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理论与现实的著作&读刘荣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一部理论与现实的著作&读刘荣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一部理论性、现实性很强的著作*——读刘嵘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实性论文,理论性论文,很强论文,现代化建设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山大学哲学系刘嵘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责任编辑:姜玉玲)一书,被列入《邓小平理论与广东实践研究丛书》中的一本,最近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理论界的一件喜事。

着眼现实、抓住中心,是此书的一个显著特色。作者敏锐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中国现代化建设为主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去加以揭示,使哲学与现实紧密地融为一体。正如刘嵘教授在“引言”中所说:“本书取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其主旨是力图学习、研究邓小平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分析、解决中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新理论,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们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此书从人民利益和社会实际出发,分别从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社会基本矛盾、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等方面去分析中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成就、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国的实践中去概括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使人读后受到许多启示。

体系完整、论证细致,是此书的另一明显的特色。

一本好的著作必须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使概念、范畴、原理的顺序符合历史与逻辑、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原则,使它们成为有机联系的整体。《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的各章、各节的转换比较自然,内在联系比较严密。“引言”和第1 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为总论,分析了邓小平哲学思维的特色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第2 章“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和第3章“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 论证了两个出发点——从人民利益出发与从实际出发的辩证统一性以及它们对于搞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第4、5、6、7章分别阐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共性与个性”、“中国现代化与生产力发展论”、“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对外开放与矛盾辩证法”、“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检验标准”,最后“结束语”对全书作了总结。这样,就给人予一个完整的立体感。

此书不仅有完整的体系,而且有细致深入的分析,使人感到大而不粗、长而不泛。举例来说,此书第3章从3个方面9个层次去剖析、 剥离从实际出发的内涵和措施,使人颇受启发。作者首先具体地分析了从实际出发的3 个要点: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愿望或本本出发;从国内实际出发;从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接着进一步分析了从实际出发与从国情出发的关系,并论述如何从国情出发,指出要从生产方式分析和把握国情;必须认识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再次,分析了从当代时代及其特征出发与从实际出发的关系,指出要把握时代变化的大趋势;注视当今时代主题和特征的新发展;明确国际环境和时代特征与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这样层层深入、具体分析的方法是很值得人们重视的。第7 章分析对外开放的几种关系也是入木三分的。作者首先分析了“洋”与中的关系,指出“洋”与中的关系就是外国与中国的关系,但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要在行动上正确处理“洋”与中的关系,在思想上就必须解除“左”的思想束缚和右的思想干扰,要坚持3 条原则:“一切向前看”的原则;“一切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一切经济合作遵守互利互惠、合法公平”的原则。其次,分析了学习与排斥、吸收与创新的关系,指出学习与排斥、吸收与创新的关系,主要是“洋”与中的关系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具体领域、具体事务上的反映。再次,分析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指出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兼顾局部利益”,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作者分析和处理上述三者的关系,确实抓到了搞好对外开放的根本问题。第4 章论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共性与个性,不是停留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一般原理的分析上,而是运用矛盾共性、个性这一辩证法精髓具体地分析了“所有制关系的共性与个性”、“分配关系的共性与个性”、“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模式的共性与个性”。这对于理论思考与实践活动都是甚有启发的。

此书还有一个重大的特色,就是作者经过深入研究后,提出了不少独创性的见解。第1 章对邓小平哲学思维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作者从“行动哲学,重在运用”、“唯实唯效,重在发展”和“思维辩证,灵活创新”3个方面去论证邓小平哲学思维的特点。 作者认为:重在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行动本性的必然要求,也是邓小平哲学思维最为突出的特点。唯实唯效,就是主张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检验和判定这些路线、方针、政策时,则要注重实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思维辩证、灵活创新就是坚持用联系、发展以及整体协调的观点作指导。尽管理论界对邓小平哲学思维的特色有不同的表述,甚至可能有不同见解,此书第1章的观点也不失为一家之言。此书第2章的论述也很有见地,强调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根本特点是: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从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出发,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作为衡量一切的最高标准,作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此书第5 章提出生产力发展论是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很值得人们重视。作者特别强调:生产力对于社会主义,既是前提条件,又是发展基础。社会主义对于生产力,不是一种外在条件,而是一种内在规定。此书第6 章分析社会基本矛盾与改革的关系,提出了一些会引起人们注意的重要观点。作者认为:社会基本矛盾状况是改革的客观依据;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要研究改革的阶段性、全面性、长期性。此书第8 章大胆接触理论和现实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如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实践标准与真理标准、价值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等,并提出了值得人们重视的见解。作者认为: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是检验价值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是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邓小平把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统一起来,把生产力标准作为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这是实践观的一个重大突破。“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实践标准与生产力标准的发展和深化,也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这是邓小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贡献。

当然,由于写作时间匆促,书中有些问题还来不及仔细推敲,某些章节之间的观点还有待统一。我们希望此书再版时能更上一层楼。

* 参加本书写作的有施为民教授,乐志强教授,陈福雄副教授,徐俊忠副教授,钟明华副教授,邱忆通博士。施为民教授和陈福雄副教授担任副主编。

标签:;  ;  ;  ;  ;  ;  

一部理论与现实的著作&读刘荣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哲学基础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