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发现和自由表达--“我发现”--对习题教学的实践记录和评价_张老师论文

自我发现和自由表达--“我发现”--对习题教学的实践记录和评价_张老师论文

自主发现 自由表达——《我发现……》习作教学实录与点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习作论文,自主论文,点评论文,教学实录论文,发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发现“器材”,留心感觉,真情表达

师:你们经过我讲台前,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

生:讲台上有水瓶、木棒、气球,还有水缸。

生:瓶子里装满水,边上挂着两个气球,用一根线吊住,上面还有一根木棒。

生:天平,吸管,干毛巾……

师:发现这些器材,有什么感觉?

生:可能会让我们以“做实验”为题写一篇作文。

生:我感觉这节课肯定是很有趣的。(师板书:有趣)

生:我还觉得很新奇。(师板书:新奇)

师:写作文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抒发真情实感。请大家把在课堂上发现东西后产生的感受写出来,时间五分钟,开始。(板书:抒真情)

师:(五分钟后)谁愿意把作文读给大家听听?写到哪读到哪。

习作一:我们来到红星剧院和张化万老师合作一堂作文课。一进场,我就发现台上有三个灌满水的可乐瓶、两个气球、一块干毛巾、一个装满水的玻璃缸和一根木棒、一根吸管。我感到非常新奇,今天明明是作文课,怎么有点像实验课了呢?会不会张老师要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写一篇亲身感受的作文呢?我两只耳朵竖得老高,生怕漏听了什么。(师:合作一堂作文课,你非常有现代人的观念。)

习作二:今天作文课的题目是发现,可在台上放着一些和题目无关的东西。(师:你要实事求是地反映!我说的是请大家发现讲台上是什么,没说作文题目就是发现!你这样理解当然也是可以的,接着读。)如瓶子、气球等等,我真想不通张老师放这些东西要干什么?不是玩游戏,也不是做实验,那么这堂课究竟要干什么呢?

……

[这一片段教学,就是一堂微素描式作文指导课,观察、思维、表达环环相扣,自然流畅。

1.开门见山,直奔“发现”,引导观察。观察是认识事物、收集材料的重要途径,“发现”教学就是提醒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开启生活中的习作资源。

2.留心感觉,引向思维,激发习作动机。留心发现后的感觉,从认知走向情感,“情动”而“辞发”,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

3.适时习作,真情表达。“真情”,抓住了习作之魂。唯有“真”,作文才会“实”;唯有“情”,作文才会“活”。从习作交流中,足见学生的情真意切,足见张老师教学之高效。

4.交流分享,平等对话,修改提高。课堂是“对话”的舞台,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活动,教师既要引领、完善,又要宽容、民主,以期学生能畅所欲言。“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是一种开心的心态,是一种与人共享的美德。平等对话,是展开交流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交流的重要策略,张老师的对话教学,是一种艺术。]

二、发现“空气”,合作探究,具体表达

师:这节课我想清大家一起来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你们知道空气的哪些特点?(板书:空气)

生:空气是透明的,可以让人呼吸。

生:空气是无色无味的。

生:空气几乎无处不在。

生:空气中包括二氧化碳、氧气等。

生:空气里的氧气是人必不可少的。

师:用这些器具能发现空气什么?请你们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可以做什么实验来发现空气的特点?(学生同桌或四人小组讨论)

[教学,需要明确我们要带学生到哪里去,需要知道学生现在在哪里,“你们知道空气的哪些特点”就是现场调查,了解学生对空气已有的知识,这是教学的起点。]

1.用“天平”实验,发现空气的“压力”

师:(举起天平)哪个小组想来做这个实验?谁来解释你们想证明什么?

生1:我们想把其中的一个气球灌入空气,然后看看它们的重量是不是会变。

(生2吹气球,其他学生喊加油。吹大后,张老师用绳子扎好,放到简易天平上,高高提起,天平明显向吹过气的气球一边倾斜)

师:证明什么?

生:空气是有重量的。

师:谁能把刚才实验中天平的变化情况说一说?

生:原先天平两边是平衡的,虽然微微地有些摇晃,但还是平衡的。等到气吹足、再挂上去的时候,天平就很明显地歪向气球那边。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怎么吹的?四人小组说一说。(板书:重力)

生:人都在摇晃了。

生:脸都涨红了。

生:嘴巴都鼓起来了。

师:腮帮子都鼓起来了。气球最大的时候有人说怕怎么了?

生:爆了!

2.用“水缸”实验,发现空气的“活力”,指导“分步写”

师:(示意水缸)这个能够做什么?(学生上台,张老师用手按他的头)张老师要他做什么实验?

生:把他的头压在水里面。

生:想证明水里是没有空气的。

师:(张老师往水缸里倒热水)为什么加点热水,是因为现在天气凉了。(请学生试水温)我们要为他加油。预备,开始。(学生把头扎进水中,其他学生数数,数到“26”时这位学生猛地抬头,张老师立刻给他擦脸)

师: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猛地把头抬起来了?

生:水好像要往鼻子里钻。

师:再不起来有可能怎么样?

生:被呛死。

师:说明空气是人的活力。(板书:活力)如果要把这位同学做实验的整个过程说明白,说具体,该怎么说?想一想,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可以每个人说一段。(引导学生分准备、入水、出水等几步说,学生小组讨论后上台汇报)

生1:陈嘉楠受到张老师的邀请,上台和他一起合作这个实验,当他知道张老师要他把头闷在水缸里时,不禁有些惊讶。他调好秒表,还不停地做着深呼吸,要看看自己能坚持多少时间。

生2:然后,他用力地吸了一口气,把头往水里按下去。

师:把头往水里按?

生:浸、闷。

师:扎下去、钻下去。

生2:他把头往水里扎下去,嘴里不时地吐出几个小泡泡,还做了一个胜利的手势。

生3:可惜数到26时,他就憋不住了,猛地抬起头,说了一句话,他感觉水好像要往他鼻子里钻,很难受,再不起来就要被呛死了。这样得出一个结论:没有空气,人就不能生活。

师:有没有补充的?

生4:他把头抬起来之后,张老师递上毛巾,帮他把头上的水擦干。

生5:我认为还可以加上台下同学的……

师:(鼓掌)好!我们小学生在作文时有两点最重要,一点是抒真情,第二点是写具体。他们三个人每人说一段,就告诉我们要把事情说具体,要分步写。(板书:分步写)她(指生5)又讲了个非常重要的意见,不光要说台上,还要说台下。(板书:台上台下)

3.用“气球”实验,发现空气的“动力”

师:每人从信封里拿出一个大气泡来。(学生取出气球)

师:(手拿没气的气球)假如我手一放开,它往哪里走?

生:下面!

师: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把大气泡吹大。

(师生一起吹气球,不一会儿便把气球吹大了。教师一声令下,50多个五颜六色的气球同时往上飞蹿,壮观极了!学生发出惊呼和欢叫)

师: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没气的气球是往下掉的,有气的气球是往上飞的。

师:把我们手一放开的那个瞬间说清楚。

生:气球就像窜天老鼠一样,是乱蹿的。

生:像在放烟花,有喜庆的感觉。

生:我的气球以比长征五号快60倍的速度冲上了天。

师:这可能吗?似乎、好像、可能,我觉得倒是可以的。

生:还有个问题,这些气球怎么办?谁来清理啊?(众生笑)

师:你说谁来清理?把周围的气球捡起来。(学生就近捡起气球)

师:好,这个实验说明空气有什么力量?

生:有动力。

4.用“水瓶”实验,发现空气的“压力”,指导“多角度”表达

师:(拿起一个矿泉水瓶)大家有没有考虑这个还没用过,不会是张老师拿来喝水的吧?看看噢!(张老师拧开第一个瓶子的瓶盖,没反应。拿起另一瓶,拧开盖子,水喷了出来,学生发出惊呼!又拿起第三瓶,拧开盖子,水又喷了出来)怎么回事啊?这说明空气有什么?

生:空气有压力。

师:说明空气有压力。(板书:压力)刚才吹大气泡时也发现空气有压力。气吹得太多,怎么样了?

生:爆了。

师:今天这节课到目前为止,我们发现了空气有什么?

生:重力、活力、动力、压力。

师:我们也发现了要抒真情,抓住自己的一点感受来写文章。怎么样写具体呢?

生:分步写。

师:要从各种角度来写。(板书:多角度)这个角度看台上,又一个角度看台下。既可以写我们看到的,也可以写我们耳朵听到的,还可以写我们自己做的,这样写起来就会比较具体。那位同学还提示我们,写文章时,不光要考虑一个句子的优美,还要考虑和文章的整个情感相吻合。

[“发现空气有什么特点”这个活动,是一次科学实验式习作教学,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习作教学中的成功实践,其基本流程是做做、说说、写写。张老师的创新至少有二:

1.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究“空气”性质。张老师准备了多种实验,为学生自主选择实验方法提供了条件。全班分组实验,交流实验结果,是分工、协作,共建共享,班级合作学习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发现了空气的四大特点:有重力、有活力、有动力、有压力。各小组的实验过程,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中不仅是探究新知,更是合作、交流、互助。在班级交流中,张老师多处点拨、引导,又是师生合作学习。

2.在探究“性质”的过程中,“无痕”指导具体表达。在习作教学中,探究是手段,表达是目的。张老师的“探究”设计精巧,指导表达更是达到了“无痕”境界。“无痕”在表达是交际的需要,生活需要“解释”,需要把“天平的变化说一说”;“无痕”在“分步”是把实验过程说清楚的必然要求;“无痕”在“台上台下”,“多角度”地写具体的课堂小结水到渠成。]

三、自主拟题,开放习作,个性表达

师:从昨天张老师和你们见面到现在为止,你想想可以拟什么题目?拟两个的合格,拟三个的良好,拟四个的优秀,写得更多当然更出色。在你最满意的常写的作文题旁边打上五角星。两分钟,开始。(学生拟题两分钟,课间休息十分钟后,进行拟题的交流)

师:今天来试试你们倾听的本领如何,别人报过的作文题不要再报。第二,别人报的作文题,觉得特别好的,可以记一记。

生:《带实验作文课》《发现》《四个实验》《有趣的作文课》《空气有重力》《空气有活力》《空气有动力》……

师:这样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不足?

生:不是特别吸引我们。

师:怎么样的作文题目能够吸引人?两人或者四人议论议论。

生:《水瓶哭吧哭吧哭吧不是罪》那种题目。

师:他把水瓶当做什么了?

生:当做一个人,拟人。

生:我觉得与众不同的题目会吸引人。

生:比较特别,很吸引人往下看。(板书:与众不同吸引人)

生:《摸不着头脑的一节课》,“摸不着头脑”让人很想往下看。

师:题目应当生动,同时又要非常鲜明。(板书:生动鲜明)

师:我们又发现作文要写好,题目本身就要与众不同,要吸引人,要生动鲜明,而且要写出你的个性来。(板书:个性)

[“自主拟题”为“个性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自主拟题”,使习作题材个性化,学生大多以“有趣的实验”为内容,也不乏写“从昨天见面到今天上课”时段的“张老师教作文”;“自主拟题”,使习作体裁多样化,有记事类的“神奇的发现”,有写景类的“壮观的景象”,还有写人的“耍花样的张老师”等;“自主拟题”,当然包括令人耳目一新的个性化题目,并且在实践过程中使人真切地感受到题目要求“与众不同,要吸引人,要生动鲜明”,学到了拟题的本领。]

四、独立习作,自主批改,欣赏评价

师:现在给你们十分钟时间,选你爱写的那个作文题,写开头还是当中一段,自己挑选。现在开始。(生写)

师:待会儿要请你们自己批同学的作文。现在我们先来讨论讨论,批同学作文要注意些什么?

生:内容写具体,还要抒真情。

生:看有没有偏题。

生:要把真实的内容写下来。

生:详略分明。

生:有层次感。

师:张老师想提一个要求,今天批改,如果做不到下列要求的,你的批改不合格。批改的时候,画圈表示这个词是好词;划波浪线表示好句;觉得这一段写得特别好,用五角星标出来。找不到作文当中的好词、好句,你的批改不合格。还有,你发现他写得不太好的地方,该怎么办?

生:可以在作文下写上几句评语,指明哪些地方是需要修改的。

生:如果他有一句话写得不是很完美,我在旁边重新写一句。

师:在改之前最好先去询问一下,他是什么意思?跟他商量着改。知道吗?现在给大家五分钟时间,一个人至少批一篇,用红笔批,开始。

师:想推荐同学作文的,举手。

生:我推荐他,题目是《壮观的景象》:这节作文课张老师给我们做了四个实验,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第三个实验空气有动力。实验是这样的:张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个气球,让我们用力吹大。“一、二、三,开始!”张老师喊道。同学们就鼓着腮帮,两手托着气球,用力吹起来。不一会儿,五颜六色的气球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好,现在大家起立,把气球拿在手里。我数到三,你们一齐把气球放掉。看看方向如何。”张老师笑眯眯地说,好像有好戏在等着我们。放!啊,太好看了!

师:停!哪个词给你留下印象了?

生:啊!

师:很惊叹、惊讶的心情念出来了!

……

[张老师的“三给”颇具特色:给权力,让学生自己批改作文、同伴互相批改作文;给方法,画圈表示好词,划波浪线表示好句,用五角星表示这一段写得特别好;给策略,改之前要询问,“跟他商量着改”。

“欣赏评价”是多元评价。张老师的欣赏评价,有符号式欣赏评价,有评语式欣赏评价,还有朗读式欣赏评价。最精彩的是朗读式欣赏评价:推荐同学的习作,是引导欣赏他人;说说好词好句,是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引导推敲遣词造句;把心情念出来,是学习语感,是欣赏良好的语言感受力。学生在朗读、听读活动中欣赏,在评价中提高。]

五、誊抄作文,继续探究

师: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你们回家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把草稿整理一下,形成完整的一篇作文,抄上去。第二个,回家依然可以做实验来证明空气有重力,有活力,有动力,有压力。张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实验,你回家去试试看:把个大气球,放在用完的可乐瓶里面,塞进去,你去吹,吹得大吗?你力气不够,叫爸爸妈妈帮你吹,他们吹得大吗?然后想想有什么办法能把它吹大。这说明空气的一个什么特点?

[誊抄,是作文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作文教学的组成部分。誊抄,是整理、完善的过程。建议两周一次的课内作文教学,四节课整体规划,分指导课、起草课、修改课、誊抄课。要课内完成某单元课内习作教学任务,让学生亲历习作全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

做实验。带着问题、带着探究的欲望、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走出课堂,走向家庭,走向社会,是一种可持续学习力,最终实现学习是一种生活方式。

以上足见张老师的“回家做两件事”结课之意味深长。]

标签:;  ;  

自我发现和自由表达--“我发现”--对习题教学的实践记录和评价_张老师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