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伟 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植庭小学 262713
【摘要】新课革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更加注重进行情感教育和探究教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进行高质量的朗读教学极为重要。教师应不断思考,探索出有效提升学生朗读水平的道路,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促进其写、读、说、听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索开展朗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提升学生朗读的水平。
【关键词】朗读教学;语文;小学
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9-051-01
前言: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学生能够通过朗读教材文本,了解文本内容,理解作者情感。但现阶段,小学朗读教学的质量并不高,教师容易忽视语文学科的朗读训练,重视知识教学,从而严重的阻碍了学生口语表达的水平,朗读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不高。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应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的朗读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
一、整体感知文本
要想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应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理解文本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朗读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首先,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置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问题,以此为基础,带领学生朗读文本内容,促使学生能够在朗读过程中,思考相关问题。学生如果在朗读活动中遇到困难,教师应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学生能够理解文本内容。其次,在学生朗读文本后,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理清文本思路,抓住文章主旨,把握作者情感等。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朗读活动时,感受作者情感,从而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最后,在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集体的探讨,从而进一步寻找解决办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文本时,可以先为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如:哪一部分让你深受感动?作者表达怎样的情感?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一名学生朗读这一文本,并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进行及时的纠正,从而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朗读的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的朗读训练时,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进行有效地朗读训练,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增强课堂的有效性[1]。
二、结合生活,带入真情实感
文本中表达的真实情感来自于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朗读教学活动时,要想有效地提升学生朗读能力,应结合生活,带入真情实感,使学生在朗读文本时,能够利用自身已有的情感经验,寻找到恰当的朗读方法,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时,可以结合一些实际的经历,为学生的朗读训练做铺垫。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秋天》这一文本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自身记忆中关于秋天的特征与美景,并结合自身的情感经验,朗读文本内容,将自身认知与文本内容进行对比,从而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真情实感,带入到文本的朗读活动中,能够促使学生激发自身的朗读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朗读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学生出现朗读问题时,教师可以进行及时的纠正,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带入真情实感,朗读文本内容,能够使学生深层次的理解文本内容,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从而增强朗读活动的有效性[2]。
三、创新朗读方法,获得新体验
在以往的朗读训练中,学生的朗读方式较为单一,从而无法真正的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严重的阻碍了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面对这一具体情况,教师应不断创新朗读方法,给予学生新的朗读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话剧式的朗读方法,朗诵诗歌。由于诗歌的形式比较固定,导致学生的朗读体验过于单调,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话剧式的朗读方法,进行朗读活动,从而提升自身的朗读水平,获得新体验。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朗读《去年的树》这一文本时,可以先对学生提出一些朗读要求,引导学生朗读文本。同时,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使学生能够根据文本中的对话,进行角色扮演。根据文本类型,运用话剧式的朗读方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从而提升学生朗读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利用分离文本朗读法,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在以往的朗读活动中,学生会对照文本进行朗读活动,从而未能达到背诵的效果,面对这一情况,就是应引导学生利用分离文本朗读这一方法,对文本进行背诵,从而提高朗读训练的质量,使学生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3]。
四、开展朗读活动
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朗读训练活动时,可以通过小组训练形式,开展课堂的朗读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朗读活动的热情,从而增强朗读训练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促使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有效的朗读活动,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将小组朗读与个人朗读进行有效结合,引导学生进行同组互评,能够使其发现自身在朗读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和这些问题,寻找正确的朗读方法,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增强朗读训练的实效性。小组一起朗读训练,能够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进行有效的朗读活动,增强自身的朗读能力。同时,教师还应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开展一些“我与父母的朗读活动”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与父母进行朗读活动时,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教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学科朗读训练的实效性,应该开展一系列的朗读活动,如:小组朗读训练、与父母的朗读等活动,从而使学生在朗读活动中,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朗读能力,激发自身朗读的兴趣,从而增强朗读训练的实效性。
总结
教师在开展语文学科的教学活动时,注重提升学生的朗读,有利于学生自身口语表达水平的提升,同时,能够促使学生提升自身的自信心,从而进行全面的发展。此外,重视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能够推动教学改革,打破应试教学的束缚,促使教学活动由知识教育过渡到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学科的课堂活动时,重视对文本的朗读教学极为重要,有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黄玉梅.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19):105.
[2]刘长河.浅议新课改视域下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亚太教育,2016,(24):16.
[3]苏海霞.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16):458.
论文作者:郑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学生论文; 文本论文; 教师论文; 这一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论文; 内容论文; 《中国教师》2019年9月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