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江永县人民医院妇产科 湖南永州 425400)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的诊断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存在明显的痛经症状或伴有经期延长等情况,采用B超检查后均确诊,随后对所有患者采取了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查看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手术治疗后,对每名患者均进行了为期3个月至12个月的随访工作,患者术后的平均经期和术前相比明显有所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得到了好转,均康复出院。结论 通过B超联合宫腔镜手术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可以减少对患者的创伤,同时还能够降低手术穿孔的发生概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宫腔镜;B超;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憩室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社会思想的转变,目前高龄孕产妇的比例仍在不断上升,这也带来了更高的剖宫产率,根据相关数字统计,剖宫产孕妇的比例接近40%左右,这也使得近几年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的患者人数有所增加[1]。目前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疗大多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的方式,患者的B超影像主要包括:子宫纵切面峡部位置的尖段明显向浆膜面突出,并伴有楔形缺损或者“断裂”现象,同时内部存在明显的无回声区域。目前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子宫切口憩室修补术和宫腔镜手术[2]。采用宫腔镜手术的过程中联合B超进行诊疗,不光可以较为全面综合地观察分析切口憩室的创面面积和肌层厚度,还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浆膜面和憩室之间的距离,减少手术中出现穿孔的概率,从而有效地巩固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针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诊疗的方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9月期间在我院确诊为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9例患者参与研究,患者年龄在28岁至4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95±2.18)岁,9例患者中有6例患者为重度缺损,另外3例患者为中度缺损,患者的平均经期在(7.15±0.29)天,其中5例患者为第一次子宫切口憩室患者,另外4例患者为第二次子宫切口憩室患者。患者存在明显的经期延长现象,部分患者伴有下腹部疼痛症状。
1.2方法
在手术前,对患者采用宫颈TCT和诊刮内膜病理检查,确认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其他宫颈疾病或者存在子宫内膜病变的情况,在患者经期结束后1周时进行手术治疗。确保所有患者不存在术前禁忌,并在手术前一晚给予患者宫颈扩张宫棒做好术前准备。进入手术室后,对患者采用全麻,随后进行常规的术前消毒工作,随后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对患者憩室的三维径线进行测量,从而有效地评估患者憩室的面积大小,并确定手术的具体范围。9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的憩室内存在陈旧性积血,有1例患者存在局部血管增生的现象,另有2例患者有白色纤维瘢痕样组织和凹陷存在于局部地区,同时有1例患者有息肉样增生存在于周边内膜和切口边缘。重度缺损患者中,有2名患者存在室内陈旧性积血的现象。将膨宫压力维持在80mmHg至90mmHg之间,借助宫腔镜采用顺行切除术或者逆行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憩室垄口周边的白色纤维瘢痕样组织、息肉样增生采用电切术进行切除,术毕对患者采用电凝止血法。重度缺损患者根据楔形假腔面积进行电切修整,使缺损不超过3mm,并将陈旧性积血清除,同时将切除的组织送检进行病理检查。在手术完成后对患者的症状进行评估,并给予患者相应的药物治疗,指导患者在月经第五天时服用1mg戊酸雌二醇,持续20天后,继续服用安宫黄体酮6mg11天,以此循环坚持治疗3个月。
1.3观察指标
查看患者治疗前后经期的变化情况,同时查看患者治疗的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分别以(n,%)形式和(`x±s)形式表示,分别采用卡方和t对其进行检验,当P<0.05时,代表两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是指在剖宫产术后,位于子宫下段的子宫切口处会产生一个憩室与宫腔相连通,而该憩室下段瘢痕的活瓣作用会对经血引流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引发患者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这是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远期并发症,该病症的主要临床症状包括引发患者经期延长或者阴道的不规则出血,同时会使患者伴有痛经等症状,还有可能导致患者节育环移位,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孕期或分娩期患者的子宫破裂现象,会对患者及胎儿造成严重的威胁。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显示,剖宫产孕妇在术后出现子宫切口憩室的概率高达9%,因此这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议题[3]。目前临床上,通过阴道超声、宫腔镜、子宫输卵管造影、MRI等方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出子宫切口憩室,其中较为常见的诊断方式是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目前,针对剖宫产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讨论仍未得出明确的定义,因此对于该病的临床处理标准也有所区别[4]。针对轻度缺损患者,大多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对于重度缺损患者,则大多采用宫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而对于重度缺损患者而言,一般采用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5]。单独使用B超对患者进行观察,无法对切口的创面情况得出准确的结论,而单独采用宫腔镜技术无法准确地判断患者的子宫内是否存在息肉或增生等现象,也无法准确地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因此会给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此次研究中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从而对患者子宫切口的缺陷进行准确地评估,判断患者瘢痕的厚度情况,也能为手术范围提供准确的信息指导,从而降低了术中出现穿孔的概率,尤其是针对重度患者而言,宫腔镜电切术的安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手术的主要目的是对“V”型凹陷进行修整,而非直接去除,在术后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对血管内膜的完整性起到有效的保障,从而实现憩室内膜组织和宫腔内膜的同步发育和脱落[6]。此次研究中,患者恢复状态良好,经期明显缩短,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的方式进行诊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来月.宫腔镜联合B超在诊断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128例分析[J].吉林医学,2018,39(1):143-144.
[2]袁静,王玉兰,胡晓红.宫腔镜联合B超治疗7例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6,10(4):183-184.
[3]邬久燕,李舟跃,黄海涛.宫腔镜B超腹腔镜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临床应用价值[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7):1268-1270.
[4] 李丽竹.B超联合宫腔镜对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的诊断价值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16):106-107.
[5]邓丽.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诊断并联合腹腔镜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J].养生保健指南,2017,02(13):297.
[6]刘娟.宫腔镜联合B超在二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憩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0):114-115.
论文作者:张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9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4
标签:患者论文; 切口论文; 子宫论文; 术后论文; 宫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内膜论文; 《航空军医》2019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