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增长及其转变增长方式问题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南京论文,增长方式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本文以1995年进行的全国工业普查资料为依据,分析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研究工业增长方式转变问题。
一、南京工业增长的特征
南京是江苏和全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工业在南京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期间,南京工业经济迅速增长,其特征是:
1.南京拥有一个较完整的工业体系, 工业整体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工业经济前列。
“八五”期间,南京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近1863亿元,比“七五”增长了1.7倍左右,年均增长近16%。1995 年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工业总产值达1038.2亿元,1995年工业增加值约258.38亿元,为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48.5%,现在,南京已建立了以电子、汽车、化工和一批特色产品为主导、拥有36个工业行业,200个以上工业门类,2000 多个大类产品的综合性工业体系,1995年全国500 家最大工业企业排行榜中江苏33家,南京有8家,1995年江苏按产品销售收入排序100家大中型企业,南京有14家,其中位居前10位的企业南京占据6家。
2.南京工业的类型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存竞相发展。
南京工业发展呈现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企业为主导,多种经济成份共同竞相发展的新局面。总的特征是国有工业企业比重有所下降,非国有工业比重有所上升,但公有制工业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未变。以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为例,1995年南京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数为4131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607.48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745.6 亿元(90年不变价),全年实现利税总额72.34亿元。 其中国有企业分别占12.17%、71.85%、54.7%、73.18%,集体企业的比重分别是70.5%、10.2%、27%、19.1%,其它经济类型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7.33%、 20.36%、14.1%、16.1%。(见表一)这种特征,与全省工业相比, 也特别明显。
表1 南京市1995年工业经济类型结构比较表
企业数占乡及乡 固定资产
以上独立核算原值占%
企业数的%〔1〕
南 国有工业企业 12.17
71.85
京 集体工业企业 70.50
10.20
市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7.33
20.36
江 国有工业企业 10.18
47.69
苏 集体工业企业 78.65
31.85
市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1.17
20.46
实现工业实现利税
总产值占%总额占%
南 国有工业企业 54.70
73.18
京 集体工业企业 27.00
14.10
市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4.10
12.80
南 国有工业企业 29.72
31.06
京 集体工业企业 50.96
49.21
市 其他经济类型企业 19.32
19.73
注:〔1 〕以下固定资产原值等三个指标均为分类型企业数占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企业数的比重。
与1990年相比,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工业总产值、利税总额分别下降了14.85、14.66、10.32个百分点。 虽然国有企业的生产要素和比重有所下降,但1995年南京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的固定资产和工业总产值仍占全部工业的83.27%、85.9%, 说明南京工业公有制占主导地位的格局未变。
3.南京工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由轻转重,主导产业突出。
南京工业发展出现以轻重工业并重向重工业为主转变的新格局,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有所加强,36个主要工业行业内部结构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重有升有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南京工业发展中轻重工业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轻工业与重工业企业数比例为46.4∶53.6,固定资产原值比例是14.48∶85.52,工业总产值比例是20.45∶79.55,利税总额比例是11.76∶88.24。而1990年轻工业与重工业比例分别是49.2∶50.8、14.28∶85.72、30.4∶69.6、24.1∶75.9,1995年与1990年相比,重工业在企业数、工业总产值和利税总额方面分别上升了2.8、8.54和12.3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原值比例基本没变。随着对瓶颈产业的投资力度加大,南京市凭其特殊地理位置,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使其能源产业和加工产业所占比重都得以上升。
从工业行业看,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所占份额较大,分别为11.59%、17.82%、12.87%、11.52%,其总额占工业总产值的51.43%,集中度较高,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通讯设备制业所占份额分别为8.61%,4.84%,3.52%)。1995年江苏省100强企业前10名中,南京市占6名,就是化工、电子、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南京主导产业的形成,有利于发挥规模效应,带动其他行业的发展。
4.南京工业企业规模结构两头大,中间小, 大型企业发挥主要作用。
南京经济发展中,大型企业规模大,关系全局,发挥主要作用,小型企业数量多,分布广,产值和利税也发挥相当重要作用。表2 表明了这方面的情况。
表2 南京企业规模比较表
各类型企业
工业总产值
数所占比重
所占比重%
90年 95年
90年 95年
大型企业
1.33 1.97
48.94 56.38
中型企业
2.92 4.48
18.73 5.89
小型企业
95.75 93.67 32.33 37.33
固定资产原值 实现利税总额
所占比重%所占比重%
90年
95年 90年
95年
大型企业
68.28 69.93 67.02 76.07
中型企业
15.02 11.39 13.68 7.71
小型企业 18.68 19.30 16.76
1995年南京大型企业占全市工业企业的1.97%,是全省0.6%的3倍多,每个大型企业实现产值6.3亿元,是全省3.84亿元的1.64倍, 从产业组织角度讲它表明南京工业规模结构日趋合理,并且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发展后劲。
5.南京工业发展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
南京工业科力量雄厚,产业技术含量较高,1995年大中型企业拥有科技开发机构236个,占全省14.26%,排列第一,科技开发人员2.4 万人,完成科技开发项目2273项,投入科技开发经费97032万元, 实现新产品利税59084万元。与全省相比,特别是与工业发达的苏、锡、 常相比,南京工业的科技优势仍然十分明显(请见表3)
表3 南京市与苏、锡、 常等市独立核算大中型企业科技情况比较表
科技开发完成项目科技开发新产品
人员表 (课题) 经费
销售收入
(人)
数(项) (万元) (万元)
全省114829 10745
458031 3291022
南京24231
227397032
659373
苏州18095
117685656
502802
无锡18453
176774271
642425
常州4927108835593
31890
电 子 自动化(半工 业
计算机 自动化)生机 器
(台)产线(备)人(台)
全省27805
471670
南京7483650 27
苏州3900106727
无锡4065459 0
常州2571268 12
二、南京工业增长分析
根据反映工业增长的基本内容,本文分别从南京工业产业结构增长、经济效益增长和工业技术进步增长进行分析。
(一)南京工业产业结构增长分析
现代经济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经济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它又和工业增长进程密切相关。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阶段性和规律性。大致地说,整个工业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工业由轻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推进阶段,即所谓的“重工业化”。
2.在重工业化的过程里,工业结构又表现为以原材料工业为中心的发展向以加工组装工业为中心的发展演进,即所谓的“高加工度化”。
3.在工业结构“高加工度化”的过程里,工业结构将进一步表现为“技术集约化”趋势。这种趋势不仅表现为所有部门将采用越来越高级的技术、工艺和实现自动化,而且表现为技术密集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勃兴。
整个工业化过程中从工业的资源结构看,画出了从劳动集约型工业为主到资本集约型工业为主,进而发展到技术集约型工业为主的发展轨迹。
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对南京工业产业结构增长的分析是:
(1)南京工业化程度及增长阶段判断
①采用修正的霍夫曼系数,用轻、重工业产值之比代替消费资料和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之比近似估算,两者变化趋势是一致的(见表4、表5)。
表4 霍夫曼工业阶段指标
消费资料工业净产值
─────────
资本资料工业净产值
第一阶段5(+/-)1
第二阶段2.5 (+/-)1
第三阶段1(+/-)0.5
第四阶段1以下
表5 南京工业化阶段估计值
南京市霍夫曼系数估计值 重工业化率
年代 轻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重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
1985 0.56 0.64
1986 0.58 0.63
1987 0.51 0.66
1988 0.47 0.68
1989 0.45 0.69
1990 0.44 0.70
1991 0.38 0.72
1992 0.32 0.76
1993 0.34 0.75
1994 0.36 0.74
1995 0.29 0.75
从上表可以看出,南京工业的霍夫曼系数是逐渐趋于减少。1985年以来一直小于1, 说明南京工业化已进入霍夫曼工业化阶段指标中的第四阶段。
再从“重工业化率”来说,南京85—95年间重工业化率如表5 所示:
八十年代发达工业大国的重工业化率大都在60%—65%之间,95年江苏为50%,从某种意义上讲,南京的重工业已达到发达工业大国的重工业水平。
从二次工普和三次工普资料对比来讲,95年重工业完成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75.5%。二普时占63.3%,上升12.2百分点,轻工业则下降12.2%个百分点。轻、重工业之比从二普期的1∶1.72变化为1∶3.02。十年中,轻工业增长2.2倍,而重工业增长4.7倍,重工业增长大大快于轻工业增长。
以上表明,南京市工业以重工业为主体,是偏重型结构。
②南京工业结构逐步走向高加工度化。
一般用原材料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和相应的加工组装工业的产值的增长速度的比较来判断工业结构的高加工度化水平(见表6)。
表中纺织业对服装业来说,前者是原材料工业,后者是加工组装工业;冶金工业是原材料工业,以下各类机械(电)工业是加工组装工业。从表中对比可见,南京市加工组装工业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原材料工业。说明南京市工业正逐步走向高加工度化。
③南京工业的技术集约化水平。
南京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比较先进(见表7)。
从资料看,南京工业设备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90年代出厂占绝大比重,只有少数是70年代出厂。说明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较先进水平。
表6 南京工业高加工度化计算表
工业总产值(90年不变价)
(万元)
1991年1995年
纺织业 127754.5 262231.2
服装加工业 88285.3 249947.8
冶金工业
184069.6341204
黑色冶金
163513.7271361
有色冶金20555.9 69843
金属制品业 52240.2200710
机械工业
277430.6 781415.7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269965.1 1199930.5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88411.5273447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436823.3
1287734
仪器仪表办化机械制造业 41794.8 96430
95/91增长速度(%)加原
纺织业 2.05 1.47
服装加工业 2.83
冶金工业1.19
黑色冶金1.67 0.91
有色冶金3.82
金属制品业 3.75 3.02
机械工业2.82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4.44 3.78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06 2.26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2.94 2.13
仪器仪表办化机械制造业 2.28 1.41
表7 大中型工业企业设备出厂年代比例表。(%)
90年代出厂 80年代出厂 70年代出厂
全部工业设备45.3 40.414.3
其 进口45.4 42.212.4
中 国产45.1 38.016.4
从资料看,南京工业设备无论是进口还是国产,90年代出厂占绝大比重,只有少数是70年代出厂。说明南京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装备已达到较先进水平。
南京高技术工业在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方面已有一定规模。95年高技术产品销售收入为37.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7%,这一比重比江苏省3.1%高出好多。说明南京高技术工业在工业总量中所占的份额已较大,南京的技术集约化水平较高。
④南京工业资源结构演变缓慢。
利用二分法将南京工业行业划分。以南京工业行业“人均固定资产净值”指标将行业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再以“技术管理人员比重”这一指标将行业划分为“技术密集型”和“非技术密集型”(见表8)。
表8 南京工业资源结构比较表
劳动 资金 技术 非技术 人均固定资产净值 技管人员比重
(%) (%) (%) (%) (%) (%)
年 1985 66.7 33.3 27.1 63.9 5.77 15.76
度 1995 75
25
27.1 63.9 4.54 18.68
地 苏州 63.6 36.4 60.6 39.4 4.75 15.50
区 无锡 60.6 39.4 54.5 45.5 4.46 17.52
常州 60.6 39.4 48.5 51.5 3.24 17.33
可以看出,南京在85—95年间资金和技术密集行业比重没有上升,反有些下降。与苏、锡、常地区比较,南京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与技术管理人员比重都较高,但其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所占相对较少,南京仍属劳动密集型地区。将表8与有关资料对比分析进一步表明, 南京工业资金与技术要素的集中度很高,集中于少数几个行业,尤其是四大主导产业。四大主导产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占总工业的55.59%, 技术管理人员占39.70%。它们的人均固定资产净值为7.90万元,比平均高3.36万元,技术管理人员比重为23.22%,比平均高出4.54个百分点。
(2)南京工业行业结构增长
根据二普和三普资料,按各行业的工业总值比重,将前10位的行业及比重情况列表如下(见表9)。
表9 南京工业行业变化比较表
位 1985 1995
次 行业比重 行业比重
1 机械工业 11.9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16.3
2 化学工业 11.2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15.4
3 石油加工业及炼焦业
10.6 化学原料及制品业14.0
4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10.0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5.7
5 纺织业
8.4
机械工业5.0
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6.4
非金属制品业3.9
7 食品制造业
5.3
黑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3.94
8 非金属制品业 4.6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3.5
9 电气机械制造业
4.5
纺织业 3.5
10 服装制造业
3.6
服装加工业 3.4
从表9看出,十年中前10位行业基本没变, 只是其中的地位有明显变化。传统行业比重下降,如纺织业、食品制造业等;而新兴行业比重上升,尤其重要的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比重上升最快。机械工业的支撑地位已被电子行业所代替。
(3)南京工业主导产业判断
现代经济发展史表明,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可分为不同阶段,从结构上看则主要表现为不同的结构特征,表现为主导产业的变化。
这里借助weaver组合指数和区位商来判别现阶段南京市主导产业(计算从略)。根据威佛指数和区位商,我们判断南京主导产业为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四大主导产业。
现代经济学中选择主导产业用生产率上升基准和收入弹性或产业关联度为基准。用这两基准来加以验证比较85年和95年南京四大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单位如下:
1985年 1995年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 117141 194161
化学原料及制品业 20059 10563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26572 135034
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 32241 158310
可以看出,这四大主导产业的劳动生产率都呈上升趋势,都是技术密集型产业。
从产业关联度讲,它们的影响力系数都大于1, 感应度系数也比较大,说明它们对其它产业影响力较大,有较强的带动作用(见表10)。
表10 南京四大产业关联度指标表(1995年)
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
石油加工及炼焦业1.3766 1.0134
化学工业2.4405 1.1206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0.8888 1.3017
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 1.2758 1.3402
可见用成佛指数和区位判断主导产业与两基准判断是相一致的。由此可以得出南京工业主导产业为石、化、交、电。这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53.1%,劳动力比重为52%,创利税比重为65.6%,增加值比重为52.3%,四大主导产业占据了南京工业的半壁江山,促进了整个工业的快速增长。
(二)南京工业经济效益增长分析
工业经济效益是个综合概念,一般是指工业活动中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要素的投入不同,则相应产出不同。投入少,产出多,经济效益好;反之,经济效益则差。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始终是工业增长的追求目标。为了分析南京工业经济效益增长,本文从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和工业经济效益波动进行分析。
1、南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分析
①经济效益指数的编制
经济效益指数是反映工业企业投入产出比例关系的综合指标。为了反映工业的整体运行情况,可以把综合经济效益指数统计为四个层次的31个指标。第一层次为企业综合效益指数;第二层次从生产条件、生产状况、销售、财务四个方面反映企业经济效益;第三层次主要说明第二层次中各方面所包括的主要内容,如包括生产能力、质量、财务等在内的营运能力、获利能力;第四层次是设置反映效益指数的具体指标。
为了反应31个指标重要程度,根据层次分析法(AHP)理论, 对南京30家工业企业管理人员进行专家调查,建立判断矩阵。计算表明,销售状况权数比重为0.516,顺次为财务状况0.251,生产条件状况为0.123,生产状况为0.065以上权数说明各个方面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程度。第二层次的生产条件状况、科研状况、生产规模和人员素质四个方面,它们对上层次生产条件状况影响的重要程度分别是0.273、 0.484、0.142、0.101。 对于第二层次其它子因素和第三层次子因素对上层因素影响重要程度情况见附表1。 至于每一层次的各个因素对高层次因素即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重要程度,可依据层次分析法理论计算出。
选择标准值。为便于资料显示,设立最高经济效益指标数值为1。 根据分析需要,本文选择南京与苏南、苏中、苏北对比分析,计算时分别从这些地区选择指标数值较大值为标准值,并按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处理:对于指标数值越大,越能体现经济效益增强的指标,以最大值为标准值:对于指标数值值越大,经济效益反而降低的指标,首先计算指标数值的倒数,然后选择倒数较大的指标数为标准值;对于指标数值越接近中间值,经济效益越好的指标,先计算各地区指标值与平均值的差异,选取离差较小的指标数为标准值。从而得出经济效益指数。
指数和标准值选定就可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依次计算。并分别计算南京和苏南、苏中、苏北工业经济指数。
②南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分析
计算结果表明南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0.851。苏南、苏中、 苏北分别为0.811、0.732、0.447。 南京工业经济效益指数略好于苏南平均水平,在苏中地区占据主导工业城市地位,明显优于苏北地区的工业经济效益。层次分析状况表明,南京生产条件状况、销售状况占有优势,指数值分别高于苏南、苏中、苏北0.088、0.186、0.301 个百分点和0.144、0.311、0.627个百分点。这说明南京市的工业基础雄厚,大有潜力可挖。从财务状况和生产状况看,南京财务状况指数为0.637 低于苏南0.156个百分点,生产状况指数是0.857低于苏南0.141个百分点, 明显存在不足,说明南京企业在微观操作方面还存在缺陷,应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实现自我完善。从31个指标细看,仅有15个指标值高于江苏各地区,且有些指标值仅略占优势。南京工业在平均受教育程度、大专以上人员比重、科技人员比重、生产设备平均等级、销售利润率、产销率等方面占有一定优势,尤其在大专以上人员比重方面分别高于江苏各地区0.521、0.586、0.809个百分点,企业技改费用方面分别高出0.462、0.586、0.809个百分点。在劳动生产率、产品等级率、资产收益率以及销售收入增长利率方面相比也还有欠缺。南京工业应发挥自身优势,走规模经济道路,以科技为先导,加强产品生产,把好质量关,增强了在省内和省外市场的较强竞争力。
2、南京工业结构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经济效益与产业结构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合理,产业部门间比例恰当,各生产要素在产业部门得到充分结合和合理利用,资源配置得到充分利用,则整个经济的要素生产率较高,经济效益提高。下面从分析南京工业产业结构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多方面分析。(见表11、表12、表13、表14、表15)
表11南京工业结构(轻、重)与经济效益表(1995)
增加值率 产值利税率 销售利润率
产销率
(%) (%)(%) (%)
南京 轻21.49 4.69 0.3397.53
重25.12 9.05 2.8197.39
江苏 轻21.73 5.79 11.21
89.06
重25.20 7.37 14.62
88.58
全国 轻23.87 8.16 2.3981.0
重31.28 9.69 3.66
86.4
表10表明,在工业内部,南京重工业经济效益要好于轻工业。南京是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结构,重工业优先发展,工、财、物力向其偏重,使轻工业比重不断下降,发展缓慢。近年来,以轻纺、食品为主的轻工业发展不景气,效益滑坡。
与江苏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南京重工业效益有三项指标偏高,增加值率一项指标较低;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只有产销率一项指标较高,其他三项指标较低。南京重工业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4年全国的重工业化率为0.56,南京为0.74),效益却不如全国平均水平,说明其重工业发展过于求速度,而忽视了效益。
从表11可以看出,加工工业的经济效益要低于采掘工业和原料工业。南京工业的加工程度较高,发展也远快于基础工业,效益却不佳。又是求速度而忽视效益一例。
表12 南京重工业经济效益比较表(1995年)
增加值率 产值利税率 销售利润 产销率
(%)(%)(%) (%)
重
25.12 9.05
2.81 99.39
采
35.51 8.23
3.04 89.02
原
27.56 12.3
3.44 105.33
加
22.80 6.12
2.18 94.35
表12中石、化工经济效益各项指标均好于其它行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效益也不太理想,增加值率较低。尽管南京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规模不小,但经济效益较差,各项指标都低于平均水平,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
表13 南京主导产业经济效益比较表(1995年)
增加值率(%) 产值利税率(%) 产销率(%) 亏损面(%) 人均利税(%)
石21.6 13.36115.8820 5.9661
化29.7 11.62101.8723.2
1.8220
交22.9 8.43 98.77 25.7
1.1007
电23.895.49 94.95 26.5
0.6766
平均 18.248.2 97.5 25 0.7849
为考察南京市工业结构效益,下面引入结构综合效益指数。产业结构变化的综合效益是指各部门各种构成比例关系变化的综合效益。结构综合效益指数是每个产业结构效益指数之和与其平均值的差额。
Z=∑Ti-T
Ti=Wi.Yi2/Li.Ki
Ti为第i个行业的结构综合指数
Wi为第i个行业对整个产业结构的比重,以产值比重表示
Yi为第i个行业的产值
Li为第i个行业的劳动力人数
Ki为第i 个行业的资金总额(=固定资产净值+定额流动资金平均余额)
这项指标反映了结构效益状况,如果Z值上升, 则说明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结构调整综合效益提高;反之,若Z下降, 则反映结构调整综合效益下降。据此计算南京85、90年工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
表14
南京工业结构综合效益指数表
1985 1990
∑Ti 1.304 4.541
T 0.444 3.538
Z 0.860 1.003
从表13可以看出,南京市工业结构综合指数上升。由公式┃Wil-WiO┃计算结构变化值,85—90年间南京结构变化值为31.2%, 平均每年变化6.2%,变化幅度比较大。Z值上升,说明5 年间产业结构变化促进了经济效益提高。
其中石、电、化、交的综合指数较高,分别为1.67、0.93、0.31、0.25占总指数的69.6%。说明四大主导产业的结构变化有利于经济效益的提高。
不过与苏、锡、常比较南京工业结构中仍存在问题。
表15 南京工业结构因素影响表
南京 苏州 无锡 常州
T10.95 16.86 15.63 13.86
产值/资金 9.5 12.9
8.6 10.1
产值/劳动力
1.2
1.3
1.3
1.4
南京的指数偏低。将其分解为两部分,可得出影响指数的两个因素:资金产出率和劳动产出率。南京这两项指标都比苏、锡、常低,导致综合指数偏低。
(三)科技进步对南京工业经济增长分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南京工业经济增长中,除了常见的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等)外,还有技术进步因素。南京工业科技力量较强,对工业经济增长贡献进步日益增大,已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测定工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可用多种方法。本文用C—D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为便于分析,除南京外,还用普查资料对全省分经济区测定其技术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C—D生产函数的形式为
Y=A[nt][,oe]L[α]K[β]
式中Y为产出量,一般用GNP式C+V+m表示;L为劳动的投入量; K为生产资料价值即资金的投入量;α代表劳动的产出弹性;β代表资金的产出弹性;A[nt][,oe]为报告年与基年相比的技术进步指数,它包括生产资料效能的提高、劳动生产者技能的进步和社会生产管理的科学化等。
由C—D生产函数推导出的增长速度方程得到
aY/Y=αdL/L+βdk/k+m
这就是经济增长率函数,它将经济增长率△Y/Y分解为劳动力因素、生产资金和技术进步因素共同进步的结果,从中可以分别分析劳动力变化、生产资金增减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其中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
△Y△L △K
──-(α──+β──)
Y L
K
根据上式计算1995年南京及苏南、苏中、苏北技术进步在工业经济增长中的贡献份额如表16。
表16 南京及江苏分地区技术进步贡献分析表(1995)
资金产出 劳动产出 资金平均 劳动平均
弹性
弹性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
全省
0.500 0.50024.60%1.32%
南京
0.491 0.50926.50%1.60%
苏南
0.461 0.53935.80%0.35%
苏中
0.508 0.49231.10%2.14%
苏北
0.538 0.46432.10%2.75%
产值年均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
增长速度 增长速度贡献率
全省20.59%7.93% 38.50%
南京26.30%12.50%47.50%
苏南25.50%8.81% 34.50%
苏中25.30%8.45% 33.40%
苏北22.10%3.63% 16.40%
计算结果表明,南京工业经济增长中技术进步因素十分明显:南京工业增长中科技因素占47.5%,比全省平均水平38.6%高出约一成,分别高于苏南、苏中、苏北13、14.1、31.1个百分点,高科技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达43.43%, 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工业经济增长中越来越发挥决定性作用。
以上分析表明,南京工业无论是增长势态还是增长方式的转变都与工业经济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目标相一致。就具体分析结论而言,还可以从三个层次去认识,这三个层次分别是主导产业层次,重工业层次和全部工业企业组成的工业体系层次。从主导产业层次讲,南京工业在这一层次取得了非凡成就,但是其效益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从重工业层次讲,它大大地改善了南京工业结构,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市工业经济的效益水平,但企业经营管理、面向市场方面仍等改进加强。以上两个层次的优势,(无论在技术、结构、资金,还是效益)使对南京工业经济增长的评价大大提高。从第三层次即整个工业体系讲,由于南京工业还处在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中,原有的工业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如劳动密集型的工业企业较多,工业结构不尽合理,市场观念尚须进一步确立,南京工业某些分析指标不够理想,在一定程度上抵销了一部分前两个层次的优势。总之,南京工业增长势头是好的,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已大见成效。
三、南京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几个问题
1、提高转变南京工业增长方式的认识。
这方面要做的事很多,主要有:①转变工业增长方式要从转变观念开始,要认识到传统的工业增长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过时。②转变南京工业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南京工业面临很好的发展机遇,时不我待。不要丧失时机,拉大在省内和国内的差距。现代城市经济发展统计资料显示,人均GDP在800—1000美元时,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超过1000美元时,产业结构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超过1000美元时,结构变动开始加快,1996年南京人均GDP约1500美元, 工业占GDP 总值比重为43%,工业中重化特征明显,表明南京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结构高速变化的内在动力加剧,应抓住时机推行工业增长方式转变。③正确处理工业速度与效益,增长与质量的关系,力求两者的统一。
2、积极推进南京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改革开放以来,南京工业已有几次结构调整,取得很大成绩。然而,南京工业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却落后于市场的变化,供给和需求衔接得不好,甚至出现严重的脱节。一方面,由于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和低水平的数量扩张,使得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供过于求,产品严重积压,生产能力大量闲置,南京轻工业产品中主要耐用消费品除家用电冰箱、洗衣机外,电视机、收音机、录相机、组合音响、抽油烟机、自行车等产量今年上半年分别下降在15.1%—93.7%之间,部分投资类产品如汽车、内燃机、交流电动机、金属切销机床等产量也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南京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不足,许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包括经济建设和结构升级需要的新设备新产品,却因供给能力不足,需要大量进口。例如近年来投资设备70%左右需要进口。南京工业产业和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另一个原因是企业缺乏调整产品结构的开发能力,社会也缺乏相关产品和产业的配套能力。在社会化大工业生产中,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需要一个支撑体系,即一系列既有专业分工,又能在创新活动中密切协作的关联产业。
不合理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导致资源的浪费,影响经济效益的提高。南京工业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要积极推进工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首先,南京工业结构调整要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趋势,压缩和淘汰不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生产,提高市场需求的产品的有效供给水平,培育具有良好潜在市场前景的产业和产品。除适应市场外,还要开拓市场,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工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市场的变革,是科技的竞争,工业增长方式转变,主要依靠科技力量的贡献。南京工业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工业增长重点抓两方面的事:一是振兴机械电子、汽车、石化等产业,使之成为带动整个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支柱产业,这些产业市场需求量大,产业难度高,生产技术新,是南京经济登上新台阶的主导和支撑力量。发展中要确立目标,择优扶持,集中突破,带动全局。二是在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美国提出的以全球市场和信息革命为基础的“新经济”理论,把科技作为经济长期增长的动力源,大力加强高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电子信息、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新材料、环保等领域形成领先世界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正在和将要继续出现重大突破,特别是电子化、信息化、生物、智能化技术在经济部门的扩散,将会给社会经济方面以十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南京工业要抓住这个时机,利用南京的区位优势和人才优势,大力发展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环保、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3、认真搞好南京工业资本运营,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近20年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先后完成由产品生产向商品生产,单一生产型转向生产经营型的两次跳跃后,正逐步上升到更高的运营层次,将实现第三次跳跃即资本运营。资本运营是把企业所拥有的有形无形资本存量转化为可以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增值。这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时,必然要采取的一种战略选择。现代企业必须利用资本市场,改变资本结构,吸纳外部资源,剥离不良资产,进行组织和制度创新,达到低成本高效益的目的。南京工业增长方式转变要抓住这一有利机会。
资本运营有兼并、收购、分拆、破产、重组、股份制与上市等基本操作方式,这些方式的具体运用和综合运用会产生如股权置换、买壳上市等丰富面复杂的资本运营操作模式。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可以形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乃至跨国经营的企业集团,如拟议中的春兰集团与南京东风汽车公司实行资产重组,将成为我省最大的一次跨地区、跨行业的结构调整。看看世界工业发展史,著名的大企业、大集团,几乎没有哪一家不是在某种程度上以某种方式通过资本的市场化,运营发展起来的,也没有那一家是通过行政部门的“拉郎配”或“捆邦”发展起来的。
搞好南京工业资本运营,可以加快南京工业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促进工业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处理好国家和企业、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投资者和企业法人之间的关系,推进市场化进程。南京工业产品市场已经发展起来,但要素市场还很不健全,尤其是资本市场和企业家市场,只有把国有企业的产品、资本、劳动力(尤其是企业家)、技术等全面推向市场,才能建立起比道德和行政管理更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改变国有企业的困境,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推进南京工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实施技术创新,促进南京工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要实现南京工业的进一步集约化经营,提高经济效率和效益,促进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必须实施南京工业的技术创新,增加产品技术含量,提升企业技术档次。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竞争。竞争表面上是产品之间的竞争,实质上是技术之争。南京工业产品总体上虽已走出档次偏低、规模偏小的状况,但优势并不突出,形势依然严峻。南京作为省会城市,又是国内重要工业基地,在数以万计的工业产品中,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不足百分之一。南京工业要生存、发展,企业产品要占领市场,必须增强技术创新意识。
南京工业技术创新要做的事是:①建立政府的技术创新调控体系。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技术创新的有关规划、计划,建立技术创新的投入支撑体系,对符合国家技术创新的产品和技术开发,通过财政、银行等的投入,通过工商、税务等部门的支持、促进支柱产业、重要产品关键工艺、关键技术上档次,上水平。②促进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增强技术创新能力。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承担者。技术创新从新产品、新工艺设想的产生,通过,新技术的获取,产业化,到商业利益的实现,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要根据企业特点,探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及远行机制,使技术创新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企业要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坚持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相结合。
6、加强推进南京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定量分析。
南京工业增长方式转变是一个历史过程。为了反映出这个过程,提高增长的质量研究,推进增长方式的转变,应该加强南京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定量分析和研究。
首先,工业增长方式转变,要有一个量的概念,包括量的数量表现,量的结构,改变过程,量的比较,不能只进行定性分析。其次,要有一套科学的衡量工业增长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这套指标体系能反映南京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能力、盈外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产出效率、市场份额、科技进步贡献大小和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