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有关精神人事司的记者提问_教师编制论文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有关精神人事司的记者提问_教师编制论文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就贯彻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有关精神和人事部、教育部印发《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答记者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育部论文,中小学论文,人事部论文,人事制度改革论文,教师队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月19日至20日,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会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人事部、教育部印发了作为会议配套文件的《关于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决定》和《实施意见》明确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任务。这对于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教育报》记者和《人民教育》杂志记者就此联合采访了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

1.问:请您谈一谈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基础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奠基工程。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而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必须在提高教师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同时,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

在去年5月教育部召开的全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王湛副部长作了题为《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努力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要讲话。他强调指出,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促进基础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的需要。

近一年多来,尽管各地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又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但新形势、新任务对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时期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也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希望和要求。中小学教师在科教兴国奠基工程中担负着崇高的使命,他们的工作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未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不断地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近年来,各地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从总体来看,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因此,需要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和教育工作的全局出发,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继续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二是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出发,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并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确立了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优先发展的重要地位和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而加快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当前深化农村教育改革的四项重点任务之一。他明确指出:“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农村师资队伍的质量,提高有限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当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老少边穷’地区乡村学校缺少合格教师和骨干教师不稳定的问题。”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决定》精神,必须进一步深化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人事制度改革。

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创新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已由单纯的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队伍呈现出骨干教师流失和人员流动不畅并存的复杂局面,用人机制不活的问题更加突出。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因此,只有通过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才能有效地激励教师不断进取、努力创新,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是什么?

答: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政策,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促进科教事业进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证。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以实行聘用(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优化中小学教职工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用人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符合中小学特点的人事管理运行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管理人员队伍。

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实行教职工聘用(聘任)制;完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分配激励机制;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3.问:在加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方面有哪些要求和举措?

答:科学核定编制是优化中小学人力资源配置、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前提和工作基础。《决定》和《实施意见》在这方面都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当前,各地要继续抓紧做好核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工作,尽快将编制核定到县和学校。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农村中小学区域广、生源分散、教学点多等特点,注意向农村和边远地区倾斜,保证这些地区教学编制的基本需求。所有地区要坚决清理并归还各种形式占用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不在岗的人员要限期与学校脱离关系。

为落实《决定》“建立年度编制报告制度和定期调整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职工的编制管理,教育部正在积极与中央编办、财政部研究建立规范的编制年度报告制度。

4.问:用人制度的改革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推进中小学用人制度的改革,核心是推行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聘任制。《决定》和《实施意见》在这方面有明确的要求。

在教师聘任方面,强调要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主要是要严格掌握教师资格的认定条件,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教师。拓宽教师来源渠道,逐步提高新聘教师的学历层次。全面推行教职工聘用制度,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教师资格定期考核制度。要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教师队伍管理。

在实行校长聘任制方面,《决定》和《实施意见》强调要严格掌握中小学校长任职条件和资格。要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任用制度,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校长的主要方式。要切实扩大民主,保障教职工对校长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中小学校长要实行任期制。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考核办法,加强履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对校长奖惩、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

5.在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新的举措?

答:同城市相比,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更多的困难和不利因素。针对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实际情况,《决定》和《实施意见》提出要积极引导鼓励教师和其他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到乡村中小学任教。要求各地落实国家规定的对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津贴、补贴,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适当提高乡村中小学中、高级教师职务岗位比例,地(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区域内城乡“校对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增加选派东部地区教师到西部任教、西部地区教师到东部地区接受培训的数量。国家也将继续组织实施大学毕业生支援农村教育志愿者计划等。

此外,《决定》和《实施意见》还对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培训工作等提出了要求。

6.问:《实施意见》对处理人事争议有哪些规定?

答:在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各地首先要保证改革的公开、公平、公正进行,认真健全工作机制,努力规范聘任程序。要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化解矛盾。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人事争议,《实施意见》明确要求各地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认真妥善地处理,依法保障教职工和学校双方的合法权益。对于教职工与学校在履行聘用(聘任)合同时发生的争议,应由教师人事争议调解委员会先行调解;调解未果的,当事人可以向当地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结果对争议双方具有约束力。

7.问:分配制度改革是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实施意见》在这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确保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是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一些地区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的现象,有的地方还比较严重。因此,《实施意见》强调要认真执行国家关于中小学的工资制度和政策,保证中小学教职工的工资待遇得到落实。对于农村中小学要坚持工资统一发放政策。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为了充分调动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施意见》还要求学校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制定与聘用(聘任)制度相适应的校内分配办法,将教职工的工资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实施意见》还提出要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建立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向骨干教师倾斜的分配政策,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经有关部门批准可给予相对优厚的工资待遇或相应奖励。

8.在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方面有哪些要求?

答:前面在介绍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一些举措时,已经谈到《决定》和《实施意见》要求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政策措施。这实际也是逐步实现教师合理流动的制度化,促进教育系统内部人才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途径。此外,还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调整优化教职工队伍结构。通过调整岗位、进修培训、吸引具有教师资格的优秀人员到中小学任教等途径,逐步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学段、区域、学科结构不合理等结构性失衡问题,特别是边远和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短缺的问题。

二是要加强对人员流动的引导与服务。积极推动中小学人员在校际、区域之间合理流动。努力引导未聘人员转岗再就业,鼓励未聘人员进入人才市场,面向社会跨行业流动,支持未聘人员自谋职业。

三是积极配合探索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对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各地要根据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进展情况,积极探索中小学教职工社会保险的改革办法,以及通过社会保障体系安置未聘人员的机制。

9.您认为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注意哪些关键的工作环节?

答: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注意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把这项改革摆到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制订实施方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具体实施。

二是要狠抓落实,稳步实施。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也涉及到广大中小学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改革中要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改革方案要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多种途径征求意见。改革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切实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证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顺利进行。

标签:;  ;  ;  

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部有关精神人事司的记者提问_教师编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