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调动职工积极性问题的思考——学习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有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全会论文,四中论文,性问题论文,十五届论文,职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的实践证明,国有企业的改革,如果没有广大职工群众和企业经营者的密切配合,改革是不可能成功的。改革的目的不仅仅是企业出效益,而且要使职工群众在改革中真正受益,这样才能调动其积极性。因此,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职工的主力军作用作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方针之一明确写进了《决定》中。
一、当前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困难之所在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总的形势是好的,但职工队伍的思想状态不能不令人担忧。其主要表现:一是对经济形势的看法比较悲观,认为企业改革这么多年,尚见不到成功的曙光,尤其是对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3年改革脱贫的目标没有信心; 二是对自身的主人翁政治地位存在失落感;三是因为收入低、福利差对分配不公造成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这些思想矛盾和思想问题的存在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调动职工积极性的困难之所在,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立足于产生问题的根由。影响职工群众积极性有多种因素,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职工的主人翁政治地位下降;另一方面是职工的经济利益受损。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就决定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是否有积极性,而其它因素都是次要的。
二、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牢固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是我们党的一贯方针,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和历史作用所决定的。江泽民指出:“我们党所领导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部活动与整个过程,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坚持这一原则,就必须对工人阶级现有的社会地位作一个实事求是的分析。
第一,产权制度的改革并没有改变职工的主人翁地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产权制度的改革,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原有双重身份(国家的主人、企业的主人)在不同企业已有不同程度的改革:在国有控股企业,职工仍然是国有股的主人,也是企业的主人;在某些原来属于国有企业,通过租赁、拍卖以后,已经不再具有公有制的性质,职工在经济上已不再是企业的主人,但在政治上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作为国家的主人固然有权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在股份制改革中,实行职工个人持股使职工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重大变革,职工作为企业的主人和生产资料的具体所有者为其民主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行的途径,在这种企业,职工的主人地位有所提高。以上情况说明,现阶段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并没有改变。但由于企业性质复杂,加之企业自主权的扩大,法人代表个人利益机制的影响,要确保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实际上已不那么简单和容易。
第二,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确保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不能变和不会变。
目前,确保职工主人翁地位的必要手段是建立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监督机制。这种监督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二是建立职工董事、监事制度。这两种制度是保证职工参与企业重大决策的权利,也是提高职工主人翁地位的有效体现。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早就有之,但现在不少企业有其名无其实。为此,要使职代会真正发挥作用,首先要坚持职代会制度,使职工有行使权利的载体,及时参与企业重要问题的审议和决策,不断提高审议质量,有效保证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其次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监督职能作用,让职工代表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及后勤保障等问题进行监督;第三要认真履行职代会对领导干部的民主评议,让职工群众有权监督以至选择企业领导人,切实加大职代会民主评议、监督、推荐干部的力度。这样才能使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可用,用之有效。
职工董事、监事制度是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而产生的。这种制度既要遵循公司制的一般操作规程,又要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当家作主的意志。为此,一要保证80%以上的职工董事由职代会选举产生,职工监事必须全部由职工担任,他们应具有参与决策和管理的能力。二要确保职工董事和监事在任期内与其他董事和监事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并形成制度确定下来;确保职工董事和监事在对董事会的决定有不同意见时有权要求记录在案,并且有权向职代会主席团报告,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这样,职工代表进入最高决策层、监督层,才能代表职工有效行使权利,使职工觉得虽然搞了股份制,企业还是自己的家。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在经济上确保职工的利益不受损害
用现实主义的眼光审视问题,调动积极性对于普通职工来说,维护其经济利益比提高其政治地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为重要。在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将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
首先,在“下岗分流”问题上要切实从职工利益的角度考虑企业“增效”的手段。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不能以牺牲职工的利益为代价。在“下岗分流”过程中有些企业厂长无视职工的利益,大权在手,无法无天。一方面大量裁减原有在职工人,使许多技术人员流失,浪费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招进不少自己的亲朋好友,致使企业越搞越糟。事实证明,“减员”可能是“增效”的捷径,但不是惟一的手段。在改革的实践中,有的企业实行“转岗不下岗,分流不裁人,向管理要效率”的做法;还有的企业采取压缩工时,少拿工资,减轻职工下岗的心理压力的做法,这些都有利于保住技术人才不流失,又不把下岗职工推向社会,从而达到企业效益的统一,应鼓励并提倡。
其次,在收入分配上要保证职工工资水平不断提高,并使之与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水平差别不大。要调动职工积极性,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只要条件还可以,就必须保证在职职工工资水平的不断增长。要克服那种企业形势好,发财致富的是厂长经理,企业亏损倒霉的是职工群众的严重不公平现象。
另外,在劳动关系上要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切实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法人代表、职工三者的利益不是用国家政策就能简单地解决得了的,必须建立一种“规范”的约束来保护职工的利益。因此,用推进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来依法规范劳动关系,把劳动关系的矛盾消化在协商之中,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职工积极性。
四、调动职工积极性必须改变职工现有的精神状态
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要调动职工积极性,除在政治上确立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在经济上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害以外,笔者认为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使广大职工具备一种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为此,第一要加大舆论宣传的力度,重树工人阶级形象。宣传工作要在“工人”身上多做文章、把立足点放在依靠广大职工,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上。要宣传工人阶级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参与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主力军作用,宣传工人阶级顾全大局、为国分忧、艰苦创业、立足本职、勇于奉献的精神。通过宣传,增强广大职工群众的荣誉感、职业责任感和爱岗敬业精神。第二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职工认清形势,振奋精神。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向职工讲清市场形势、行业形势、企业形势,帮助职工认清改革与工人阶级长远利益的关系,认清当前存在困难的暂时性和解决困难的有利条件,明确企业的任务目标和自身的责任,从而积极支持改革、投身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树立和增强搞好国有企业的信心。第三要满控热情地关心职工生活,为职工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当前企业职工最关心的问题是改制、下岗、再就业过程中的大量实际问题。我们要急他们所急,解他们所难,激励和鼓舞职工克服畏难情绪,树立必胜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