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论文_杨淑琴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 温州 325000

[摘要]目的:评价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中随机选取200名,平均分成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行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组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例数及发生率,并调查患者家属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其中用药错误2例,输血错误1例,导管脱落1例,意外伤害2例,纠纷事件1例,其他1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15例,其中用药错误3例,输血错误3例,导管脱落2例,意外伤害3例,纠纷事件2例,其他2例,发生率为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的满意度调查评分表中,观察组满意人数64人,一般26人,不满意人数10人,满意度为64%;对照组共42人满意,40人一般,18人不满意,满意度为4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有利于临床诊疗工作。

[关键词]:护理风险;护理风险管理;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1-5213(2016)08-0184-01 风险是指不可知会发生的各种危险与伤害事件,它包括政治经济人身等各种风险[1]。护理风险是指在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受主观及客观因素影响,可能会发生的对患者产生的危险与伤害,存在其难以预测和突发性,且在护理活动必然出现。而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潜在发生的风险的识别、认知,以及风险发生时及时应对处理,以期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带来的医患身心健康伤害和医院损失[2]。它有一定的预防为主、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护理安全与质量、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保障患者人身安全的作用,有很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病人中随机选取200名,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100例,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患儿年龄在6-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9.3±2.6)岁,女性患者48例,男性患者52例,对照组患儿年龄在5-12岁之间,平均年龄在(8.9±3.6)岁,男性患者49例,女性患者51例,对比两组患儿基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行重症监护病房常规护理,观察组严格执行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干预。组织相关人员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及时发现安全隐患,评价风险管理办法的是否有效可行,在处理护理风险事件中变消极被动处理为发生前的积极主动预防,制定相关制度、紧急处理预案与流程及奖惩措施,对病人安全实行持续的有效的监护。主要包括对护理人员法律法规常识的普及,职业道德情操的培养,对医疗风险的敏感性,提高对风险的防范及能力;加强护理基础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学习,提高职业素质,规范护理;严谨护理的监护记录书写,严格执行三查七对,遵守操作常规;健全奖惩措施,加强质量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护理人员应建立与医务人员之间、患者之间的有效沟通,遇到危急事件及时报告,严格遵守卫生消毒管理,眼快手快,增强责任心,防止与减少患者跌倒,压疮事件等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构建安全的诊疗环境,做到安全有效的护理。

1.3护理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发生的各种护理风险事件及例数,统计发生率进行对比。患儿出院时用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评分表对护理工作进行打分,评价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临床上常见的护理风险事件主要包括用药错误,输血错误,导管脱落,意外伤害,纠纷事件以及其他一些对患儿产生人身伤害的可避免或减少的事件。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为百分制,分为满意(80分-100分),一般(50分-80分),不满意(50分以下)三种。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8例,发生率为8.0%,对照组护理风险事件共发生14例,发生率为14%,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医疗行业是一种高技术、高风险的服务行业,护理工作是医疗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3]。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其临床诊疗的特殊性更加大了这种高风险。我们把在护理过程中无护理并发症、差错、事故及纠纷定义为护理安全,然而风险具有其突发及难以预测,护理风险关乎患者的生命健康[4]。护理风险管理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建立健全合理的风险管理组织,以预防为主,强化风险意识,规避风险事件的安全管理理念[5]。在临床上,护理人员往往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忽视医源性的损伤、关注疾病而不重视病人、只看检查结果而忽视临床表现、关注仪器设备忽视病人等一些导致病人不安全的风险因素,而造成护理风险。在本研究中,我们对护理人员应进行了护理风险管理的干预,主要是加强对护理人员医疗护理风险的认识、职业道德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培养,以及风险防范意识及能力的训练,组织学习并考核护理人员的强业务水平学习,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技术操作水平,规范护理,工作中严格督查操作常规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监护记录的书写,实行优奖劣罚的措施,强化工作上的主动性与服务意识,注重人文关怀。而对照不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的护理工作调查统计发现,进行干预后,患儿发生用药错误,输血错误,意外伤害,纠纷事件等各种护理风险事件的情况明显减少,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患儿出院时满意度调查中,明显发现有更多的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这都有效的提高了诊疗的成功率,保证患儿健康医疗,为医院和患者创造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意义。

综上所诉,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干预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可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任志萍,李兰凤,张瑜联等.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3,35(15):2387-2388.

[2]邱伟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5,(16):94-95.

[3]徐颖,张磊.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J].全科护理,2011,09(19):1752-1753.

[4]张玉珍.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3,24(5):767-769.

[5]黄旭叶.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室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3):2182.

论文作者:杨淑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6年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2

标签:;  ;  ;  ;  ;  ;  ;  ;  

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应用论文_杨淑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