋白能够同菌体多糖C产生反应进而生成沉淀的蛋白质,是由肝细胞构成并呈酸性。在一些感染初期和炎症反应患者的血清中出现。C-反应蛋白拥有稳定的化学结构以及较高的血浆浓度,可以作为一种既简单又迅速的检测指标。随着大量的研究表明,C-反应蛋白的升高程度在发生和发展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5]。同时,C-反应蛋白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冠心病机制产生影响:首先,能够损伤血管内膜,使血栓形成;其次,增多血管收缩因子,同时促使血栓烷A2增加;最后,如果斑块病变具有较强烈的炎症反应,会使其结构产生疏松的现象,处于外力的形势下极容易致使破裂[6]。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应用超敏感的方式对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引入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能够对心血管病变状况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在本次的研究中,同健康人员相比,造影呈现出阳性的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明显的较高,同时已经被确诊为心肌梗死患者的浓度值最高,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可以对患者的病变情况做出有效的预示。并且血清感敏C-反应蛋白的浓度数据同患者的梗死面积程度及大小具有重要的联系。

结语:

应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判断患者的心血管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拥有理想的提示作用,同时提高诊断的准确率,使患者尽早发现病情并接受治疗。因此,值得将此种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参考文献:

[1]林武荣.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J].中国现代医生,2011,8(12):94-96.

[2]孙兆玲.心血管疾病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异常表达[J].中国当代医药,2011,12(16):90-91.

[3]董哲.血清淀粉样蛋白A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其致炎作用的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2.

[4]杨礼.P-选择素、高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的临床研究[D].中南大学,2012.

[5]孙宁卫.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相关性研究[D].泰山医学院,2012.

[6]孙显婷.单纯性肥胖患儿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大连医科大学,2014.

论文作者:刘海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3

标签:;  ;  ;  ;  ;  ;  ;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心血管病变中的表达特性论文_刘海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