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中“做”与“无位”困境研究--兼论图书馆学的学术营销_图书馆论文

图书馆学的“有为”“无位”困境研究——兼论图书馆学的学术营销①,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图书馆学论文,困境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2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38(2007)03-0025-07

CLC number:G250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3-6938(2007)03-0025-07

1 引言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理论界一批学人,在弘扬公共图书馆精神,推动图书馆面向公众免费、平等、自由、开放,在响应“爱读书,读好书”的全民阅读活动倡议、推动科学普及与阅读工作,在保障公众的知识和信息获取权益、维持版权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平衡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丰富了图书馆学研究内容,促进了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在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反响。

与此同时,图书馆一些有识之士站在公众的立场上,利用专业知识,通过发表文字和言论等方式,呼吁政府加大对贫困地区县级图书馆的投入,确保公众特别是弱势群体的阅读权益,共同分享知识和信息进步的文明成果,这种公共知识分子[1] 的角色,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然而长期在人文社会科学中处于“边缘性学科”[2] 的图书馆学,其学术地位似乎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明显的改善。图书馆学界为之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热烈响应与积极支持。例如《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草案)》在公示征求意见时,代表公众阅读利益的图书馆学界与出版集团展开了学术博弈,这场交锋并没有得到学者们的支持,显得势单力薄。

如果图书馆学的“无位”是由“无为”所导致的,这符合逻辑,只能怪自己不争气;但“有为”却仍然“无位”的话,这势必会打击图书馆学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信心,势必会影响到图书馆学的学科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学“有为”却“无位”的原因加以探究,得出结论,以期补牢,使图书馆学的“有为”与“有位”趋于一致。

2 证实举要

某一学科的学术现状,可以通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数量多少来体现。这是因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是以文献为信息知识载体(包括专著、期刊、报纸、互联网等具体形式)进行信息交流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种调查数据等记录也是在文献中加以保存和传递的。而在这些文献中,期刊是最为重要的,期刊与专著相比,具有周期较短、内容新颖、现实感强、信息量大等优点。在实际的学术研究过程中,学者们在研究中取得了新成果,也总是以论文的形式在期刊上发表。因此,期刊论文中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能及时反映出当前学科/专业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从而成为学者们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来源。因此,通过统计某一学科的学术论文数量,特别是高水准的学术论文的数量,可以大致反映出该学科的学术现状。

某一学科的学术地位,可以通过在重要的学术资源分配中所占份额的多少来加以衡量。对于学者来讲,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和质量,是该学者学术实力的标志。对学术机构来讲,科研项目立项的数量和质量,是该机构学术实力的标志。同理,对学科来讲,科研立项数和成果获奖数也是该学科学术地位的标志。因此,通过科研立项数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大致反映出一个学科的学术地位。

2.1 图书馆学的学术现状:基于CSSCI的统计分析

因为CSSCI的来源期刊是在期刊影响因子等定量排序的基础上,经权威部门组织全国社会科学领域1000名教授投票而产生的,并且贯彻每年筛选、动态管理的评审原则,从而保证了CSSCI来源期刊选定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目前,教育部已正式启用CSSCI作为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申报和评估的重要依据之一,国内80多所重点高校已启用CSSCI作为评价社科研究成果的重要依据,也得到了社会科学期刊界的普遍认可,产生了重要的学术影响。[3] 并且,CSSCI的来源期刊绝大部分包含在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之中。[4] 可见,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总体来讲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根据CSSCI来源期刊数据库和其提供的检索功能,我们按“学科类别”分别统计了1998—2004年7年期间该数据库所收录的28个学科的论文发文量。②

通过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CSSCI来源期刊中,从1998-2004年7年期间,图书馆学方面的论文每年平均有3762篇,且发文量呈增长趋势。从图书馆学发文量在全部学科发文总量中所占的比例来看,7年来一直稳定在6%左右。其年平均排名仅次于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位列第5名。且排名一直稳定在第4-6名之间。最近几年更是超过了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学科,上升到了第4名。

由于CSSCI来源期刊本身所具有的较高学术水平的评价作用,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图书馆学界同仁还是非常努力的,生产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的能力还是强的。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图书馆学的排名位列前茅,稳中有升,属于比较“有为”的学科。

2.2 图书馆学的学术地位: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统计分析

由于目前学术界对国家级的成果奖存在诸多争议,比较难以用统一标准来加以比较。但国家级的科研立项——国家社科基金,已经实行多年,是目前国内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高级别的科研基金。它资助人文社会科学全部学科的科研立项,在学术界有广泛的影响,备受学者们的重视。

虽然某一学科的获准立项数会受基金总量、申报年度、申报质量、申报数量等诸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我们可以从各学科获准立项数的多年度连续的比较中,可以减少部分因素干扰,较为合理地反映出各学科所占的份额。由此,在与其他学科的比较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

根据国家社科规划办提供的历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原始数据,对1999-2006年项目获准立项数,进行分类统计。③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从1999-2006年8年期间,图书馆学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获准立项数分别是13、14、15、23、32、30、34、38和45项。年平均数28项左右,排名分别是14、15、15、13、13、13、13、13。八年间图书馆学情报学立项的项目平均数占项目平均总数的比例是3.04%,远远低于年均比例最高的应用经济学(14.8%)和理论经济学(7.7%),低于哲学(8.11%)、法学(8.11%)、文学(7.0%)、历史学(5.57%)、政治学(5.57%)、社会学(6.5%)、历史学(5.5%)、语言学(5.5%)、政治学(5.5%)、马列、社会主义(3.44%)和民族(3.34%)等诸多学科。

虽然项目数呈上升态势,但国家社科基金总盘子在不断增大。与其他学科项目数相比较,图书馆学在全部学科立项总数中所占的比例,从2002年开始到2006年,一直处于第13名。由此可见,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可谓弱矣。

如果说图书馆学在CSSCI来源期刊论文数量统计中排名相当靠前,反映出图书馆学积极有为的学术现状,那么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统计排名相当靠后的事实,则反映出图书馆学无足轻重的学术影响,也就是说图书馆学处于“有为”却“无位”的困境之中!④

3 成因分析

针对图书馆学“有为”却“无位”的困境,我们必须认真面对,分析成因,在战略上加以重视,在战术上采取适当的方法,努力使图书馆学的“有为”与“有位”趋于一致。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图书馆学学者,尤其是青年学子的专业热情和信心,从而承担起图书馆学学科建设的重任。

3.1 理论假设与分析

图书馆学学术地位的取得,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学科建设,还取决于其他学科的承认和支持。而要获得其他学科的承认和支持,前提是图书馆学理论对这些学者们能否有帮助。从图书馆学的角度来讲,关键是能否极大的发展和繁荣图书馆学,使图书馆学的有关方法技术和学科理念对其他学科的学术发展和进步产生影响,从而逐步提升扩大图书馆的学术影响和提升图书馆学的学术地位。

从目前图书馆学“有为”却“无位”的困境来讲,“无位”的成因可能是其他学科的学者们无法及时获得图书馆学的学术信息和知识,从而对图书馆学的学术思想无从了解,遑论理解与支持了。

学者指专门做学问的人,或学术上有一定造诣的人,在现代通常又被称为知识分子。做学问,或曰学术研究,是一种生产信息或知识的创造性活动。[5] 而这种创造性活动,是建立在对大量的已有的各类信息或知识的吸收基础之上的。这种学者吸收大量信息和知识,又创造出大量信息和知识的活动过程,我们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学术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再生产的“学术市场”。

在“学术市场”中,学者既是消费者又是生产者。由于当下知识体制的日益专业化和专业信息量的迅猛增加,学者的信息和知识日益按照严格的学科分工进行生产和流通,并接受严格的学科规范对学术产品的检验(即专业化评估),“学术市场”因此按学科/专业属性被划分为一个个的“细分市场”。

随着学科/专业发展的信息和知识数量增长日剧,身处某一“细分市场”的学者,由于精力等资源的有限性,在学科/专业标准的规训之下,越来越多的学者只能关注消费和生产高度专业化的学术产品,从而无法将更多的精力等资源投入到其他“细分市场”中去。更何况是原来一直处于“边缘性学科”的图书馆学这一“细分市场”,从而使得其他学科学者很少去关注图书馆学的学术信息和知识,除非有以下的四种例外:

第一种例外,是学科交叉的需要。学科交叉点往往是新学科的生产点、新的科学前沿,有利于解决日益复杂的科学问题、社会问题。[6] 当其他学科需要与图书馆学进行交叉时,其他学科的学者就有可能主动前来关注图书馆学的学术成果,图书馆学因此而发挥出自身的学术影响。

第二种例外,是满足自身兴趣的需要。学者与生俱来的或者在利用图书馆的过程中,对图书馆学产生了喜爱与偏好,在这种内在需要的驱使下,就有可能会主动来关注图书馆学的相关信息和知识。

第三种例外,是捍卫自身权益的需要。当学者利用图书馆的权益受到影响或限制,去追问原因、反思根源时,就有可能主动去寻找指导图书馆实践的图书馆学理念。

第四种例外,是学者在吸收(消费)本学科/专业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中,不时看到图书馆学学术产品,从而被潜移默化,在某种诱因的触发下,学者所固有的“公共性”,[7] 就有可能被激发出来,转而关注图书馆学学术思想。

市场营销原理认为,消费者的需要往往由两种刺激引起,即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前者是消费者的正常的实际或潜在需要所驱使的,后者是消费者被外诱因所触发的。因此市场营销人员对于前者主要关注本企业产品与消费者需要的关联程度,对于后者主要关注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消费者进行潜移默化,并善于安排诱因,促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并立即采取购买行动。

因此,对于前三种例外,我们可归结为其他学科学者在内在刺激下主动产生的需要,图书馆学界只能多练内功,被动地去适应、满足其可能的要求。而对于第四种例外,我们可以视作为外部刺激,这正是我们需要提升图书馆学的学术地位的着力点。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开展呢?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来关注学者们消费学术产品的特点和偏好。

如前文所述,期刊论文所蕴含的信息和知识,内容新颖,能及时反映当前学科/专业研究进展和热点焦点问题,从而成为学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的信息和知识来源。但随着期刊越聚越多,产生了核心期刊效应——布拉德福定律,少数期刊刊载专业学术论文量(率)大,引用量(率)及文摘量(率)、利用量(率)高,被公认为代表该学科或领域发展水平和方向。[8] 因此学者们对本学科/专业的核心期刊上的信息和知识的关注度一般远超过其他期刊。核心期刊成为学者们的首选——这实际上就是学者们的消费特点和偏好。但是,由于核心期刊往往具有学科性、集中性和代表性三大特点,[9] 在其他学科的核心期刊上发表纯图书馆学学术论文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让其他学科学者在阅读核心期刊论文的过程中“不时看到相关图书馆学学术产品”,达到“潜移默化”的结果,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仔细梳理当前国内核心期刊的现状,我们发现,在各学科的核心期刊中,蕴含着一类较为特殊的被称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的核心期刊。这些核心期刊主要是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力雄厚的高校或社科院主办,收录的学术论文,覆盖各类学科,质量较高,犹如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公共学术平台,成为各学科的“公共核心期刊”,在我国学术界享有广泛的影响力。

试想,如果图书馆学学者们在此类“公共核心期刊”所搭建的公共学术平台上,持续发表有关图书馆学的学术论文,其他学科学者只要打开该类核心期刊,哪怕只看看目录,图书馆学论文题目就有被“曝光(Impression)”的机会,映入学者眼帘,从而可能引发他的“点击(Click)”和阅读行为。[10] 随着“曝光”的次数越多,引发学者的“点击”阅读的可能性越大。通过阅读使学者们逐渐了解图书馆学的理念,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逐渐支持图书馆学的发展,进而扩大和提升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力。

3.2 定量统计与验证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我们以CSSCI来源期刊中收录的“综合性社科期刊”和“高校综合性社科学报”两大类刊载各学科学术论文的“公共核心期刊”为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

由于CSSCI每年度收录的来源期刊不完全一致,于是我们以1998-2004年7年期间,每年度都收录的“公共核心期刊”为标准,进行筛选共获得《人文杂志》、《中国社会科学》、《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等54种学术期刊。

针对这些“公共核心期刊”,我们按“学科类别”分别统计了1998-2004年7年间,28个学科的“文献类型”为“论文”的发文量。⑤

所得结果验证了先前的假设。虽然图书馆学界的学术论文生产能力相当强,但是在“公共核心期刊”这一公共学术平台上的发文数量却是非常低的:2001年-2004年发文分别是94、109、100和146篇,年平均不到96篇,仅占论文总量的1.20%;虽然近年来数量有所上升,2004年更是达到了几年来最高的1.46%,但仍是在低位徘徊。远远落后于占论文总量20%左右的经济学,远落后于哲学、文学、历史学等论文总量超过10%的传统学科,落后于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论文总量超过3%的其他学科,也落后于马克思主义、新闻与传播学、宗教、艺术学等学科。2001-2004年排名分别是18、19、18、16名,年平均排名第18名,最高的年度也从未超过第16名。

一般来讲,某学科的论文在“公共核心期刊”上发表越多,说明此学科在公共学术平台上亮相机会越多,被其他学科学者们“点击”和阅读的可能性就越大,由此对其他学科产生的学术影响也就越大,其学科知名度也越高,其学术地位也就越高。

如果把CSSCI“公共核心期刊”的各学科论文发表情况统计中的图书馆学排名与国家社科基金各学科项目获准立项数相比较,再把两者的“学科类别”适当归类,可以看到这两者很相似:排名都很靠后,论文总量比例很低。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图书馆学在“公共核心期刊”上的发文数量偏少,从而对其他学科产生的学术影响较弱,是造成图书馆学“无位”的重要原因之一。

3.3 困境症结

如果进一步加以比较可以发现,某一学科的论文整体生产量比较高,但在“公共核心期刊”上发文量较少,则可以推算出该学科的论文主要集中发表在它的“私有核心期刊”中。这种“私有核心期刊”一般刊载的是大量本学科的专业论文,其他学科学者若无必要,几乎不会主动前来阅读。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了该学科的学者们比较关注学科内部建设,而忽视了学科外部影响的行为特征,即该学科存在自我封闭的倾向。这种内外差别越大,说明该学科自我封闭倾向越严重,对其他学科的影响能力也就会越弱。

现在把各学科在CSSCI来源期刊中的排名与“公共核心期刊”中的排名进行比较,由前者减去后者得到各学科相应的排名落差,结果见下表。

从表中数据来看,在54种“公共核心期刊”与CSSCI来源期刊排名对比中,图书馆学是落差最大的,且从1998-2004年7期间,年年位居第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种落差是建立在图书馆学界论文生产能力强大的基础上的。据统计,1996-2005年图书馆学发表论文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各二级主题的论文数量基本上逐年增多,特别是整个学科的论文总数在2000年有了大幅度上升,从1999年的7028篇上升到了2000年的12384篇,突破10000篇,2005年文章总量又突破了20000篇。[11] 从上文3.2所列数据可知,2004年图书馆学者发表在“公共核心期刊”上的文章数量是146篇,20000:146,悬殊何其大也!这种反差,也清晰地表明了图书馆学人具有典型的自我封闭倾向,并且是非常严重的。而这种自我封闭势必会影响到其他学科学者们对图书馆学的了解,自然影响到了图书馆学应有的学术地位。

4 结语

图书馆学人的努力和付出却得不到相应的学术地位,这势必会影响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进而影响到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图书馆学的“有为”却“无位”的困境,值得我们深思。

虽然图书馆学界的学术论文产量较高,但主要表现在“私有核心期刊”上,很少表现在“公共核心期刊”上,从而形成了较为严重的学科自我封闭的态势。这是造成图书馆学“有为”却“无位”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认为,图书馆学术界必须积极开展学术营销,努力推广图书馆学学术成果,充分展现图书馆学学术理念,打破学科壁垒,扩大学术影响。可行的思路,就是呼吁和鼓励图书馆学者们,争取在“公共核心期刊”上多发文章,充分利用这一公共学术平台,推广图书馆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从图书馆学界的比较高产的发文量来讲,这是可行的;从图书馆学要取得相应的学术地位来讲,这也是必须的。

图书馆界的学者们,特别是有影响的学者们,完全有能力进入“公共核心期刊”的核心作者行列。通过检索发现,目前已在CSSCI“公共核心期刊”上发表图书馆学论文的,很少是图书馆学界发文量或被引率排名前50名的学者。[12]

事实上,图书馆学界并不缺乏成功的学术营销案例。以CSSCI本身为例,它作为图书馆学界的一大学术产品,目前已成为人文社会科学的评价平台,取得了社科管理界和大多数学者的认可。这除了CSSCI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CSSCI主办者广交朋友取得管理部门强力支持外,也与主办者和其他学者有意无意地在学术期刊、特别是“公共学术期刊”发文或发布信息,主动被动地开展学术营销是紧密相关的。根据我们对《中国期刊网》的统计,⑥ 自2000年CSSCI主办者挂牌成立以来,在各类学术期刊上与CSSCI相关的发文或发布信息共计179条。其中在图书馆学类期刊上有70条,占39%;在其他学科如《法律科学》、《经济学家》、《科研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研究与发展管理》、《中国高等教育》等期刊上有45条,占25%;在综合性的“公共核心期刊”如《中国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学术界》等期刊上有64条,占36%。

因此,图书馆学界应该达成共识,建设性地开展学术营销。鼓励学者们,特别是有影响力的学者们,积极向“公共核心期刊”投稿,以图书馆学的学术成果和学术理念来影响其他学科的学者们,从而不断扩大图书馆学的学术影响,为图书馆学赢得应有的学术地位打下扎实的基础。当然,这仅仅是图书馆学从“有为”走向“有位”的一步,是众多学术营销手段中的一部分。

注释:

①本文所讲的图书馆学,泛指图书馆学、情报学与文献学一级学科。

②数据来源于CSSCI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2006年6月30日在线检索所得。

③数据来源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http://www.npopss-cn.gov.cn/planning/yearxm.htm),2006年7月10日在线检索所得。由于教育学、艺术学、军事学三个学科单列,故在表2中没有这些学科的相关数据。

④虽然表1与表2中的“学科类别”的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仍可大致对应,所以并不妨碍两者间的简单比较。

⑤以上“公共核心期刊”和论文数据来源于CSSCI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2006年6月30日在线检索所得。

⑥数据来源于CSSCI系统提供的原始数据,2006年6月30日在线检索所得。

标签:;  ;  ;  ;  ;  

图书馆学中“做”与“无位”困境研究--兼论图书馆学的学术营销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