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人类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大规模地无序开采,过度开发,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环境的严重污染,这些结果最终都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大量的地质环境事件,即为社会添加了不稳定的原因,也导致出现不同种类的社会事件。所以解决好矿山的环境问题,不仅是改变以下理念,又是维持地方经济开发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恢复措施
1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必要性
①增加矿区日常生活品质。被污染的有毒气体泄露,导致污染了空气以及水资源,直接关系到公民的日常生活以及心灵健康的保障。通过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矿区中的地理灾难很快得到解决,植物得以复苏,生态平衡得以正常,变成一个生态平稳,环境练好的场所。
②增多耕地,增加土地利用率。因为开始在开发之后便出现额大范围的坑洼,经过覆土,实行填埋,不仅增多了耕地范围,而且能够给一些矿工以及本地公民提供一个经济渠道,减少公司与公民之间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平稳和谐。
③有效避免地质危险的出现。矿山开采的时候,损害了山坡土质,导致边坡丧失平衡,必须建设护坡以及挡土墙,避免出现坍塌和滑坡现象。
④绿化环境,植被复苏。于矿区中实施复苏植物,能够增加矿区中的植物生存数值,降低水土损失,以便减少滑坡以及泥石流的产生率,缩减矿山污水带来的危害,矿区生态环境以及地貌景观能够得逐渐地复苏,生态环境品质得到大量提升。
2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2.1地质灾害。露天采矿,顾名思义就是指将矿体表面覆盖的土石剥离,将矿体自上而下分为几个梯段,在露天的条件下进行矿物的开采。而这样会导致出现诸多的地质灾害问题,例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山体崩塌等都十分常见。山体滑坡和崩落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山体天然的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山体上土石的剥离使山体本身的稳定性能遭到破坏,最终导致岩体发生形变,这是诱发山体滑坡和山体崩塌的根本原因。山体滑坡的形成则主要是因为矿渣的随意堆放,超过了山体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最终引起山体滑坡。而这些随意堆放的矿渣遇上暴雨天气就会在雨水的冲刷下顺着山体向下流动,引起泥石流灾害。这些地质灾害都十分危险,会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尤其是住在靠近山体附近的居民,其生命财产安全根本无法受到保障。
2.2石质荒漠化。石质荒漠化的形成原因主要是人类对矿质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在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时,人类大规模的开采矿质资源,会造成人地矛盾尖锐化,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丧失了原有的生产能力,地表呈现出裸露的岩石,非常类似于荒漠景观。石质荒漠化是一个由发生到发展逐渐演变的过程,是长期过度开采的必然恶果。在露天开采矿质资源的过程中遗留了大量的矿石和矿柱,以及大量的废石堆,石质荒漠化现象非常严重,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可见一斑。
2.3对水资源造成污染。露天开采矿产资源的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废水、污水,对人体有害的矿物质大量溶解于雨水中,随着开采过程中排出的污水一起顺着山体留下来,直接污染了地表水以及地下水,不仅会恶化周围的农田和农作物,甚至有可能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使生态系统遭到进一步的恶化。
3露天采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恢复对策
3.1完善法律法规,依法保护矿山环境。
首先,矿产开发过程中,规定选择恰当的措施,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小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开发结束后,选择合理的恢复措施,恢复到规定的程度。其次,根据矿山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环境保护与恢复的技术标准。我国大多数矿区在进行环境恢复时,未对表土实行单独剥离,出现表土资源不足的情况。因此,可根据当时剥离物的肥力情况,作出规范,进行植物种植或借土覆盖后种植。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合理改变规范标准。最后,完善相关法规,保障标准实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完善采矿许可制度,在采矿许可证申请时,必须包含如何开发矿产资源以及以后的恢复方案; 制定违反矿产开发的处罚办法与执行方案; 建立环境保护与开发相关的保证金制度,未完成者,根据环境污染与恢复程度确定返还保证金比例。
3.2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积极开展矿山地质环境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开发利用与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治理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研究,并推广应用,为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和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提供科技支撑。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影响评价技术标准,基于现有矿山地质环境评估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融合相关学科技术方法并进行优化创新。积极鼓励和引导矿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结合矿山企业实际,引进应用和研究开发开采加工新技术,把巩固提高现有生产技术成果与探索新技术、新工艺相结合,实现工艺技术改造与挖潜、降耗、增效相结合,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积极发展环境监测、保护和恢复治理技术,逐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矿产资源开发科技创新体系。
3.3严格实施规划,规范矿山管理
一是严格新建矿山的地质环境治理。新建、改扩建矿山必须严格执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开采矿产资源必须坚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选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采矿方法和选矿工艺,以最大限度的保护矿产资源,方案中必须包括地质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方案,并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审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地质环境治理费用一并列入矿山开采成本,对费用不落实、没有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治理能力的矿山企业,不予发放采矿许可证。二是加强对生产中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对已经批准的现有矿山企业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肃查处开采生产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鼓励矿山企业在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方面加大研究与开发、技术改造的投入,坚持边开采、边治理,对开采生产中发生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时组织进行恢复治理。督促矿山企业建立健全地质环境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切实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三废”综合利用水平,确保“三废”达标排放。对不符合法律、法规及国家有关政策要求,大矿小开、一证多矿、乱采滥挖、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和破坏、污染环境的企业,责令限期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吊销其采矿许可证。
3.4加大矿山生态恢复和复垦种植力度
一是规范矿业开采方式。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采矿权市场建设相结合,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经济调控手段,督促矿山企业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破坏的矿山地质环境及时进行治理恢复,实现资源开发和矿山环境的双赢。二是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建立 GPS 动态监测管理体系,对矿山地质环境实行有效的监控,增强矿山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三是健全完善监督管理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矿山地质环境准入制度、环境恢复治理书面承诺与担保制度。由政府向采矿权人或相应的担保机构收取质量保证金,按照“企业所有、政府监管、专款专用”的原则管理,矿山关停时由政府指令专门委员会或机构评审合格后,方可退还这笔资金及利息。如果评审不合格,则从企业缴存的保证金中扣除治理费用,用于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四是提高矿山地质环境的生态治理率。积极引进和开发适用于矿山损毁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的新技术,开展矿山生态恢复工程研究,加大关停矿山土地复垦力度,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矿业基地,以可持续发展的观点,组织实施矿区的复垦种植,增加耕地数量,确保辖区内耕地占补平衡。
总而言之,近年来,随着我国对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矿山环境以及周遭生态系统的平衡性能状况不容乐观,为了降低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工作人员在进行矿能的开采过程中,应提高对主动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的重视程度,使得以往的荒地变得生机勃勃,进而在保障矿山资源合理化开发的基础上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永生,我国矿山环境治理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西部资源,2006-10-30.
[2]尹秀贞,陈刚潘,爱宏.浅谈山东省枣庄市某露天开采石灰岩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化工矿产地质》,2013年1期
论文作者:葛玉杰,于振安,孙立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矿山论文; 地质论文; 环境论文; 山体论文; 矿产资源论文; 矿区论文; 露天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