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 福建福州 350005
【摘 要】目的:分析精细化流程管理对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及患儿满意度的影响。方法:改进前,2017年7月~12月,医院小儿外科接收手术患儿406例,常规手术室护理管理、手术护理。改进后2018年1月~6月,医院小儿外科接收手术患儿422例,精细化流程管理。结果:改进后,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症状控制、护理操作技术、手术体验、术后护理满意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进后,术前夜躁动/哭闹、寒颤、术中出室、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细化流程管理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满意率。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管理;患儿满意度;精细化流程管理
手术室质量管理一直是医院服务质量管理的重点、难点。因微创手术技术的进步、手术适应症的扩大,我国全年总体手术数量呈快速上升趋势。手术具有创伤性,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已成为医疗纠纷发生、患儿住院时间延长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都给医院手术室服务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护理是手术室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循证研究显示手术室护理质量与手术整体质量息息相关,直接影响并发症等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1]。为进一步提升小儿外科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医院尝试2018年1月开展精细化的流程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进行改进前,2017年7月~12月,医院小儿外科接收手术患儿406例,其中男214例、女192例,年龄(5.1±2.2)岁。改进后2018年1月~6月,医院小儿外科接收手术患儿422例,其中男220例、女202例,年龄(5.3±2.0)岁。改进前后的年龄、性别差异梧桐经济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的手术室护理管理,主要包括术前手术主刀医师与手术室护理护士对患儿进行访视、术前患儿的准备确认、手术室护士物品清点、手术室环境准备、患儿的信息确认、入室安抚、入室后的仪器设备的连接以及通路留置、麻醉配合、手术体位安置与术中管理、术中配合、术中监护、术后患儿保暖、麻醉苏醒期监护、术后交接等。护理质控以及质量改进主要根据手术护理记录、患儿的满意度评价、医师评价、手术室护士意见,重视让患儿获得舒适的感受,减轻术中被动感觉、心理不适,重视入室时的安抚,手术环境的温度管理、手术床的预热、术后的保温、麻醉不良反应的处理,对于插管等操作确保规范,减少医源性伤害。
1.2.2 观察组
原有的手术室护理流程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对于细节问题、护士能动性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1)护士配合默契程度、团结、能动性改进:手术室护理不同于病房护理,对护士的配合、团结程度要求较高,采用Uslusoy、Alparb编制的护士间团结量表调查手术室护士的团结度,结果发现护士在个性尊重、能动性、知识分享与经验传授等方面存在问题。主要对策:①对于团结度评分较低的护士,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了解他们相应领域得分较低的原因;②充分尊重护士的个性,强调相互体谅,不要将个人偏见、不良情绪带入到工作中来;③鼓励知识分享、高年资护士需要向低年资护士答疑,将其纳入到绩效考核之中;④重视护士的健康管理,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减少护士连台手术;⑤鼓励护士参与科研、参与护理管理,认识到自身在护理管理中的作用;⑥重视构建和谐的护士队伍工作氛围;⑦组间固定的护士小组,2-3人一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岗位安排,尽量组队手术,同一组的护士尽量在分层、性格、经验、技术水平上趋于一致;⑧重视调动护士的能动性,进行循证护理的培训、评判性思维能力培养,鼓励护士提取改进意见,自行通过循证护理等方法,进行自我的护理技术经验总结、改进。
(2)流程的细节改进内容:①术前访视,需要由经过训练的护士、主刀医师开展,访视前与病房护士交接或通过患儿家属了解患儿关心的内容,访视时解答;②对于手术物品的准备,采用数字号码标识牌管理,以分辨不同有效期的无菌物品,减少查对时间;③对护士进行培训,让护士能够确认仪器设备能够正常运转;④术前30min,护士需要解决个人生理问题,对于术中出室采用零容忍,每一次因术中备物不齐而出手术室都需要形成报告,确认责任人,纳入到绩效考评内容;⑤手术室梯度温度控制,进入手术室时,温度与手术外一致,在手术准备过程中,调整手术室温度,帮助患儿快速适应室内温度,对于手术床的温度,采用电热毯或充气式电温毯调节适当温度;⑥检查各项保温设备,以更好地监测输注、冲洗液的温度,将温度控制在合理的水平;⑦患儿的体温监测,提倡多部位监测,除鼻咽温外,可配合检测肛温、耳温,术中综合评估患儿的体温动态变化情况,是否出现剧烈的体温变化,反映全身的体温变化情况,以判断是否出现局部保暖不足问题,及时处置;⑧液体、气体温度变化速率应控制在±1℃/h;⑨术中手术台的温度,也逐渐梯度降温,使手术台温度逐渐接近核心温度;⑩患儿的体位管理过程中,需合理的应用敷料或棉垫垫护,双人确认,注意在臀部、肩胛等区域增加垫护设备,做好神经肢体保护;⑪术中做好物品有序的管理,避免浸湿遮盖物;⑫减少强制空气加热等强制温控设备,通过调节手术室温度、控制液体与气体减少热量的消耗。
1.3观察指标
患儿的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症状控制、护理操作技术、手术体验(是否有冰冷感、被动感、警报音、术中知晓等)、术后护理满意率。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术前夜躁动/哭闹、术前入室前的焦虑(需要给予镇定药物)、寒颤、术中低体温与压疮、术中出室、麻醉苏醒质量不良等。手术相关不良事件,并不是指护理不良事件,而是是指可以通过手术护理预防但是确实发生可能导致预后不良的事件,反映护理质量、护理结局。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率比较采用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护理满意率对比
改进后,术前访视与健康教育、服务态度、症状控制、护理操作技术、手术体验、术后护理满意率高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改进后,术前夜躁动/哭闹、寒颤、术中出室、合计发生率低于改进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改进前后的手术护理满意率对比[n(%)]
3 讨论
目前手术室护理针对低体温、压疮、麻醉苏醒延迟等并发症的管理已达到较高的水平,这些也是护理的重点,护理技术基本完善。随着现代护理理念的推行,手术室护理也越来越重视让患儿获得舒适的感受,重视入室时的安抚,手术环境的温度管理、手术床的预热、术后的保温等措施实施,以减轻术中被动感觉、心理不适[2-3]。研究中术中低体温、压疮发生率4.03%,处于正常水平,绝大多数为可疑压疮、时间较长手术的轻度低体温。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术前访视对患儿的心理支持不足,特别是在解决患儿手术顾虑存在缺陷,患儿关心的术中配合、是否有躯体不适等细节问题未能得到解答。与此同时,手术室护士护理过程中也容易存在配合问题,能动性不足,进行主动护理质量改进的意愿不强,提出的改进意见少。术中体温监测、输注液与冲洗液的温度监测与控制等方面也存在不足,操作不规范问题仍然存在[4]。
为此,医院尝试从护士配合默契程度、团结、能动性方面着手,重视提升护士能动性,创建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同时鼓励护士提出改进意见,针对前文提到的术中体温监测等护理细节问题,制定了一系列的改进对策[5]。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患儿明显获益,降低了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提示工作效率明显提升,获得了患儿广泛好评。
小结:
精细化流程管理提升手术室护理管理工作效率,降低了护理相关不良事件发生风险,提升满意率。
参考文献:
[1]周金兰.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4):3440-3441.
[2]周秀川.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21):2995-2996.
[3]张艳,秦岭.手术室关爱护理对患儿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0):97-100.
[4]何秀兴.巡回护士标准作业程序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04):92-93.
[5]刘慧平,李小丽.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手术效率的影响[J].名医,2018(03):118.
论文作者:李海鑫,郑海霞,王晓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1
标签:手术室论文; 手术论文; 护士论文; 患儿论文; 温度论文; 术前论文; 体温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