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而班级文化一种个性文化,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建设的核心。班级文化与传统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分枝与主干的关系。班级文化的建设能更好的彰显传统文化,二者相辅相成。
关键词:班级文化;传统文化;文化的整体构成
一、文化的整体构成阐释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本观念,既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学说及其文化结构体系得以建立的逻辑基础和基本构架,又是提供给人们从理论上解释和概括经验知识的基本准则。因此,它不只是单一地去适应和容纳经验知识的发展,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对经验知识的摄取和加工发挥能动的指导作用。这也正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观念及其文化结构体系自确立和创建以来,一直随着历史的前进而不断发展和创新的原因之一,也是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呈现为不同的形态的内在根据。不断地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不断地依据时代的发展去建设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的形态,这是马克思主义文化基本观念的科学本质所规定的,也是其内在活力的显示。
文化整体论强调在研究一种人类行为时,必须研究与该行为有关的其他方面的行为,多角度、多方位地研究人类文化的整体特质,更注重将文化现象作为一个有内部联系的整体加以探讨。化整体论的视野无论从地域还是从时间角度看都比其他学科更广阔。从地域上看,文化人类学者不局限于周围或有限的区域内,而是直接、明确地指涉全世界的人类摩尔根的《人类家庭的血亲和姻亲制度》一书就是最好的证明。因此作为主干文化传统文化的分枝的班级文化是文化整体构成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班级文化与传统文化
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认为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能力与习惯的复杂整体”。其核心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各种知识,其本质是传播。因此,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由人类创造,是人类所特有的。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等特点的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932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在《教学社会学》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首开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科尔曼、克拉克与英国的哈格里夫斯等人关于青年文化、学生文化类型的探讨导致班级文化研究进入系统化与科学化阶段。70年代后,以英国教育社会学界为主的关于学校教育知识与班级互动过程的实证分析,才促使班级文化研究从“输入-输出”研究转向“黑箱研究”。
作为班级文化,它一样有着自己的外延和内涵。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最后,班级文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它的主体是学生。
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它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班级文化涉及到与班级有关的各类群体,既包括我们以往比较关注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我们容易忽略的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而教师与教师之间是合力的关系,教师与家长之间是互补的关系。
班级文化可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硬文化是一种“显性文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文化即物质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所以硬件文化可以是教室墙壁上的名言警句,英雄人物或世界名人的画像;也可以是摆成马蹄形、矩形、椭圆形的桌椅;展示学生书画艺术的书画长廊;也可以是悬挂在教室前面的班训、班风等醒目图案和标语等。软文化,则是一种“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包括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观念文化即关于班级、学生、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存在于无它形,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制度和观念等引发出来,从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言谈举止和精神面貌,就是所谓的行为文化。
三、如何构建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健康成长、良好班风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创建班级文化,打造极富个性的特色班级,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首先,营造一个书香氛围浓郁、环境优美整洁、富有激励性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陶冶情操,给学生以教育启迪。教室环境属于班级文化的硬件,具有“桃李不言”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布置装点教室。
其次,注重班级文化的“软件”建设即班级文化制度的建设。班级文化制度是指符合国家宪法和社会道德规范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制度,是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
总而言之,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细致且漫长的过程。班级文化教育有别于课堂教育,它存在于无形,却又是无处不在的。它如润物无声的春雨,滋润学生的心田,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灵魂。浸润在浓郁的班级文化氛围之中,每学生脸上都写满幸福,在一个温馨和谐、积极进取、充满朝气的班级文化中奋发前进,图写属于他们自己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吴春燕.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2009(19)
?曾小霞.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城市建设,2009(35)
?杨君.浅谈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八对关系[J]班主任,2006(10)
作者简介:刘晓莉,籍贯黑龙江省,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孔子中学教师
论文作者:刘晓莉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5
标签:文化论文; 班级论文; 学生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传统文化论文; 观念论文; 关系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3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