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 福建福州 350000
【摘 要】目的:观察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7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随机抽取39例标记为A组,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另39例标记为B组,抢救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完善相关评估时间、常规检查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死亡率、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应用于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后,可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抢救;效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急危重症,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抢救。急诊科作为首个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科室,其抢救效果对患者整体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急诊科抢救患者期间,护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良好的护理,促使患者在急诊救治的时间缩短,赢得更多的治疗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研究显示,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时,可促进抢救效果的提升。本院以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2月~2017年7接收的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8例,男46例,女32例;年龄55~83岁,平均(62.4±3.7)岁;脑梗死51例,脑出血27例;发病至急诊就诊时间30min~14h,平均(3.5±1.5)h;GCS评分3~12分,平均(8.1±1.9)分。纳入标准:(1)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2)经CT、MRI等检查确诊;(3)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排除标准:(1)颅脑外伤患者;(2)颅脑出血性疾病患者;(3)非脑血管病事件。随机抽取39例标记为A组,另39例标记为B组,两组患者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抢救时,按照常规流程实施护理:患者就诊后,带领患者挂号,由分诊护士做出分诊,血压、脉搏开始测量,对瞳孔及意识状况密切观察,以患者症状表现、生命体征为依据,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相应急救措施开始实施,如静脉通道开放、吸氧等,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常规检查开始,护理人员护送患者前去检查,检查完成后等候结果,与收住科室联系,办理入院手续,陪同患者入院[1]。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措施主要遵照医嘱进行,患者及家属表示疑问或提出问题时,耐心回答。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具体如下[2]:(1)护理人员接到120提供的患者相关信息后,抢救准备立刻做好,如准备药物、检查仪器设备等,同时,与急诊医生、相关专科医生电话联系,告知做好抢救患者的准备,入院前10min,护理人员电话联系接诊人员,询问与医院间的距离,确认即将到达急诊科后,生命绿色通道立即启动,先给予患者诊断、救治等抢救措施,再进行挂号、付款等事项;(2)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在患者到院之前建立抢救小组,患者入院15min内,完成评估病情的工作,责任护士与医生相配合,抢救患者,辅助护士将大静脉通道开放,并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患者常规检查也通过绿色通道进行,保证于30min内完成检查,患者检查时护理人员要亲自护送,急救物品随身携带,便于随时实施抢救工作;(3)根据检查结果,诊断迅速进行,专科医生治疗方案确定后,立即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工作,认真听取其意见,并让患者家属签字,若患者具备溶栓条件,或存在手术指征,30min内完成术前准备工作,与专科医生联系,让其做好治疗准备,将患者护送至专科科室,但患者不手术时,与病房取得联系,护送到病房后,住院手续再办理。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完善相关评估时间、常规检查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统计患者死亡及残疾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数(n)和率(%)表示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抢救相关指标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完善相关评估时间、常规检查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死亡率及残疾率比较
观察组39例患者中,死亡1例,死亡率2.6%;残疾10例,残疾率25.6%。对照组39例患者中,死亡8例,死亡率20.5%;残疾19例,残疾率48.7%。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及残疾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老年急性脑卒中患者抢救过程中,诊断尽早开展、护理干预有效实施可促进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尤其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4.5h内最佳时间窗,如溶栓治疗能够在此时间内开展,将会显著的改善预后,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3]。因此,急诊抢救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缩短诊治时间,促进患者预后情况的良好改善,提高生存质量。
患者抢救期间,诊治时间要想缩短,信息传递必须要能及时开展,并使各个环节中因被动衔接造成的时间浪费尽量减少。在医院抢救活动中,起到重要枢纽作用的为急诊科,既能与院前急救相连接,又能及时的联系专科救治,使二者被有效的串联起来,便于各项抢救及治疗工作顺利的开展,提高抢救效率及抢救效果。急救指令传到急诊科后,院前转运、急诊确诊抢救、护送到专科科室等工作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而这些工作基本由护理人员完成,这就需要护理人员争分夺秒的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并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的进行,便于治疗措施的顺利开展,为患者赢得更多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4]。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应用到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抢救中后,常规护理流程被打破,在患者即将到达急诊室时,启动绿色通道,优先实施病情评估、常规检查、确诊等各项急救措施,再进行挂号、缴费等事项,提高时间的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提高抢救效率。同时,各个抢救步骤有序实施过程中,保证每个步骤的实施时间均在预定时间内,使抢救时间缩短,利于患者尽早的到专科科室中接受治疗,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降低病死率,并减少病残率,从而明显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抢救中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经护理后,其完善相关评估时间、常规检查时间、接诊到确诊时间、确诊到专科治疗时间均明显的缩短,低于对照组,而且在死亡率及残疾率方面,也显著的低于对照组,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临床抢救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时,应用急诊绿色通道护理后,有利于缩短各项抢救工作的实施时间,提升抢救效率,促使患者尽早接受专科救治,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促进患者功能的良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的应用到急诊科中。
参考文献:
[1]成瑞琼,冯晓薇,陈锦霞.QCC在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诊绿色通道时间的应用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54):236+238.
[2]瓮秀云,李艳丽.微信平台及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救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3):44-45.
[3]裘若燕.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J].哈尔滨医药,2016,36(02):199-200.
[4]潘文龙,张强,赵晓辉,等.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救治新模式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1):1023-1025.
论文作者:林敏,陈春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5
标签:患者论文; 缺血性论文; 时间论文; 急诊论文; 绿色通道论文; 脑卒中论文; 专科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