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观察论文_柳雅桢

柳雅桢

岳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耳鼻喉科 414000

摘要:目的 分析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5例,随机列表法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分别进行常规手术和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对比两组手术方式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以及视力矫正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巩膜缝穿、黄斑前膜等并发症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可提升临床疗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显微镜;最小量外路手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临床常见视网膜疾病,常规外路术为治疗此种疾病的重要手术方式,通常为眼底镜下予以巩膜外垫手术。由于间接检眼镜为倒像,即使放大多倍之后依然不容易被眼科师掌握。近年显微镜外路术在国内逐步得到使用,此种方式为显微镜下予以最小量外路术,有分析认为临床疗效好,且并发症少[1]。现选取我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各种治疗方式下临床疗效,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75例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对照组37例,男19例,女18例,年龄17~78岁,平均年龄(51.04±4.12)岁,赤道前裂孔12例,赤道附近裂孔8例,其它17例;观察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51.15±4.08)岁,赤道前裂孔13例,赤道附近裂孔9例,其它16例,患者基础性数据并无较大差异,对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术前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对眼前段检查,同时采用三面镜、间接检眼镜观察患者网膜裂孔数量和位置以及脱落范围。

对照组为传统外路手术。首先为眼球麻醉,剪开球结膜,同时预制直肌牵引线。采用环扎缝合带、间接眼镜观察冷凝视网膜裂孔、变性区,也可采用亚甲蓝标记对应巩膜,并将其置顶缝线,依据视网膜液量决定是否需放液。控制对应巩膜表面放置固定硅胶块,同时均衡对缝线紧张度。间接检眼镜下检查裂孔状况,发现裂孔偏前、偏后,则可将巩膜线缝合。同时调整好硅胶块,眼压降低或边缘贴合不好时则可于玻璃体内注入消毒空气。

观察组患者为显微镜外路术。术前为患者进行眼球麻醉,之后剪开球结膜,至牵引线、扎缝合带,视网膜隆起处高于角膜15mm,放置液化眼球。显微镜下冷凝头顶压巩膜找到视网膜变形区,冷凝位置采用亚甲蓝标记,同时放置硅胶块,结扎缝线。显微镜下采用无菌硅胶块顶起,裂孔位置出现裂孔偏前、偏后时可于显微镜直时下缝合,调整胶块。同时检查眼压裂孔边缘,消毒空气。

1.3观察指标

(1)对比患者治疗后复位成功率、未成功率(二次治疗依然未成功)和矫正视力情况,主要以视力提升一行为标准进行对比。(2)对比患者并发症状况,主要并发症为结膜撕裂、巩膜缝穿、黄斑前膜、术后高眼压。并发症率=(并发症眼数/总眼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软件处理75例患者数据,X2检验并发症、成功率、矫正率等数据资料(%、n),以t检验计量资料(x±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者手术成功率和矫正率

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更高,视力矫正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3 讨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常见致盲疾病,治疗中找到裂孔并予以冷凝、巩膜外顶压为此种手术的重要步骤。在传统手术治疗为间接性检眼镜,观察范围大,且不会受到屈光影响,因此呈现更为清晰,冷凝、裂孔定位为主要冷凝方式。但间接检眼镜也有较多问题,主要在于放大倍数低以及以及遗漏微小裂孔,同时获得的影像也为倒像,不易学习、掌握,术中反复取戴间接眼镜因此也存在污染隐患[2]。

研究各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时发现,显微镜下进行视网膜脱离外手术,治疗方式更为简单因此医生操作时出错率更小,效果良好,因此在国内得到广泛使用,在基层医院得到广泛使用[3-4]。同时此种治疗方式成像时为正像,因此患者极易掌握,在间接呈现是多数为倒像且为非对称成像,因此显微镜的正像裂孔在冷冻、裂孔定位上更为方便。研究发现,多数有显微镜操作经验的医生在学习中都十分方便。呈像更为清晰,成像倍数也可自己调节但间接眼镜则仅仅可放大4被。显微镜下治疗时微小裂孔、变性灶定位等方面优势十分显著[5-6]。同时显微镜治疗中操作步骤有极大简化,无需进行戴眼镜,可减少污染问题,也可降低手术时间。由于在显微镜下操作时动作精确,因此可极大减少放液、巩膜缝线时医源性穿孔出现几率。软化眼球过程中,于冷冻之前放视网膜下液更为彻底,和间接不放液以及不彻底相比,冷冻裂孔、外加压位置更精确,同时加压块缝合之后可检查裂孔、术后贴合状况。为在手术时更为清晰、直接显微镜下手术也有一定局限,主要体现在视网膜下液较少患者以及需软化眼球和穿刺放出房前时。此种情况均需在治疗中加以克服,放液之后为眼球保持为一定压力,避免长时间低眼压,对视网膜下液较少患者尽量进行常规手术。分析本次治疗结果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更高,视力矫正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可知,观察组患者手术方式治疗成功率更高,同时视力也得到良好矫正。分析各术后并发症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中术后各种并发症情况更少。因此可知,采用良好手术方式治疗时对减少并发症率也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治疗可提升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雁朋, 曾晓峰. 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效果[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20):62-63.

[2]魏远建. 三面镜裂孔定位联合外路显微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 江西医药, 2017, 52(6):542-544.

[3]任晓林. 显微镜下经外侧裂入路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16, 33(5):531-532.

[4]唐睆, 刘瑶. 内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后黄斑前膜生成的比较与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 2016, 24(2):144-145.

[5]邵利琴, 盛张兴. 显微镜下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观察[J]. 浙江医学, 2017, 39(16):1376-1378.

[6]刘景晨, 邹玉平, 张春丽,等. 内窥镜辅助下白内障术后视网膜脱离外路手术的临床观察[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A02):297-298.

论文作者:柳雅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9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2

标签:;  ;  ;  ;  ;  ;  ;  ;  

显微镜下最小量外路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观察论文_柳雅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