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的魅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巴黎论文,魅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巴黎我呆的时间并不长,头尾只有短短的几天时间。可是无论在宽阔而美丽的香榭丽舍大街上静静地漫步,还是在高达320米的埃菲尔铁塔下仰首翘望;无论是在巴黎圣母院那震撼灵魂的钟声中驻足,还是在一碧如洗的塞纳河游览船上远眺,我的心灵始终都被一种东西所感动着。这种东西究竟是什么?是文化?是教养?还是理性精神?正是这样一种我一时无法准确回答的东西,构成了巴黎的魅力,并给我短暂的巴黎之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笑意写在脸上
笑是人与人之间一种亲和力的具体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个人文明素养高低的直观外现。感受巴黎的魅力,我首先就是从巴黎人那一张张充满友善的笑脸上体会到的。
从上海直飞巴黎,行程近一万公里,飞机将不停顿地飞上12个小时。漫长的旅程,对旅客来说无疑意味着无聊和疲惫。可是,当我踏上法国航空公司波音777客机,面对着乘务员那一张张有如阳光般灿烂的笑脸,对旅途的恐惧和担心顿时冰消云释。
与我们国内航班上那些年轻的“空姐”相比,法航的乘务员充其量只能算是“空嫂”,甚至是“空太”了,而且长相也并不漂亮,但却很有风度,特别是那种极富魅力的微笑,很容易拉近与乘客之间的距离。
法国航空公司的服务堪称一流,怪不得人们说法航的飞机安全、迅速、舒适。只见走道上几位“空嫂”、“空太”们来回奔忙着。她们一会儿推着食品车,询问人们要喝葡萄酒还是威士忌;一会儿征求客人要饮咖啡、橙汁还是可口可乐。我不懂法语,不知道怎么回答。一位空嫂就不厌其烦地把一种种食品指给我看,直到我点头示意要一杯橙汁,她才微笑着把橙汁端到我的手上。夜深了,机舱里十分安静,旅客们也大部分进入了梦乡。可是这些空嫂们却没有休息。她们不时在走道上来回巡视着,或者把一个乘客滑落在地上的小毛巾被给他轻轻盖上,或是把乘客忘记关上的阅读灯给摁灭了。在这样一种良好的氛围中,我不知不觉进入了“空眠”,而且一直睡到了巴黎。
出门在外,由于路途不熟,问路是常有的一件事情。给外地人热情地指路和引路,也是现代文明人的一种义务和责任。但是近年来,在我国一些大城市,带路却几乎成了一种热门的职业。记得一次我们从苏州经沪宁高速公路到上海,刚出上海的收费站,车前就拥上来好几个人,手上都拿着一块写有“带路”的牌子。一问才知道他们是专门帮初来乍到的驾驶员带路的。那天我们本只想请他们指指路,可他们谁也不回答我们的询问。天已黑了,加上路不熟,无奈之中我们只好请一个人上车带路,最后付了80元的带路费。
在巴黎,由于语言不通,按国内行情推测问路就更为困难,但事实并非如此。那天到“老佛爷”购物,这是一座巴黎最有名的商业大厦,据说年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进门时导游曾说好两个小时后在原地集中,可是由于商场实在太大了,而且琳琅满目的商品也实在太多了,走着走着我就忘记了原来的出口处在哪里。眼看时间快到了,我在商场里绕了几圈还是走不出来。好在刚进门时我要了一张商场示意图,于是我指着图纸向一位中年妇女问起路来。她看了看图纸,想了想,就往一边的方向指了指,于是我连忙向她所指的方向走去。可是没走几步,那位中年妇女急急忙忙追了上来,拉着我的手,嘴里一边叽哩咕噜地说着什么,一边带着我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弄得我既莫名其妙,又有点紧张。直到七拐八弯地把我带到那个出口处,那位中年妇女才微笑着放开了我的手。事后,旁边一位懂法语的游客告诉我,原来她开始指错了方向,因此再三请我原谅,并向我表示深深的歉意。望着她那充满友善和歉意的笑脸,一时间我真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
记得当代美国作家卡尔文曾经描述过自己的一个恶梦:他要回家,他找到了那条街道,找到了那座楼房,也找到了同样门牌的房间,但那不是他的家。原来他坐错了火车,来到了另外一座城市,这座城市除了方位不一样以外,其他都和自己的城市一模一样。
在国内常常出差旅游的人也会有类似的经历。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随着高楼一座比一座高,道路一条比一条长,人们的非议却也一天比一天多。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我们许多城市都像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它们缺乏一种温馨亲切的亲和力,一种给人心灵以温暖的人文关怀,以至人们很难把它认同为自己应有的家。
欧洲的城市建筑都较完好地保持着古城的风貌和历史文化名城的格调,尤其是巴黎最为典型。站在埃菲尔铁塔上纵目远眺,巴黎的全景尽收眼底。这里没有摩天大楼,也没有造成光污染的大面积玻璃幕墙。城中的街坊屋舍多为中世纪的格调,虽然楼房色调相近,但样式几乎无一雷同,充分体现了老城原有的和谐完美的空间布局。城市要发展,就在老城之外另辟蹊径。位于城西近郊的拉德方斯新区就矗立着许多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与老城形成了鲜明的差异。巴黎老城的房子虽然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但都收拾得非常清楚,环境十分干净。如果沿着清洁如洗的小街小巷随意前行,你就会看到几乎每一幢住宅前的小花园都经过精心的修剪,许多花木的造型简直就是艺术品。盛开的鲜花、别致的绿篱和草坪,各有特色的山水盆景,目光所及真是美不胜收。这里所有楼房的阳台上,几乎都摆满了鲜花,根本看不到任何堆积的杂物或晾晒的“万国旗”,更看不到有哪一座楼房、哪一个阳台有我们国内那种司空见惯的“鸟笼子”。
巴黎这座城市所具有的亲和力,还体现在她与大自然的协调融合中。巴黎是座被绿色拥抱的城市,城里有着数不清的森林公园和绿化林带。这里树种繁多,四季变幻着各种各样的颜色,但并不显得杂乱无章,而是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多年的养护,横竖成行,枝繁叶茂,很有图案美、层次感,远观近看都能形成赏心悦目的图画。踏着满地的落叶在林阴道上散步,不经意间如茵的绿地、通幽的林径、清洌的泉水和锦簇的花团就会展现在你面前,不由不使你想起当年徐志摩先生在《巴黎的鳞爪》中所写下的一段文字:“那边有的是天然的地毯,这是自然最妖艳的日子,草青得滴得出翠来,树绿的涨得出油来,松鼠满地满树都是,也不怕人,顶好玩的。”是的,在巴黎,在林间乱窜的松鼠不怕人,在广场上、甚至人的手上跳跃觅食的鸟儿就更没有“惊弓之鸟”的惊惶了。由于时差的关系,刚到巴黎的第一天,因为睡不着,一清早我就到离酒店不远的塞纳河边溜达,竟然发现有数不清的海鸥、鸽子、喜鹊、天鹅以及我叫不出名来的鸟儿在河面上飞,在堤岸上跳,在河面上游,好像举行着盛大的狂欢节。当身处这热闹的鸟儿乐园时,我一时间真有些不敢相信这个拥有几百万人口、几百万车辆的大都市,居然还能与大自然如此地贴近,与鸟儿、松鼠这样地亲近。
海德格尔说过:“人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巴黎,我常常沉浸在对这句话的回味中。
瞧这汽车的德性
在法国的最初几天,我们一行人还是比较注重遵守交通规则的,因为早在国内出发前,就常常听说国外的交通管理十分严格,而到了巴黎也早已看到,驻足等待绿灯通行是巴黎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但是没过两天,我们有些人脑袋中这根绷紧的弦就放松了。一天傍晚时分,我们从卢浮宫出来,想赶时间观赏巴黎圣母院,过马路时,正碰上红灯。这时马路上一辆汽车都没有。也许是赶路心切吧,有人想闯红灯了,他刚走出几步,突然从卢浮宫的门道中冲出一辆小轿车,车子几乎擦着那位同胞的衣襟飞驰而过。这位差点酿成车祸的朋友忍不住脱口骂道:“他妈的,瞧这汽车的德性!”
看到大家都没事情,刚才也几乎吓出一身冷汗的导游不由说道:“好在没出问题,要不撞了也是白撞。”看到大家不解的神情,导游解释说:“红灯停,绿灯行,这是城市生活中人人都明白的一个道理,也是世界各大城市通用的一条交通法规。巴黎的街道很多,共有18000多条。这些街道大都很短,有些还不到100米。这些短街,一般不设交通信号灯,不画行人横行斑马线。在没有信号标志的街上,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是有人横穿街道,司机老远看见就会将车缓缓停下,而且还常常会挥手示意,让行人先行通过。但是在有红绿灯的街道上,法国人就没有那么彬彬有礼了,不仅不会给行人让路,而且车速都非常快,因为按巴黎的交通规则,对乱闯红灯的人撞了也不承担任何责任。”导游的解释使我们对巴黎汽车的德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巴黎,最方便的交通工具就是地铁。出入口很像过街地下通道,极不显眼,一不留神就错过去了。那天参观完圣心大教堂,离集中的时间还有半小时,刚好附近就有一个地铁站,抽空走进去看,却发现里面大厅十分宽敞,装饰也十分漂亮。人非常多,秩序却十分井然。要购买车票的人先到一个窗口自行撕下一张票号,然后就坐着等你的票号从购票窗口上方的光屏上显示出来。当然这种购票方式很讲规则,没有夹塞的、倒票的、托人的、批条的、挤撞的,也不需要警察来维持秩序,显然比我们国内的购票方式更文明、更易于被人们所接受。
一个学者曾经说过:“你面对的规则越是刻板,你就越感到‘平等待遇’;反之,你面对的制度规则越是灵活,你就越可能受到歧视。”在巴黎,我从红绿灯的不停变化中,从公厕门前那井然有序的队列中,从地铁售票窗口上方那显示的一个个号码中,进一步加深了对这段话的理解。
标签:巴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