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广西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 广西 桂林 541001)
【摘要】 目的:评价奥沙利铂与不同抗癌药物联用对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结肠癌患者为例,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结果: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痊愈,其中无效治疗有2例,总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痊愈,其中无效治疗有5例,总有效率为82.76%。P<0.05,差异显著。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感觉神经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等数据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结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奥沙利铂;结肠癌;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1-0109-02
结肠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肿瘤,是恶性肿瘤之一,且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对于结肠癌发病的原因还不明确,主要与患者的饮食、生活方式以及社会因素等存在关系,在临床上有较高的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威胁。为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方式,本文分析奥沙利铂与不同抗癌药物联合使用对结肠癌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并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58例结肠癌患者为本次临床分析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9例患者,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本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3例,最小患者年龄36岁,最大患者年龄71岁,平均(52±3.1)岁;使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的患者为观察组,本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14例,最小患者年龄33岁,最大患者年龄69岁,平均(50±4.2)岁。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显著,P>0.05,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使用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第一天按照体表面积130mg/m2的方式确定使用的奥沙利铂注射液剂量,并将其与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融合,静脉滴注,且滴注时间控制在2小时左右;联合使用氟尿嘧啶注射液进行治疗,在治疗第一天、第二天和第十四天时,按照体表面积1000mg/m2确定使用药量,同样将其与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融合,静脉滴注的时间约24小时,1个疗程为2周,连续治疗时间为12周。
观察组治疗方法:使用奥沙利铂注射液,按照体表面积130mg/m2确定使用量,将其与浓度为5%的500ml葡萄糖注射液进行融合,每间隔三周使用一次,注射方式为静脉滴注,时间约为2小时;同时,使用卡培他滨治疗,使用药量按照体表面积2500mg/m2确定,饭后半小时口服药物,连续治疗14d,第三周开始停药,1个疗程为3周,需要连续治疗12周[1]。
1.3 临床观察指标
本次临床观察指标:(1)痊愈,经过治疗患者肿瘤完全消失时间达到一个月以上;显效,经过治疗,肿瘤的最大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之间的积缩小效率达到50%以上,其他病变没有增大现象,且持续该现象时间超出一个月;有效,肿瘤的最大垂直直径与最大直径之间的积缩小率没有达到50%,其他病变增大没有超过25%,持续时间在一个月以上;无效,治疗后患者肿瘤增大在25%以上。总有效率为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三者之和。(2)感觉神经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计数减少、肝功能异常。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结肠癌是发生在结肠部位的常见恶性肿瘤,容易发生病变的部位为直肠与乙状结肠连接处,年龄在40岁至50岁之间的为高发病人群,且男性发病率较高。结肠癌在胃肠道肿瘤中位居第三,可见其发病率较高。结肠癌主要分为粘液腺癌、腺癌以及未分化癌几种。结肠癌发病主要与低纤维素、高脂肪饮食习惯有关;患有结肠慢性炎症的人群,其结肠癌的发病率高于其他人群;结肠息肉患者患有结肠癌的几率是无息肉人群的五倍;若是有多发性肠息肉瘤的家族史,其患有结肠癌的几率较大[2]。此外,临床上认为结肠癌发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结肠癌在早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进入中晚期会出现消化不良、腹胀,而后出现腹痛、排便习惯发生变化、黏血便等。肿瘤失血、溃烂之后,患者经常会出现低热、贫血、乏力以及消瘦等。晚期结肠癌患者临床主要表现有腹腔积液、黄疸、肝或肺转移、水肿等。结肠癌发病的位置不同,临床上具体的表现也不同。
奥沙利铂是一种铂类抗癌药物,在抗癌的过程中能够产生水化衍生物,通过作用于DNA,形成新的铂—DNA加合物,能够明显的一致癌细胞DNA合成,诱导形成DNA蛋白交联和DNA链,激活人体的信号传导系统,从而诱导细胞死亡,发挥出良好的抗癌性能。卡培他滨是一种口服性质的化疗药物,具有靶向性,患者口服吸收较快,且能够在肝脏内转化,到达癌细胞为止。在肿瘤组织的内部有胸苷磷酸化酶,可以将卡培他滨转化,进而杀死癌细胞,并能够减少对正常组织细胞的伤害,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3]。联合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可共同作用于癌细胞,提高结肠癌的治疗效果,并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奥沙利铂与其他抗癌药物连用治疗结肠癌的分析过程中,发现与卡培他滨联合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且治疗中患者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具有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孙翠玲,徐晓宇,高莹莹,田添,李峰.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16):1540-1542.
[2]陈倩雅,卢秀仪.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晚期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09):95-97.
[3]吴驻林,谭婉君,连宝涛,彭立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治疗大肠癌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药房,2017,28(03):369-373.
论文作者:李慧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31
标签:患者论文; 结肠癌论文; 疗效论文; 注射液论文; 安全性论文; 肿瘤论文; 两组论文; 《医药前沿》2018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