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零售企业经营效率评价与分析_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与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零售业论文,上市公司论文,效率论文,评价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零售企业的经营可以看做一个投入产出系统,该系统的投入产出效率即经营效率是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根本,同时也为零售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政府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一项针对一组欧洲零售企业的研究表明:1990-1994年,这些企业做的111个决策中,最大一类的决策(30%)是有关经营效率问题的(Walters and Laffy,1996)。因此,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分析成为近20年来零售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Barros and Alves,2004)。

对我国而言,研究该问题还有特殊的意义。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零售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9-200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200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132678亿元,限额以上零售法人企业达42615个,从业人员达436.7万人。许多内资大型零售企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零售商如国美电器、苏宁电器甚至在业内获得了领导者地位。但同时,我国的内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不高,竞争优势缺失,已经成为制约民族零售业发展的最大桎梏(汪旭晖,2009)。2004年12月,我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结束,中国政府取消了外资在华投资零售业的地域、数量和股权比例的限制,我国零售业进入全面开放时期。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全球零售业250强中已有37家进入我国市场,并呈现加速扩张趋势。根据CCFA统计,2007年,包括家乐福、沃尔玛等在内的外资零售企业销售额已经占到了我国零售企业100强销售总额的18%。零售业上市公司是我国零售企业中的“国家队”,运用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以来的数据,可以评价零售业全面开放对我国零售业的冲击,也可以分析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因素,为提升内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提供实证依据。

现有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方法,主要包括数据包络分析(DEA)、回归分析和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MPI)方法。DEA方法可以用来比较某个时点不同决策单元的效率,MPI方法可以分析决策单元在一个时间段里效率变化的情况,回归分析则可以用来定量分析影响效率变化的因素。现有以中国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为研究对象的文献,仅有3篇。王新宇(2001)运用DEA方法,对1998年某市10家百货店的经营效率进行了分析,测算了各企业的总体效率、技术效率、规模效率。Wantao Yu等(2009)运用DEA和MPI方法,对2000-2003年中国61家零售企业的经营效率进行了排序,并分析了其变化情况。汪旭晖(2009)采用MPI指数方法,研究了1998-2007年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变化情况。本文和现有研究中国零售企业经营效率不同之处在于:在研究方法上,现有的研究多采用单一方法,而本文拟综合采用DEA、MPI和Tobit模型,以达到既比较研究对象经营效率的大小,又分析其变化和影响因素的目标;现有的研究尚没有见到专门研究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后这一时期的,本文为了研究零售业开放政策对内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冲击,将研究期间定为2005-2010年;现有的研究大多没有分析环境变量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考虑到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本文将环境变量也纳入分析过程。由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的时间区间不尽相同,与现有文献得出的结论肯定有所差别。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对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进行文献回顾,接着提出若干理论假说,讨论模型的选择、零售企业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然后对中国零售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最后给出研究结论和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回顾

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文献关注于两个核心问题:一是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二是研究技术的选择。

(一)投入、产出和环境变量的选择

一般地,零售企业经营效率被定义为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困难在于,零售企业的投入和产出都可以用多个变量来度量,而学术界对于投入和产出变量的选择尚没有达成一致意见(Arie Y.Lewin,1986)。这样,选择恰当的投入和产出变量就成为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零售行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往往是最大的投入,再加上数据的易得性,导致反映劳动投入的变量如员工人数等常常被用来度量零售企业的投入。除此之外,文献中常用的投入变量还包括管理层经验(Thomas etal.,1998)、营业面积(Pilling et al.,1995;Lusch and serpkenci,1990)、门店数(Sellers-Rubio and MasRuiz,2006)、资本总额(Keh and Chu,2003;Ratchford,2003)、销售费用和流动资金额(王新宇,2001)等等。Wantao Yu(2009)总结指出,管理层经验是反映企业管理水平的代理变量,而将门店数和营业面积看作零售企业的投入,是假设零售企业存在规模经济,可以把这些变量作为较低的单位经营成本和管理成本的代理变量。

虽然Goodman(1985)从“目标—中心”角度出发,坚持认为销售额应该是度量零售企业产出的唯一指标。多数文献还是从“投入—产出系统”角度出发,主张用多个变量来度量零售企业的产出。反映零售企业产出的变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货币量来度量,如销售收入、利润总额(e.g.Thomas et al.,1998;Donthu and Yoo,1998;Keh and Chu,2003);一类是以非货币来度量,如顾客忠诚度和满意度、服务质量等等(e.g.Donthu and Yoo,1998;Keh and Chu,2003)。

环境变量也叫不可控投入变量,是指那些不在企业管理活动范围之内,但会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因素。尽管很多文献在分析零售企业生产率时,并没有考虑环境变量(e.g.Nooteboom,1983;Good,1984;Borin and Farris,1990),但Kamakura(1996)指出,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分析,必须要考虑零售企业所处的市场条件和消费者类型的差别。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是最常用的环境变量(Schwartzman,1971;Bucklin,1978;Ingene,1982;Ortiz Buonafina,1992),其他在文献中用到的环境变量还包括地理位置(Donthu and Yoo,1998)、门店密度(Bucklin,1978)、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Pilling et al.,1995)等等。

(二)研究技术

数据包络分析(简称DEA)是一种对若干同类型的具有多种输入和多种输出的决策单元进行相对效率比较的有效方法。运用DEA来计算决策单元的效率指标,可以基于两种不同的假定:不变规模报酬假定(CRS)和可变规模报酬假定(VRS)。VRS假定下的计算结果,用来衡量剔除规模效率的单纯技术效率。CRS假定下的计算结果,用来衡量总的技术效率,包括企业规模和资源配置对效率的影响。在分析企业层面的经营效率方面,DEA方法是一种基础和常用的方法,在许多国家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研究中得到广泛使用(e.g.Thomas et al.,1998;Ratchford,2003;Donthu and Yoo,1998;Barros and Alves,2003;Perrigot and Barros,2008)。

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MPI)由Caves等(1982)首次提出,并将之作为一个理论指数引入效率分析领域。MPI将效率变动分解为两项,第一项是对生产边界的偏离,即技术的效率变化;第二项是生产边界的移动,即技术的变化。MPI的计算仍然可以采用DEA方法。在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中,经常在DEA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MPI分析研究对象效率的变化,并对效率的变化进行分解(Ratchford,2003;Wantao Yu,2009;汪旭晖,2009)。

Tobit模型经常在两阶段DEA分析中加以使用,用来分析影响研究对象效率的非实物投入因素即环境变量,在这一阶段再将一些实物投入因素纳入解释变量是不合适的(Hoff,2007)。DMU的效率值并非自由取值,而是有一个最低界限,导致数据被截断,这时若用OLS对模型进行回归,研究DMU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到的结果往往是有偏且不一致的(Xue and Harker,1999)。所以,在两阶段DEA分析中,需要采用Tobit模型,以得到无偏且一致的估计量。在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实证分析中,Barros(2006)最先采用了这一技术。

可以看到,在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时,MPI和Tobit这两种分析方法,经常在DEA分析的基础上使用,因此,DEA是基础方法。结合Wantao Yu(2009)的归纳,本文将已有的采用DEA方法研究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主要文献总结到表1。

三、研究假设、研究方法、变量和数据

(一)研究假设

根据对现实的观察并依据相关的理论,本文先提出三个假设,后续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围绕着这三个假设展开。

我国零售业开放的进程与跨国零售巨头在中国的发展紧密相关。从1992年的《关于商业零售领域利用外资问题的批复》,直到2005年的全面开放,外商投资我国零售行业走过了一条从试点、半开放到全开放的过程。具体来说,外资进入我国零售行业会带来示范效率和鲶鱼效应。外资零售企业进入后,引进了全球领先的零售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使本土零售商有机会直观、全面地观察和学习其现代化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模式,促进了国内零售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沃尔玛的信息系统和结算系统,家乐福的仓库与卖场合一的商品设计系统,麦德龙的法人会员制、立体式仓储贩卖的速度化和效率化等,都为我国零售业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宝贵机会,对提高我国零售业管理方法和经营技术作用巨大。与制造业相比,服务业的跨国流动会产生更明显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作为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零售业的技术外溢十分明显,我国目前零售企业在零售技术(包括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技术、现场布局与商品陈列技术、品类管理技术与防损技术等)和管理经验(包括组织机构、连锁经营、经营哲学、企业文化、决策方式、人员培训与考核体系等)方面从跨国零售企业那里获益匪浅。可以说,中国的零售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与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的投资发展息息相关(汪旭晖,2006)。另外,外资零售企业的进入,激活了国内零售业。激烈的竞争环境使市场优胜劣汰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促使国内的国有商业加快了改革步伐,加快了一些有实力的本土零售商的成长进程,淘汰了一批不具备发展潜力的企业,进而提高了我国零售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王晓红、姜荣春,2005)。基于此,提出假设1。

假设1:2005年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的加速涌入会使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整体提高,但内部差异将加大。

外资零售企业加速进入后,我国零售企业加速了其自身的调整。一方面,内资零售企业进行技术学习,加大技术投入,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经营效率。另一方面,好地段的门店属于稀缺资源,而且规模大的零售企业在进货、物流配送等方面都占有优势,在外资零售企业大批涌入后,为了在竞争中生存和取胜,相比技术投入,我国大型零售企业更加重视规模扩张,纷纷加快了“跑马圈地”的步伐,争夺黄金地段的门店竞争加剧。多数零售业上市公司在扩张中主要采用门店复制方法,导致同一地区门店数量增长过快,削弱了新开店对利润增加的贡献,甚至出现由于门店扩张过快,拖累了整个公司的利润增长。因此,近两年一些前期扩张过快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开始收缩阵地,调整和压缩门店数量。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2005年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这一期间,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技术的变化和规模的扩张都对经营效率的变化有所贡献,技术变化的贡献为正,而规模扩张的贡献则不确定。

长期以来,国有商业企业效率低下备受诟病。国有控股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均由原先的国有商业企业改制而来,不可避免地带有原先国企的一些弊端。民营零售企业由于其产权的特点,机制灵活,不存在国企的种种弊端,因此我们认为民营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提高程度要高于国有控股公司。与生产企业的选址有所不同,零售企业选址的出发点是需求因素,希望到消费能力强的地方开店。一般地,零售企业总部的选址会对其扩张战略、组货等产生重要影响。东部地区由于其消费者有较强的消费能力,交通便利,信息发达,使总部在东部地区的零售公司天然具有效率优势。另外,外资零售企业最早进入东部和南部,然后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完善自己的商业布局,与中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的零售企业受外资零售企业的影响和带动较早。基于此,我们认为,总部在东部地区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提高程度高于中西部地区。另外,商业是服务业,自身也存在一个经营经验积累的问题,成立年限比较长的商业企业应该有较好的经营经验积累,因此,我们提出成立年限长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提高程度要高于成立年限较短的公司这一假设。

假设3:所有权性质、公司总部所在的地区和公司的成立年限会对经营效率和经营效率的提高产生一定的影响。民营公司的经营效率和提高程度可能会高于国有公司,公司总部在东部(包括北上广)的高于中西部的,公司成立年限较长的高于成立年限较短的。

(二)研究方法

本文中,我们采用DEA、MPI和Tobit模型三种方法进行分析。分析路径和框架见图1。首先,运用DEA方法计算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2010年的经营效率,在这一阶段,只用到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不涉及环境变量。在分析中,我们同时采用两个DEA模型:CCR-DEA和BCC-DEA模型。然后,采用MPI方法分析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经营效率变化情况。最后,根据前面分析所得到的各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值,运用Tobit模型来检验环境变量是否对公司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识别重要的环境变量。

(三)变量的选择

零售企业是一个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系统。借鉴前人的研究并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作为产出指标。主要原因是,零售企业是商业企业,销售额是反映其经营活动规模和状况的综合指标,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经营,使得主营业务收入是最接近销售额的一个指标。虽然主流的观点认为零售企业的产出并不是商品,而是伴随着商品销售提供的一系列服务,包括购物的便利性、备货宽度和深度、配送的快捷性、信息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等(Betancourt,1991)。一方面由于这些度量服务的数据不易得到,另一方面这些服务与商品密不可分,有较强的相关性,所以主营业务收入是一个较好的产出指标。净利润则是反映经营质量和经营成果的综合性指标,从2005-2010年各年的数据计算看,两者的相关度比较高,平均约为0.8左右,但不是完全相关,所以这两个指标结合起来使用,可以比较好地度量零售企业的产出。

考虑数据的可得性和前期的文献,本文采用员工薪酬、固定资产净额、营业费用、管理费用作为投入变量。主要原因是,员工薪酬比较好地反映了企业在劳动方面的投入,而固定资产净额、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则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企业在资本方面的投入。与固定资产总额这一指标相比,固定资产净额能够更准确地度量零售企业经营过程中正在发挥作用的固定资本的量。

Tobit方法经常用于两段DEA分析,然而,DEA方法的理论研究表明,两段DEA分析中,第一段得出的效率值往往和第二段中的解释变量是相关的,这种情况尤其当解释变量是第一段分析中的投入变量时更加明显。因此,在两段DEA方法中,使用Tobit方法得出的解释将是有偏和不一致的(Xue and Harker,1999;Simar and Wilson,2000)。因此,Simar and Wilson(1999)建议效率的解释变量采用环境变量,方法采用自助法(Bootstrap)而非多元回归法。假定这些环境变量不受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控制,结合现有的文献和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采用的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效率的环境因素是:总部所在地、所有制性质和上市的时间长度。

总部所在地是一个虚拟变量,本文将之分为四种情况: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东部地区(除北上广外的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选择公司总部所在的地区作为环境变量,是因为总部在公司经营管理中,就像是一个实验中心,新产品开发、管理知识、产品质量控制等都会在此汇集(Kono,1999)。零售企业的行业特点,使总部更具有特殊的作用,组货、门店的扩张、物流网络的建设都以总部为中心展开,因此,总部的选择具有战略意义,也会对公司的发展和绩效产生深远影响(以沃尔玛和家乐福在中国的总部设计为例)。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区域经济差异较大的地区,总部的地理位置,会显著影响其配置资源的方式和能力、经营战略、经营布区等等,进而会对其经营效率产生影响。所有制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虽然市场化进程已经进行了三十多年,私有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但一般来说,国有制形式的企业在基础上比非国有制形式要雄厚,其获取资源的能力也要强于非国有企业,且国有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和非国有企业有所差别,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基于此,把所有制形式当做环境变量。公司成立时间的长短这一变量,可以评价公司的经验对其绩效的影响。经验是知识的一种积累,会对公司的战略选择和经营管理产生影响,老公司也经常会通过声誉,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这一观点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实证研究的支持。

(四)数据

为了估计生产前沿面,我们采用了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2010年的面板数据。公司的所有制形式数据来自CCER数据库,其余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为了反映零售业全面开放后6年里零售行业的变化情况,我们选取了2005-2010年6年均有数据的58家上市公司。

2005年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到2010年,这一时间跨度较大,为了较好地反映这一期间的变化程度,将2005年58家上市公司的描述性变量列为表2,将2010年58家上市公司的描述性变量列为表3,加以对比。

从表2可以得知,在零售行业的上市公司中,东部地区和北上广(北京、上海、广州)占了相当比例,而中部和西部地区的较少。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国有的超过了一半。这与流通业增加值在各板块的分布是相对应的:流通业由于其主要服务于当地生产和消费的特点,和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很高的相关性(杨波,2011)。

再用简单的图表来分析这几个变量这几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4。对比表2、表3、表4的数据可知,2005年,58家上市公司的投入变量和产出变量差距都较大,到2010年,伴随着上市公司的迅速成长,这种差距进一步加大。同时,与2005年相比,58家上市公司的产出变量的增加比投入变量快。这说明,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之间的经营规模和经营成果之间差距较大,零售业开放的6年时间,在促进零售业发展的同时使这种差距进一步拉大。在几种投入产出变量中,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净利润增长得最快,反映出零售业上市公司在零售业开放后经营成果向好。净利润大幅度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在营业收入快速增长的同时,较好地控制了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的增长速度。

四、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DEA分析结果,对5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进行评价;第二部分讨论经营效率的变化趋势;第三部分通过Tobit模型,研究影响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关键因素。

(一)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评价:2005年、2008年、2010年

DEA方法无法直接分析带有负值的投入产出变量,但如果舍弃掉17家有负值变量的零售业上市公司则会带来样本选择问题,对分析产生不利的影响。为此,采用标准化的办法,对于变量中的输入和输出指标进行了无量纲处理。将原始数据按照一定的函数关系归一化到[0,1]的区间内,归一化后生产函数前沿面发生平移和比例缩放,但总体形状不变,然后对此进行经营效率评价。选择的函数关系为:

DEA效率值有几种算法,借鉴相关文献,本文选取了产出导向的DEA模型,并计算了CRS、VRS和规模效率。表5报告了5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2005年、2008年、2010年三个时间点的效率值情况。从表5可以看出,2005年效率值达100%的公司有:健特生物、铜城集团、赣南果业、京投银泰、百花村、天业股份、ST宝诚;2008年效率值达100%的公司变为:鄂武商A、铜城集团、赣南果业、海印股份、广州友谊、苏宁电器、华联综超、京投银泰、东百集团、百花村、天业股份、友谊股份、ST宝诚、友谊B股;2010年效率值达100%的公司为:铜城集团、赣南果业、海印股份、广州友谊、苏宁电器、金枫酒业、东百集团、天业股份、SST秋林、ST宝诚。

这三年中,赣南果业、海印股份、京投银泰、天业股份、ST宝诚始终处于生产前沿面,其余公司在不同年份的排序并不一样。这五个经营效率最高的公司总部只有一家在中部,其余全是在北上广或东部,西部的没有一家;2家为国有控股,3家为民营;成立年限最短为8年,最长为13年。

表6对DEA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分地区、分所有权性质和分年限的描述性分析。不难看出,2005年、2008年、2010三年的效率值表明,不同地区的CRS、VRS相差较明显,而所有权性质、成立年限不同的公司CRS、VRS相差不明显。不同地区、不同所有权性质、成立年限不同的公司的规模效率相差不明显。数据显示,公司总部所在地区很可能会对绩效产生影响,而所有权性质、成立年限则对绩效的影响不大。多数公司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但离规模报酬不变很近,表明公司规模只是略大于最优规模。

DEA的结果分析可以见表7。由表7可以看到,2005-2010年,5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平均值在变小,标准差在变大,效率低于0.9的公司在逐渐增多。这反映了2005年我国零售业开放后,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内部出现了分化,差距变大,整个行业竞争加剧的现实。

(二)经营效率的变化趋势

MPI指数如表8所示。可以看出,2005-2010年,5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平均下降1.2%。其变化率是由方向相反的技术变化(生产前沿面的移动)和效率变化(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作用叠加形成的。一方面,受行业竞争加剧,整体生存环境恶化的影响,生产前沿面下降了2.3%,对经营效率的提高起到了负向作用;另一方面,效率提高了1.1%,零售企业与生产前沿面的距离在缩小,对经营效率提高形成了正面影响。效率变化(1.1%)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与规模效率的变化,效率的提高一部分来自技术效率的变化(0.1%),另一部分来自规模效率的变化(1.0%)。反映了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通过并购使企业规模扩大的速度是比较适宜的。

将MPI的变化分地区、分所有权、分公司成立年限进行了统计,详见表9。可以发现,MPI指数的变化速度,东部地区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民营上市公司的变化略快于国有控股公司,而成立年限不同的公司MPI的变化情况差别不大。

(三)经营效率的影响因素

我们没有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而是一次考虑一个环境变量的影响,运用Tobit的自助回归法,计算影响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经营效率的主要因素,详见表10。

变量的系数、prob>、Pseudo 、Sigma、Log likehood的结果都在表中列示。可以看出,只有总部所在地这个环境变量和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效率相关是显著的,公司成立年数、所有权性质变量和公司的效率相关但不显著。数据显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总部在北上广的公司,效率比总部在东部其他地区平均高1.8%;总部在东部的比在中部的高1.8%,中部的比西部的又要高1.8%,北上广的比西部要高5.4%;民营上市公司效率比国有上市公司效率平均高0.926%,但统计上并不显著;公司成立年限则与效率有非常微弱的负相关关系。

五、结论和启示

本文综合运用DEA、MPI和Tobit的方法,对2005-2010年我国58家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及其变化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并考察了环境变量对经营效率的影响。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结论:(1)2005年以来,我国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平均经营效率下降了1.2%,且内部差异在加大。这种差异加大主要体现在总部在不同地区的零售企业间,在产权性质、成立年限不同的零售企业中表现不明显。经营效率最高的企业总部基本上都设在北上广和东部地区。(2)零售业上市公司的整体经营效率的变化归因于技术进步和效率变化。一方面,受行业竞争加剧的大环境影响,体现技术进步的生产前沿面下降2.3%;另一方面,效率提高了1.1%。效率变化(1.1%)可以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的变化与规模效率的变化,技术效率的变化为0.1%,规模效率的变化为1%。总部在北上广和东部地区的零售企业经营效率提升明显快于其他地区,民营上市公司的变化略快于国有控股公司,而成立年限不同的公司提升速度差别不大。(3)几个环境变量中,只有总部所在地区对经营效率的影响是显著的。所有权为民营的企业的经营效率略高于国有控股企业,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成立年限较长的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于成立年限较短的企业,但在统计上也不显著。

实证研究表明,零售业全面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加速涌入,示范效应和鲶鱼效应使部分零售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提升,但竞争压力的加大,最终使得平均经营效率有所下降,且公司间的效率差异在加大。这说明,外资零售企业的涌入对内资零售业上市公司的冲击较大。假设1部分被证实。

实证研究表明,受竞争加剧的影响,内资零售企业的生产前沿面有所下降,而零售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的提高和规模效率的提高,减缓了平均经营效率下降的幅度。假设2得到部分证实。

民营企业在经济效率上的优势并不明显,说明国有控股零售业上市公司并没有受到所有权的限制,很可能是由于其较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所致。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成立年限长的公司的经营效率反而较低,这可能反映了这一现实:成立年限较长的公司多数是由原先的老国有商业企业转制成来,受原先的制度、文化约束较多,所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假设3得到了部分证实。

基于本文研究,我国本土零售企业要打造自身竞争优势,提高经营效率,应从三个方面采取措施。(1)中西部地区的零售企业应居安思危,加快技术创新,缩小和东部内资零售企业的差距,以应对外资零售企业的挑战。外资零售企业在东部沿海地带和一线城市布局完成后,将会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三线城市的渗透,而中西部地区的零售企业已经或很快会和外资零售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当地政府要为零售企业技术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要在商业信息化、现代物流建设等共性技术方面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而且应注重建立开放式的零售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加快先进零售技术的扩散速度。对于中西部零售业上市公司予以必要扶持,提高中西部地区零售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不同地区本土零售企业的和谐发展。(2)对外资零售企业要加强符合国际惯例的规制并强化落实,改变当前对外资零售企业规制乏力的现实,以保证在充分发挥外资零售企业激发国内零售行业的活力,对内资零售企业产生技术外溢等积极作用的同时,尽量控制其对国内零售行业的不利冲击。(3)成立年限较长的公司要积极把商业文化积淀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尽快摆脱原国有商业企业的一些不利于经营效率提高的制度约束,以充分发挥环境变量对企业经营效率的积极影响。

标签:;  ;  ;  ;  ;  ;  

我国上市零售企业经营效率评价与分析_企业经营规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