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理论体系的结构剖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理论体系论文,结构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于对审计科学的认识,我们认为审计理论体系可包括审计理论基础、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管理理论四个相互联系的层次。
一、审计理论基础
科学的理论作为一种属于理性认识范畴的事物,从来源讲,它是在其他相邻学科的理论基础上推演、分化、移植而获得的;从产生方式来看,它是通过抽象逻辑思维而形成的,在这里,思维的逻辑起点可延伸到导引出审计科学产生的相邻学科,即在科学的分化中诞生审计学的母体科学。但从母体科学到审计学的理论不可能没有任何中介作为过渡,那么,这个“中介”应当是什么呢?回答是“审计理论基础”。
审计理论基础是审计科学与相邻有关学科的交叉点,是科学理论之间转化的“关节点”。从性质上讲,它应包括于审计理论,并构成研究审计理论的逻辑基础,也正是在这一点上才繁衍出其他的各种审计理论。审计理论基础是以管理控制论为主体,但又不单是这种科学理论,还应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以及关于民主与法制的理论。
二、审计基础理论
审计基础理论是审计理论基础结合审计工作状况、借用逻辑思维推延出来的。它是指可以通用于任何独立审计活动的各种具有普遍指导性的审计理论,对审计理论体系的构成具有质的规定性,是审计理论的精髓。
审计基础理论的内容非常繁复,进一步地分类已相当困难。我们不妨根据研究上的需要将它划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审计术语,主要是审计的名词概念,这是研究审计理论的思维符号。如果它的含义不统一,人们就无法对审计理论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第二类是狭义上的审计原理,是指那些依据审计概念所建立的具有本质规定性的本源性审计理论。如审计目的、审计职能、审计作用、审计标准等。由于一定审计概念在特定时代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而审计原理往往具有强烈的时代性特征。
应当指出,设计基础理论并不等于审计基本理论。后者是指在审计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各种主要的审计理论。按照这个定义,我们可以从审计理论体系的各部分中分别找出作为骨干的那些起主导作用的审计理论。审计基本理论尤其是与审计分支理论相对称,它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常常只为具体业务提供一种通用的法则,而不像审计分支理论那样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审计分支理论实质上是一种将审计基本理论在部门审计或专门问题研究中运用而产生的、相对于整个审计理论体系并非处于“基本”地位的各种理论。
三、审计应用理论
审计应用理论是指在审计基础理论指导下按照审计实践的基本规律而建立的一种审计理论。依照这个定义,我们可将审计组织理论、审计操作理论和审计控制理论归入审计应用理论的范畴。这种理论的主要特征表现在:1.指导性。审计应用理论中那些一般性原则,可以用于指导审计的实际工作。这是由这种理论比审计基础理论更接近审计的实践活动所引起的。2.具体性。这种理论常常能找出相应的实物参照系,总是解决特定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常常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察见性。3.有用性。它不像审计基础理论那样显得空洞枯燥,无法用于实际工作,而是具有实在的可以致用的解决“应当怎样做”的程式,能够为解决审计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提供一种原则性的指导。
审计应用理论所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如审计作业规程,实施性的审计规范,审计工作步骤,审计技术方法,审计政策与战略研究等方面的理论,都应归入此类。
四、审计管理理论
审计管理理论是指对审计工作实施各项管理所应用的理论。它是人们从长期的审计管理实践中概括出来的,并按照一定逻辑关系组合而成的,用于指导审计管理实践的理性知识体系,其内容及逻辑关系不是人们的主观臆断,而是人们长期积累起来的关于审计管理实践的一般理性知识体系。
针对理论定位的差异,我们认为审计主体管理、审计作业管理、审计环境管理构成了审计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审计主体管理是安排、组织、监督、考核审计管理的当事人,是进行审计管理的主体;审计作业管理是实施审计管理所指向的事物,是审计主体进行审计管理的对象;审计环境管理是审计管理主体和审计管理客体所处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环境,是审计管理行为所依赖的现实条件。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
至此,我们可以将审计理论体系的结构及层次以下图表示:
我们认为,图中所表明的审计理论体系结构,是比较趋于成熟的审计理论体系所应具有的一种定格,是处于一种稳定状态下审计理论的一种逻辑结构。在上图中,有以下问题需要说明:
1.审计理论体系分为四大分支:审计理论基础体系、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审计应用理论体系和审计管理理论体系。理由是,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研究基础、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审计理论体系也可以分为审计理论基础体系、审计基础理论体系和审计应用理论体系;由于审计管理是审计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必然途径,所以,审计管理理论体系是审计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从辩证的角度看,任何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审计理论体系各层次、各要素之间以及同一层次内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如此,它们之间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相互独立。
3.审计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从审计理论基础出发,按照其内在逻辑联系进行思考构建的。从一般逻辑分析,审计理论基础从方法上衍生出审计基础理论,审计基础理论从理论上指导审计应用理论,审计管理理论则是从审计职业自身管理提出的一种理论体系。审计基础理论是学术研究的成果,可以百家争鸣;审计应用理论是具体的,在表述上应是规范的,不能模棱两可,否则审计实践将无法进行;审计管理理论是边缘性科学,主要应进行制度性研究。
4.审计理论体系是一种开放性的思维成果系统,它会不断吸收相邻学科的最新成就,既要体现传统审计工作的特点,又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审计理论研究成果,充分考虑到审计理论的发展趋势。审计理论工作者应经常深入审计实践,总结审计工作的实践经验,检查提出的各种审计理论是否具有客观真理性,是否能够尽快地转化为审计学的科学理论。这样,我们审计理论体系才能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5.构建审计理论体系并不等于真正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审计理论体系。理论体系的构建只是在一定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审计理论研究所作的一种“规划”。这种“规划”在不同的社会环境或在同一国家不同时期会不尽相同。但理论体系一旦建立后,就应重点对具体的内容开展系统的研究。对我们来说,当前应在重新审视过去审计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进行审计应用理论和审计管理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