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启示论文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启示论文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启示

范 靓 董 娟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2山东理工大学,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掀起保护非遗的热潮,学术界围绕非遗及其保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国内外对韩国非遗保护宏观的研究和国内外对韩国重要案例——江陵端午祭的研究进行文献的梳理,从而揭示当前国内和韩国的研究现状,指出不足,进而反思,总结经验,进行改进。

关键词: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江陵端午祭

21世纪初两大思潮登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文化创意产业”,前者是可以转化为资本的文化,后者是利用文化产生的经济。其中,非遗作为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环,关系到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传承,非遗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非遗保护制度建设,一衣带水的韩国就是其中标杆,其较早的把非遗保护从立法层面固定下来,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高度肯定,称其是“最值得学习的模范制度”。学术界围绕韩国非遗及其保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文通过收集整理中韩两国学者对韩国非遗保护宏观和重要案例——韩国江陵端午祭等相关研究文献,分析不足、总结教训、提炼经验,以期对我国的非遗保护提供积极的借鉴意义。

1 对韩国非遗保护宏观的研究

1.1 国内对韩国非遗保护宏观的研究,多侧重于总结成就和提炼经验

苑利经过调研,认为韩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具有五大特点:日本模式;严格的管理体系和专家决策制度;关注无形文化遗产;严格的奖惩制度,量刑标准极严;强调法律的可操作性[1]。罗艺[2]、刘淑娟[3]、唐精华[4]等从韩国“人间国宝”制度、立法、资金扶持、保护机构、展示宣传、民众参与、知识产权营销、“文化立国”战略、文化软实力等多个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杨利慧指出韩国对现行非遗保护框架的推进、对教科文的全球性非遗保护政策做出了重大贡献[5]

根据B780CF钢的特性,选择了2种不同厂家的进口焊条进行焊接试验,焊接材料的化学成分典型值见表3,力学性能典型值见表4。

1.2 韩国对本国非遗保护宏观的研究,多侧重于查找不足和提出建议

韩国政府对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认定早于日本,1962年出台国家级法律文本《文化财保护法》,1964年认定首批国家无形文化财名录,1993年韩国的“人类活财富(Living Human Treasures,即人间国宝)”提议被教科文组织接受并通过[6]。1999年保护法追加非遗的学术价值属性。2010年将游戏、仪式纳入非遗的认定范围,2015年法律使用“文化遗产”称谓,范围再次扩大至韩医药、农渔等相关的传统知识[7],仅此可见韩国政府对非遗的重视程度,及非遗保护政策之完善。所谓百密一疏,韩国非遗保护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如MBC《时事杂志2580》报导:2013年韩国40%的主要非遗没有继承人,面临消失的危机,形式严峻。姜正元等认为韩国非遗保护具有三个核心特点:一是强调 “原型主义”,导致非遗传承“化石化”;二是重点保护主义,导致未被指定的文化遗产受到忽略;三是国家主导的教育传授制度,官僚式与行政便利式的管理增加了传统文化量化、同质化、划一化的危险[8]。金光熙认为保护非遗的最好方法是在正确传承和普及非遗的同时,通过不断的研究活动累积非遗的持续性。[9]金鎬杰、金永国、吴承奎共同指出目前韩国非遗保护突显的三大问题是非遗制度的透明性和公正性,特别是传承支援金的透明支出、原型问题和传承人的文化权力化[10]。柳浩哲建议引进注册无形文化财制度,赋予非遗法律地位,提高实效性,强化自生力[11]。崔英花、闵景善认为17年新修订法将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由“原型”变为“典型”,并未解决非遗的排他性分类问题和每个类型的“典型”认定尺度问题[12]

1)煤粉燃烧工况设定。试验在空气分级燃烧条件下进行,将煤粉与外加脱硫剂混合,将钙硫比分别配比成0(不添加脱硫剂)、1.0、1.5、2.0、3.0,总过量空气系数1.23,一次风比例5%,二次风比例80%,三次风比例15%。主燃区温度1 100 ℃,燃尽区温度1 000 ℃。

2 对重要案例——江陵端午祭的研究

2.1 国内的研究多集中在中韩对比和借鉴反思两个方面

对比。施爱东[13]针对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认为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肯定“文化多样性”的合理存在是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一大进步。高丙中[14]认为两国端午内容构成大相径庭,仅时间框架相同。黄杰[15]认为从岁时节日的变异性特征看, 端午节的内涵大于端午祭。

对比。金智英、梁东训[18]等认为江陵端午祭的巫俗祭仪是地方的一种共享历史, 有助于区域认同的集体意识形成,具有独特的文化风格,不应根据名称或来源的相似性来确立权利归属,应理解和尊重他国文化。

保护。李赫镇,崔华烈提出从促进人力管理、完善设施和运营体制、丰富特色内容、联系地区经济庆典、进行国际市场营销五个方面开发端午祭的旅游资源。[19]金明河根据规则、物理、共同体的属性,提出可持续的自治性共享制度[20]。赵海镇从文化技术对非遗适用性角度出发,认为以江陵端午祭为对象开发的VR和AR可提供身临其境的视觉环境[21]

2.2 韩国的研究多中在中韩对比及保护开发两个方面

借鉴。贺学君[16]认为有效的政府管理、民众的自主参与和学者的积极介入实现了江陵端午祭的保护和传承,提出要给予子孙体验过去,甘心继承的机会。张世均,刘兴全[17]将江陵端午祭和中国祭孔典礼作对比,指出在实施理念、管理体制、民众参与性和成果发掘等方面需借鉴韩国。

传统的称重系统以人工操作为主,计量过程效率低下,计量员与司机沟通耗时、费力,计量数据读取是否稳定以人工判断为准,计量单手动开具打印,效率不高且极容易犯错,造成项目部损失。无人值守称重系统以无人值守操作,操作全部由电脑一次性完成,将计量过程由原来传统称重3~5min缩短至1~1.5min,节约工期2~3.5min,按照平均节约3min计算,则坝体填筑施工期间共计加快施工进度586d,为坝体填筑按期完工奠定了基础。

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析及反思

1)国内的非遗保护研究已取得一定成果,但,视角单一。多立足国内,鲜有从文化多样性,文化共享角度出发;内容雷同。多肯定成绩,少批判不足,大同小异,不够深入;时效滞后。韩国相关信息获取不及时,存在滞后性;成果单调。多定性研究,提出对策较为主观,实证量化分析偏少。

2)韩国的研究善于自我成果发掘,但,视角狭窄。立足韩国国情,缺乏国际视野,所提建议不能完全适应我国国情;内容单调。多以韩国或日韩比较为主,涉及中国的仅以中韩端午对比偏多;方法单一。多见田野调查、文献综述等,罕有定量分析;成果语言上多为韩语,少量英文、中文,学术交流不畅。

3)反思。综上所述,非遗保护研究有待深入与拓展:视角上,立足国情,放眼国际,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人类文化共享的大格局出发;内容上利用语言优势,积极获取最新信息,保证研究的前沿性;方法上,田野调查辅以理论指导,进行实证量化分析;成果上,以具体调研数据与案例为支撑,才可以提出可行性的非遗保护策略。

参考文献

[1]苑利.韩国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历史与基本特征[J].民间文化论坛,2004(06):65-69.

[2]罗艺.论日韩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对中国的启示[J].当代世界,2010(11):66-69.

[3]刘淑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先进国家经验与镜鉴[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64-69.

[4]唐精华.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政策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7.

[5]杨利慧.以社区为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政策中社区的地位及其界定[J].西北民族研究,2016(04):63-73.

[6]白松强. 国家文化软实力视阈下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以中日韩三国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为例[J].文化软实力研究,2017(08):64-76.

[7]조순자.한국 무형문화재제도변화양상과영향요인연구:중요무형문화재 국악분야를중심으로[D],韩国中央大学大学院,2015.

[8]강정원.무형문화재 제도의 문제점과 개선책:예능종목을 중심으로 On the Performing Art[J].비교문화연구,2002(01) :139-168.

[9]김광희.한국의무형문화유산보전과 활용[D],고려대학교,2015.

[10]김영국,오승규.연구논문:중요무형문화재전승지원금제도의개선을위한법정책적 소고[J].법과정책연구,2014(01):71-104.

[11]류호철.문화재활용의개념확장과활용유형분류체계구축[J].문화재,2014(01):4-17.

[12]최영화,민경선.과학기술을 융합한무형문화유산의활용방안에대한다학제적 연구[J].한국과학예술포럼,2017(28):61-74.

[13]施爱东.从“保卫端午”到“保卫春节”:追踪与戏说[J].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2006(02):6-19.

[14]高丙中.年节文化与当代社会[J].江西社会科学,2006(02) : 7-11.

[15]黄杰.从岁时民俗特征比较中韩端午节端午祭[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7):94-99.

[16]贺学君.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启示——以江陵端午祭为例[J].民间文化论坛,2006(01):67-75.

[17]张世均,刘兴全.中韩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措施比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7):17-20.

[18]양동훈.韩中两国端午节对比研究[J]. 중국학,2016(01):359-369.

[19]이혁진,최화열.강릉단오제의 문화관광 특징과 활성화 방향[J].한국사진지리학회지,2014(03):1-15.

[20]김명하.한국무형문화재보전의지속가능성영향요인에관한연구:합리적선택 신제도론하의제도분석틀(IAD)을중심으로[D],가톨릭대학교일반대학원,2017.

[21]조해진.CT를활용한강릉단오제문화콘텐츠화연구[J].한국디자인문화학회지,2017(03):731-742

中图分类号: G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1(C)-0047-02

本文系2018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06324)。

作者简介: 范靓(1982-),女,山东东营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韩国文化与文学

标签:;  ;  ;  ;  ;  

韩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与启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