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萧峰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203)
【摘 要】伴随着城市化建设的进步,基于人防工程和大量停车位的需求,目前大地下室及主楼加裙房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施工也难度越来越大,很多大地下室工程出现了各种类型的裂缝问题。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和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对工程施工操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建筑施工;后浇带;功能作用;施工技术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ost - pouring Zone in Construction
Wang Guo-xian Qi Guo-fei
【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needs of civil air defense engineer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parking spaces, the project of large basement and main building plus podium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difficult, and many large underground works have appeared. Various types of crack problem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ost-pouring belt functi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analysis, hoping to have a certain refere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peration.
【Keywords】Building construction; Post pouring zone; Function;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20-0072-02
在现代化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使用多项技术巩固和提升建筑施工质量,针对目前大地下室、“高层主楼+多层裙房”类型的工程中容易出现各类裂缝的现状,设计常常要求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与通过设置变形缝来解决结构变形问题相比,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不但方便施工,更能确保结构的完整性,减少建筑和结构在布局时的限制,提升建筑美观度。以下就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和施工技术进行粗浅的研究和分析。
1.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和作用分析
1.1 解决结构因为温差现象所形成的裂缝
在建筑结构施工中,会面临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环境温度的大幅度变化会对结构产生很大影响。针对于这个问题和现象就要做好事前的控制工作,充分的考虑到温度应力的影响,提前做好结构保温与养护,确保混凝土在结构内部进行收缩和凝结,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浇注后浇带工作,以此完成整体结构构件夯实的目标。
1.2 裙房结构问题和基础设计问题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使用后浇带的施工技术也能够解决更多裙房结构问题也,让基础设计更加完善。在当前的高层建筑当中常常会设置多层裙房结构设计,从而会有更多类型的基础设计要求,并且还要对建筑施工地区的地基重力沉降进行分析,由于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重力相差悬殊,可能引起的沉降差也比较大。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把两者设计进行阻隔分离,按照地基的沉降量来确定后浇带浇筑的时间。对于后浇带施工的需要设计提前做好计算,并且对裙房的结构进行分析,采用可靠的基础结构。特别是针对因建筑整体性要求而不能设置沉降缝的建筑,要对建筑结构后期因为沉降所产生的应力进行计算论证,防止高层与多层之间连接处出现因不均匀沉降而形成的结构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于此项施工,整个过程可以概括为,首先进行建筑结构的主体结构施工,然后按照裙房的要求进行作业,最后进行后浇带的施工[1]。
2.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施工技术分析
2.1 宽度和间距的设置
在建筑施工中使用后浇带施工技术要让建筑施工结构能够更好地实现整体性,同时有效防止因设缝而影响建筑构造保温和防水的实际施工效果。结构后浇带的位置设置根据规范及工程结构类型、部位、现场条件、结构受力状态等综合考虑确定,常见宽度为800mm~1000mm。针对超长地下室结构施工中易出现的混凝土收缩和温度影响产生的裂缝,现场通常设置伸缩后浇带。而对于高层建筑与多层裙房之间可能产生因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结构破坏裂缝,我们设置的是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处梁板的受力主筋应贯通不断开,如无法避免断开的,板筋应按规范要求的进行焊接或搭接连接,搭接长度不小于45d,主筋接头位置按规范要求错开设置,并设置附加钢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工程结构的整体性,同时这也和安全施工的要求相统一。
2.2 时间的选择和断面的形式
后浇带的断面形式进行合理选择,要求将断面设计成了混凝土结构一样形式的断面,这样做主要是为了避免因为受力过于集中所出现结构的变形问题。浇筑施工的时间选择,一般要考虑的是在两侧结构混凝土浇筑60天后施工,对于沉降后浇带需在上部主体结构完成后再进行封闭。在此类工程中裙房施工量比较小,若是裙房比高层先行施工完成,高层主体的沉降量也会比裙楼大,需要待高层建筑的主体沉降基本完成以后再进行后浇带的封闭施工。同时,因为已经考虑到使用的施工材料以及施工的季节不同,环境温度和施工条件也会不同,对于浇筑时间控制也会发生变化,环境温度较低时一般会延后一段时间,这些需要在相关的项目设计中予以说明[2]。
2.3 位置和材料的合理选择
后浇带的选择位置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需选择混凝土结构构件当中受力和变形最小部位。后浇带施工前一定要对接缝处进行清理,以此保障在后浇带上可以更好的保湿。后浇混凝土材料的选择采用无收缩的混凝土材料,可以采用添加膨胀剂的微膨胀的混凝土进行浇筑,同时采用塌落度较小的混凝土拌合料。后浇带混凝土的结构强度需要超过相邻结构构件的强度,在后浇带施工过程中常使用比相邻结构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混凝土,经过严密的振捣以后,再去做配置工作[3]。
对于地下室底板、外墙和顶板等有防水要求的后浇带,还应根据设计要求在后浇带两侧与原结构连接处设置钢板(橡胶)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施工时做好对止水带、止水条的保护工作,防止破坏或变形。
2.4 垂直施工缝的处理以及施工温度的控制
在对后浇带两侧垂直施工缝进行有效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压力水进行冲洗工作,剔除表面浮浆和松散材料,并对钢筋进行除锈和调整,然后在对连接处的铁丝网进行冲洗并排除积水。同一结构部位的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施工尽量安排当天完成,做到连续施工不间断,这样才能更好地防止出现混凝土施工裂缝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尽可能在当日气温较低早晨来完成此项工作,所取得的效果更佳突出[4]。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建筑施工中后浇带的功能作用与施工技术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在建筑施工中要想确保后浇带的施工质量,并且让施工进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需要细化管理每一个施工程序,让各项施工措施有效落实并发挥,防止因管理不到位或质量问题出现返工返修等情况。
参考文献
[1]蔡燕飞.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后浇带施工的技术措施分析[J].中华民居,2014,17(6):341-341,343.
论文作者:王国贤,戚国飞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
标签:结构论文; 混凝土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论文; 地下室论文; 《建筑知识》2016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