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论文_马汉军

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论文_马汉军

马汉军(灵武市第一中学 宁夏 银川 751400)

摘要:解决教学中“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疑惑,经过学情调查和反思,意外收获了一种解决疑惑的方法:探究教学法。以问题为导向,将日常生活中身边的化学现象引进课堂,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探出究竟,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完成充分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

关键词:探究;体验;生成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2-121-01

在一次考试中,有关指示剂与酸碱反应变色的问题,我统计了一下,班里竟然有十几位同学不能准确判断。我为同学们没有认真记忆而懊恼,但心中一直有一个很大的疑问:高中化学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探究指示剂遇酸碱变色的问题。我在课堂上做了演示,同学们分组做了实验,后来在讲酸碱的化学性质的时候也多次进行了演示和强调。为什么这么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会出错呢?难道学生心中还存有什么疑惑吗?

课后调查发现这个疑惑普遍存在,而且让我意外的是:学生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一些看法。的?学生们对“什么让指示剂变色”这个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同学还质问我指示剂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它为什么遇酸和碱变色呢?有没有不变色的情况?有些同学甚至急于让我作出解释。

联想平时的教学,我常常忽视了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最原始的想法,只是引导学生完成了课本中设计好的探究活动,很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获得体验,解决他们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这样我给学生的也不过是表面化、呆板化的知识,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吸收的地位。由于学生得不到亲身体验,解决不了心中的疑惑,对所学的知识根本不理解。在深深自责的同时,我告诉自己必须想办法补救。

接下来,我的准课就注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指示剂到底是一种什么物质”?二是“是什么让指示剂变色的”?解决第一个问题,我设计了与同学们一起探究红葡萄酒变色的问题。首先,我请几位同学品尝红葡萄酒,说出它的味道和颜色。同学们兴趣很大,课堂异常活跃。然后我组织同学们分组进行活动:在一次性塑料口杯中各加入四分之一的水和葡萄酒,再加入一小勺苏打,用筷子搅拌观察颜色的变化。同学们发现颜色变黑了,又请几位同学品尝,发现有一种涩涩的味道。这时我鼓励同学们提出问题,有的说“为什么会变黑?”。有同学说“葡萄酒中的什么物质遇到碱变黑”。我启发学生思考:要想知道葡萄酒中的什么物质遇到碱变黑,那么先要看看葡萄酒中都有什么物质?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涌跃发言:有的说含有水;有的说含有糖:有的说还有酒精;有的说还有酸和色素。接下来,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利用苏打验证了水、糖水、酒精、醋酸,发现它们都不能使苏打水变色。由此,得出结论:变黑的原因是葡萄酒中的色素遇碱性的苏打后颜色发生了变化。有同学突发奇想说:色素遇碱变黑!那么它遇酸会变成什么色呢?我因势利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马上就有同学说不妨在已经变黑了的葡萄酒中加入过量的醋酸进行观察不就知道了吗!于是,大家进行了实验,发现加入过量的醋酸后,黑色的葡萄酒有重新变回了红色,学们非常兴奋。这时,有位同学抢着说:老师我发现色素遇酸变红遇碱变黑,这不是与紫色的石蕊试液一样吗?难道说紫色的石蕊试液,其实就是一种色素。我微笑着点了点头,同学们会心的笑了。

接着我和同学们一起探究在酸和碱中是什么物质微粒使紫色的石蕊变色的?设计的方案是:在四只试管内分别盛有蒸馏水配置的氢氧化纳、氯化纳水溶液,以及盐酸和蒸馏水,并进行了编号。在四只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的石蕊试液,观测颜色的变化,并得出初步结论。然后,引导同学们分析:实验中看到盐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氢氧化纳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氯化纳溶液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蒸馏水也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水分子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首先被排除,又因为盐酸和氯化纳水溶液中都有氯离子,而氯化纳溶液不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可以断定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色的不是氯离子,该是氢离子。同样的道理氢氧化纳、氯化纳水溶液中都有纳离子,而氯化纳溶液不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可以断定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不是纳离子,而应该是氢氧根离子。这样同学们就能更好的理解,是酸在水中电离出的氢离子使石蕊试液变红,碱在水中电离出的氢氧根离子使石蕊试液变蓝,从而理解了酸的性质实质是氢离子的性质,碱的性质实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所有的酸都含有氢离子,它们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同时也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这叫做酸的通性;所有的碱都含有氢氧根离子,它们都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成蓝色,同时也都具有一些相同的化学性质,这叫做碱的通性。

我被学生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思维活跃,探究兴趣浓烈,专注度、积极性、与热情都很高。学生得到了亲身体验,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探究兴趣及能力、良好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将学生身边熟悉的科学知识,引人到课堂探究中,激发了学习兴趣,解决学生心中最想知道的问题。科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开头,既能使学生感到亲切、产生兴趣,又能成功的开展探究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课程标准》提出,在科学课中应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借助学习内容,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间题,合理猜想假设,并能自主的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概念和规律。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探究活动,尽量把所学的内容与学生身边常常看到的现象联系起来,让他们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能借助手边随处都能找到的器材进行探究,调动学生参与。

从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新知识的探究,一要重视学生观察,提供观察的机会;二要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探究。尽可能的选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和社会热点问题,以及现代科技新成就,新成果,运用多媒体等形式呈现给学生。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把抽象的概念讲解变成了真实具体的探究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思考,养成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权威,敢于提出挑战性的问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刘志光.探究性教学设计应关注些什么.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年09期。

[2]张胜前陈飞飞.注重教学叙事研究,提高教师培训效果——以“镜子的故事”为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7年08期。

[3]朱志江.基层视角: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与课堂教学变革——基于区域骨干教师研训活动的认识和探讨.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年07期.

论文作者:马汉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6

标签:;  ;  ;  ;  ;  ;  ;  ;  

探究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论文_马汉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