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 710075
摘 要:目前,小学科学教材内容编排还不太理想、科学课上学生主体地位不明确、科学教育评价反馈体系也不完善,因此,如何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实现有效课堂,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本文通过对小学科学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实现的途径,旨在能够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关键词:小学科学 教育 有效课堂
一、目前小学科学的教学现状
现状一:科学教材内容编排不理想。翻开苏教版科学教材我们不难看出,图片占据了教材绝大多数的版面,叙述性的文字却少得可怜。图片很多,但目的性不明确,学生们看了一头雾水,老师们也不知道从何讲起。苏教版科学教材《校园里的小动物》一课中关于昆虫就只给了蝴蝶、七星瓢虫和蚕宝宝三幅图片,没有任何文字,就“昆虫”这一话题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研究?该研究些什么?怎样研究?老师也有很多疑惑之处。
现状二:科学课上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就目前的教学状况来看,很多教师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和在实际课堂中的执行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果一堂课是一部电影,那很多教师还是在担任“主角”,而学生只是这部“电影”中的“配角”或“群众演员”,教师依旧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是独裁者。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思维方式,而是按部就班的跟着教师的思路走。
现状三:科学教育评价反馈体系不够完善。我们听过公开课后,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非常热闹,课堂气氛热烈又活跃,可是一次自主探究活动下来,学生却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而且因为时间原因,探究活动的反思活动也做得非常不到位,经常都是做完实验就草草结束。总结一下这节课通过实验所能得出的理论知识,那这样的课程到底是不是一节好课呢?我们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其实我们并没有一个完善的科学教育评价反馈体系。
二、实现有效课堂的途径
1.探索发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有很多种,许多科学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设置问答,让学生自主思考和理解知识,例如: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课堂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更多有生命的物体,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我就让他们思考“有生命的物体有什么特征?”“校园中有哪些物体符合这些特征?”通过这样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在寻找有生命的物体之前先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思考什么是有生命的物体?通过自主思考,列出校园里有生命的物体,深入理解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巧妙的设置问答环节,是教学中带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强化巩固学习效果,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有效方式。但是自主探究方法也不是万能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因此思维的快慢、知识的多少也会制约自主探究方法的使用,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将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重视实验,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实验探索是科学课教学有机的一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通过教材的设置提出命题和创设条件,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假设,最终得出结论。实验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本节课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体验完整的科学研究步骤,能够知道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能在做出猜测之后,主动去运用实验的方式去验证猜测、寻找答案。
3.小组分工,关注每一个学生。4—6人成立一个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目的是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或探究活动。在小组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职责,这样的模式为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一个教学班人数很多,所以每一个学生发言和交流的机会就相对较少,把教学班分为若干个小组,那组内的成员每个人都有更多的机会去分享自己的观点理论。同时在团队内部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学会团队协作和尊重每一位成员。
与此同时,教师在引导小组探究合作的时候应注意有效控制,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并能积极参加讨论交流和探究活动,在讨论时应密切关注讨论的进展,使讨论达到应有的深度,若出现不着边际的讨论情况,应及时给予引导和修正。在总结和归纳时,教师也应注意提醒学生尽量运用科学准确的语言去描述探究活动所得到的结论。
4.角色扮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科学教学中,有时会运用到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当志愿者来表演,一般以模拟实况或编排科学家小故事的短剧为主。这样的活动不仅具有趣味性,科学性,并且还兼顾艺术性,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体验学习,并能通过模拟实况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科学课是教学实施中,教师要始终以引导学生学习为主线,让学生成为探究的主体,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姚久峰 浅析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现状及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4,35:23。
[2]王永斌 中国科学教育的历史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西安:西北师范大学,2003。
[3]郁波 走进课堂—小学科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李亚红 小学科学魅力无穷 孩子成长动力源泉[A].第五届中国教育技术装备论坛获奖论文集(下)[C],2014:6。
论文作者:王华清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4
标签:科学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物体论文; 课堂论文; 自己的论文; 小学论文; 《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