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永鑫
广西合浦县园林管理所 53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城乡道路建设发展迅猛,城市绿化事业也迅速发展。道路绿化作为城市设计中重要的一环,科学的道路绿化,可以通过带状或者块状的“线”性组合,使城市绿地连为一个整体,成为建筑景观、自然景观以及各种人工景观之间的“软”连接,实现城镇道路空间的利用最大化,从而构建和谐统一的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本文在此从几个不同的方面对如何做好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做了一定的探讨。
关键词:道路绿化;乔木;灌木
一、城市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概述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园林系统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直接形成城市的面貌、道路空间的性格、市民的交往环境,为居民日常生活体验提供长期的视觉形态审美客体,乃至成为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
城市道路植物的合理配置,对于美化城市,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意义重大。对于城市道路的绿化工作,植物的配置不仅要能够有效的协调组织车流以及车流的集散,保证正常的道路交通安全,而且要能够改善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使城市更加优美。
二、城市道路绿化中的植物选择
1、乔木
乔木的株形整齐美观,具有较高的成型和观赏价值,根据人们的审美要求,道路乔木的选择,最好是叶秋季变色,形成城市独特的风景线,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也可以选择一些常绿的花木,形成良好的审美效果,为城市的园林美化提供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注意道路景观的空间扩散,内外通透、将城市园林道路的内外空间有机的结合起来。
2、灌木
灌木多应用于分车带或人行道绿带(车行道的边沿与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可遮挡视线、减弱噪声等,选择时应留意以下几个方面:(1)枝叶饱满、株形完美,花期长,花多而显露,防止过多萌孽枝过长妨碍交通。(2)植株无刺或少刺,叶色有变,耐修剪,在一定年限内人工修剪可控制它的树形和高矮。(3)繁殖轻易,易于治理,能耐灰尘和路面辐射。
3、草本花卉
一般露地花卉以宿根花卉为主,与乔灌草巧妙搭配,合理配置,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只在重点部位点缀,不宜多用。
三、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几个重要形式
1、行道树绿带的植物配置
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可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行道树绿带种植应以行道树为主,并宜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形成连续的绿带。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行道树树干中心至路缘石外侧最小距离宜为0.75m。在道路交叉口视距三角形范围内,行道树绿带应采用通透式配置。
2、防护型干道的植物配置
道路与街道两侧的高层建筑形成了城市大气下垫面内的狭长低谷,不利于汽车尾气的排放,直接危害两侧的行人和建筑内的居民,对人的危害相当严重。基于隔离防护主导功能的道路绿化主要发挥其隔离有害有毒气体、噪音的功能,兼顾观赏功能。绿化设计选择具有耐污染、抗污染、滞尘、吸收噪音的植物,采用由乔木群落向小乔木群落、灌木群落、草坪过渡的形式,形成立体层次感,起到良好的防护作用和景观效果。
3、人行道的植物配置
指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种植行道树的绿带。其功能主要为行人蔽荫,同时能起到美化街道、降尘、降噪减少污染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有中国绿城之称的南宁喜欢在人行道上用冠大荫浓的扁桃、秋枫、香樟等树种。种植行道树其苗木的胸径:快长树不得小于5cm,慢长树不宜小于8cm;在行人道较宽,行人不多或有绿带隔离的防护设施的路段,行道树下可以种植灌木和地被植物,减少黄土裸露,形成连续不断的绿化带,提高防护功能;在行人多的路段,行道树绿带不能连续种植时,行道树之间宜采用透气性路面铺装,树池上宜覆盖池箅子。目前行道树的配植一般采用乔灌草结合,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长相结合;乔灌木与地被、草皮相结合,适当点缀草花,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结构,形成当地有特色的植物群落景观,大大提高环境效益及道路景观效果。
4、居住区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如同绿色的网络,将居住区各类绿化联系起来,是居民上班工作,日常生活的必经之地,对居住区的绿化面貌有着极大的影响,有助于居住区的通风、改善小气候、减少交通噪音的影响。保护路面,以及美化街景,以少量的用地,增加居住区的绿化覆盖面积。道路绿化布置的方式,要结合道路横断面、所处位置、地上地下管线状况等进行综合考虑。居住区道路不仅是交通、职工上下班的通道,往往也是居民散步的场所。主要道路应绿树成荫,树木配植的方式和树种的选择应不同于城市街道,为形成不同于市区街道的气氛,可使乔木、灌木、绿篱、草地、花卉相结合,显得更为生动活泼。
四、做好道路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几个有效策略
1、根据城市街道情况,合理的对各种乔灌草进行布局
城市道路绿化建设要根据实际,合理布局,把植物配置恰当。城市街道的植物配置应视情况而定,宜树则树,宜草则草,草树结合。草坪可作为背景,树木花卉、乔木灌木,互相点缀,互相衬托,效果较好。对于一些老一些的城区和建筑比较密集区,尤其是城市的中心地带,这些地方在进行城市道路绿地的配置中应该做到见缝插针、适时适地,合理充分的利用好每一寸土地。在市区内初步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形成多层次立体化绿化格局。
2、选择富有当地特色的乡土树种
因地制宜是选择绿化树种时必须遵守的原则,而选择乡土树种是体现地方特点和文化内涵的有效途径。例如,对于同一个城市而言,在机场、汽车站等地方,积极推广种植市树、市花等,彰显当地特色;在居住区,可以根据群众的喜好,种植广受大家喜爱的植物;对于工厂而言,则应当注重绿化植物的抗性。
3、整体考虑,多种搭配
要想达到预期的绿化效果,必须根据城市的布局规划情况,从整体上进行分析,在不同道路中,种植不同品种的绿化植物,形成富有鲜明特色的道路和整体统一的道路景观。关于行道树,不论单株还是单行,在效应力度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要选择双行、多行或者乔、花、草等,采用混合种植的模式,达到加宽绿化带的效果,此外,还应尽可能地发展片林种植,建立生态稳定的植物群落。
4、丰富行道树种类,植物配置模式多样化
丰富行道树的种类,注意层次分配。不同高度植物搭配,会丰富色彩与层次,更具有观赏性。如将树木由低到高排列,构成绿、红、黄等多层树丛。避免单调与雷同,增加城市生机与活力,不同的地段要符合自身特征,而不能一味求多求果而忽略树木成长规律。落叶乔木与常绿灌木丛中,可以适当的种植一些观花植被,以出现良好的搭配效果,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再者,乡土适生植物要合理结合于常用绿化植物。这样不仅能丰富景观效应,而且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合理增加草本花卉的种植,以弥补木本花木的不足。绿化植物配置应充分考虑颜色、形状、高度和生长势,以达到合理的植物组合比例。
五、结语
综上,道路绿化要合理的配置植物,要遵循道路绿化原则,综合考虑城市道路的环境特点,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以更好地丰富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的文化品味。
参考文献:
【1】李艳,杨永莉.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配植及养护[J].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
【2】韩丽.城市道路绿化植物配置及养护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2,(03):67-68.
论文作者:阮永鑫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0
标签:行道树论文; 植物论文; 道路论文; 绿带论文; 城市论文; 乔木论文; 灌木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