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
引言
艺术是人类历史文明进程发展中的宝贵财富,自改革开放以来,公众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视野转移到人的精神层面发展,艺术作为精神文明的一种逐渐备受关注。公共艺术教育主要是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通过舞蹈、音乐等八大类艺术形式开展的审美教育,促进学生掌握艺术知识和技能,提高审美能力,全面发展。新时代的公共艺术教育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得以发展和完善,为新时代画像、为新时代立传、为新时代明德。
1公共艺术教育内涵
有学者认为公共艺术教育,就是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其教育群体是广大群众,其传授艺术知识的教育方式多种多样,且多为艺术手段,包括了摄影、音乐、舞蹈、书法等。把情操的教育作为教学的重点,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融合了娱乐和欣赏的基础知识。艺术教育的宗旨是用艺术教育来对知识的组成进行优化,对人们的审美和欣赏能力加以提高,使人的修养提升、灵魂受到洗礼、创新能力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中,教育的群体是在校大学生,教育的内容则为审美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和熏陶大学生的艺术能力,增加他们的艺术审美体验,获得美的熏陶,具有一定的审美素养,推动大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自己的身心。
2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价值
2.1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在校期间不仅应当系统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更应当有意识地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通过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在接受专业教育的同时,亦能够通过对艺术类课程的接触和学习,使其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内化人文精神、健全人格、提高审美能力,使其能够在更好的成长和成才。
2.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造潜能
公共艺术类课程涵盖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相关课程,从这些课程所具备的效用来看,其对于高职学生的个体发展有着不容小觑的意义和价值。如,音乐类课程能够使学生在舒缓的音乐的浸染之下,缓解紧张情绪,并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美术类课程将帮助学生获得敏锐的艺术鉴赏力和赏析力,并且使学生的审美格调得到提高;舞蹈类课程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肢体,使形体变得优美、健硕。此外,通过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将会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得到激发,让学生逐渐形成创新思维,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要构建科学、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提高重视程度,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美育德育功能,丰富课程内容,强化师资力量,丰富实践活动。
3.1提高重视程度
为了让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类课程能够真正发挥出应有的美育教育功能,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应当给予此类课程的课程建设工作以足够的重视。从美育教育的角度来看,高职院校公共艺术类课程的开设,将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潜力得到提高和进步,同时亦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伦理观、审美意识以及养成健康的心理。有鉴于此,作为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而言,其应当以科学的眼光来审视公共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价值,并出台具体的保障机制确保公共艺术类课程建设工作得以持续的展开,具体而言,高职院校应当设置专门的公共艺术类课程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系部,为公共艺术类课程安排足够的师资,采购和添置必备的教学软硬件设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完善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注重课程质量提升
课程建设是艺术教育的重点内容,全面改革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专业情况、学生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建立拥有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的完整课程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引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扩大兼职艺术教育师资。促进艺术师资培养成长体系的建立,发挥教师艺术造诣、艺术创作和实践的同时弥补其人文素养的不足。共建地方文化课程,引进尔雅、慕课等形式的网络课程,实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分类教学,面向不同专业群体开设不同类的艺术课程。加强公共艺术课程实践的作用发挥,落实公共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成长。开展系统科学的课程评价,完善课程质量建设评价体系。探索艺术课程到课程艺术的转变,积极培育更多的专业教师拥有艺术教育思维,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贯穿艺术性,培育学生美的体验、美的追求和美的实践。
3.3坚定走中华文化结合的高职公共艺术教育道路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必须坚定走中华文化相结合的道路,在青年大学生中树立文化自信理念毫不动摇,加强文化自信的宣传教育工作,使青年一代耳濡目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培养具有美的感受、美的实践的高职院校学生,就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挖掘艺术教育的因子,探索文化育人路径。高职院校的职业性注定离不开技艺,作为技艺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熏陶和培育学生的特性,充分发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功能,积极加大地方性文化机构工作对接进课堂、进社团、进活动。李燮认为传统文化是我国艺术教育的核心,文化的传承需要教育力量的支持,艺术教育的发展应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孕育。要鼓励大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在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艺术土壤中健康成长,激发他们的时代精神,使其成为把握艺术改革创新脉搏的先行者,培养创新精神,以多元的中华艺术文化维护国家文化战略。
3.2 建立创业实践基地
针对艺术类高职学生创业这个具体的环节,学校需要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创业实践基地。首先,建立实践基地离不开具有丰富艺术创业经验的社会人士的帮助,可以通过聘请或者邀约的方式让这些艺术创业方面的人才在院校中带来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分析案例或者是模拟创业等方式让学生了解艺术类创业的具体流程。其次,实践基地的建设要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对于社会的变化要进行快速的反应,根据社会需求的转变而适当调整实践基地的运行模式,让学生即便是在学习内也保持与外界的同步,这会减少学生对于社会的陌生感,让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快速创业。最后,建立起完备的创业信息化系统,对历届学生创业的情况进行详细的整理,对于创业成功的案例要进行详细分析并且做到持续跟踪观察,对于创业失败的例子也要进行详细的研究,从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两个方面入手,总结经验教训。让学生对于创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结束语
高职院校承担为国家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的重任,艺术教育关乎学生成长发展,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方能产生成效。新时代的高职教育注重的是高质量的发展,其中包括学生高质量,高职院校艺术教育发展必然需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办好公共艺术教育,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应然,为时代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胡腊妹.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大学生艺术修养提升路径浅析[J].黄河之声,2018(20):147.
[2]徐乾.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建设规范化研究[J].南方论刊,2018(12):92-93+96.
[3]吴翊华.通识教育理念下艺术教育与大学生人格完善[J].艺术教育,2018(19):59-60.
[4]冯同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服务效率思考[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27):78-80.
论文作者:李星霖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2
标签:艺术论文; 课程论文; 学生论文; 高职院校论文; 艺术类论文; 课程体系论文; 新时代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