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大报告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大论文,新突破论文,社会主义经济论文,理论论文,报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在一系列经济理论问题上有新的突破,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公有制含义的扩大及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新解译
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前一个时候,一些人对这些年来公有制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下降忧心忡忡,有些中外人士甚至怀疑中国实际上是在搞私有化。我国经济学界对这个问题也有争论。其实,不少人在观察问题时认为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把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看漏了。这就必然带来认识的片面性,人为地缩小了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五大报告纠正了人们的片面认识,依据实践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关于公有制经济只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框架,提出了应把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混合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包括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的论断。这种理论创新,打开了人们的眼界,使改革可以迈开大步往前走。
其次,报告对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有更清晰的论述。报告指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更要注意质的提高”,是这次新提出来的,是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更为准确的表述。
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报告给出了重要而明确的表述。指出:“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在其他领域,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以加强重点,提高国有资产的整体质量。”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是一个新的提法。我理解它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指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二是指国有成分在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控股,或者国有企业出售部分股权,用同样的资本投入,可以扩大国有经济的影响和作用。
报告进一步提出:“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我们知道,建国以来,不仅在农村,而且在城市,都曾超越阶段进行所有制升级、“一大二公”,使国有经济的范围过宽,比重过大,造成对生产力的羁绊。今后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让国有经济从过于宽泛的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适当退出,把相当数量的国有小型企业放开放活,比如转为股份合作制等。可以说,报告从理论上说清楚了党中央1995年提出的“抓大放小”的方针,从而为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二、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报告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模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对公有制经济含义和主体地位的重要创新,使人们的思想又一次得到解放,必将有力地推进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
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只有两种:全民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群众在实践中努力寻找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新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十五大报告对改革中涌现出的新事物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行理论概括,作出了以上重要论断,并据此对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作了重要论述。
关于股份制的性质和作用问题,我国经济学界近年来争议颇多,分歧很大。有的认为股份制就是私有制,推行股份制就是搞私有化;有的则相反,认为股份制就是公有制或者说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全面。十五大报告指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具有明显的公有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这样,一方面解除了搞股份制怕被人们说成是搞私有化的思想束缚,从而能有力地推动对企业的股份制和公司制改组,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另一方面,又引导人们着力于注意股权结构,而不是只从形式上关注是否实行股份制,只要是国家和集体控股,就不但不会削弱而会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股份合作制也是中国改革进程中的热门话题。前一段,大家对股份合作制的认识也有分歧。有人认为股份合作制只是一顶红帽子,实际上是私有制;有人认为它非驴非马,没有值得称道之处;也有人笼统地把所有挂上股份合作制牌子的企业看成都是集体经济。十五大报告对改革中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予以肯定,说:“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要支持和引导,不断总结经验,使之逐步完善。”接着对比较规范的股份合作制经济进一步肯定它为集体经济,要予以更大的支持和鼓励,说:“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尤其要提倡和鼓励。”这样科学地界定股份合作制经济,对于深化改革,特别是推动国有小型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改革,有巨大作用。近年来,许多地方把国有小型企业放开搞活,采取的一个最重要形式,就是转为由企业职工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的股份合作制,不少乡镇企业也转为股份合作制。如果我们从政策上提倡和鼓励大量的股份合作制企业实行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就意味着大量的国有小企业(和乡镇企业)转为由企业职工直接所有和管理的有活力的集体经济。这样,公有制不但没有被削弱,而且能使国家甩掉一些亏损的包袱(许多国有小企业是亏损的,转为股份合作制以后财政不再补贴),许多小企业成为职工利益共同体后起死回生、绝路逢春,从而有利于恢复公有经济的生机和活力。
十五大报告要求我们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对公有制及其实现形式也是这样。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职工保险基金将相继建立和迅速扩大。这些属于公有性的基金很有发展前途,将逐渐成为重要的投资基金来源和公有制形式。有的同志担心国有经济逐步从一些竞争性行业中退出会影响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像各种保险基金等新的公有制形式的发展壮大,将有力地支撑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需要注意的是,要由独立的法人实体对这些基金进行管理和经营,使其保值增值,而不能像“唐僧肉”一样被切割、吞食。要鼓励多家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上相互竞争,优胜劣汰。只有这样,这些新的公有制形式才能很好地同市场经济相结合。
十五大报告肯定了在经济过轨过程中“混合所有制经济”这一提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这也是对改革实践的充分肯定。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所有制经济单位联合和互相参股的混合经济得到广泛的发展。在股份制改造过程中,有许多新成立的公司,有的是国家控股,有的是国家参股,有的只有集体企业有股权而没有国家股权。有的原来国有大企业也吸收本公司职工持有部分股权。看来,单纯的国有或集体所有或个人所有的企业,将越来越少,各种所有制混合的经济单位将越来越多。这当中,无论是国家还是集体控股或参股的部分,都应看作是公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特别是国家控股的公司,还可以扩大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总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更大胆的推进改革,一切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都可以利用。
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五大报告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概括,也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把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升为基本经济制度,是理论上的重要突破。既然是基本经济制度,就不只是一般的方针政策,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具有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安排。
我国要长期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主要是由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远未达到可以实现全面公有化的程度,而必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告诉我们,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怎样在中国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这一直是建国以来我们经常碰到的需要很好解决的根本问题。在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由于没有明确提出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好,搞了许多超越阶段的过急做法,走了不少弯路,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出发,十五大报告对非公有制经济作出一个新的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论断:“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论断比过去一般提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等提法更积极、更准确。为了实现现代化这一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和雄伟目标,就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要把非公有制经济看成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般的配角;就要认识到为了实现现代化这一雄伟目标,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发展生产力,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非公有制经济都可以和应当利用来为实现现代化服务。因此,应当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私营、外资经济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发展,并依法监督、管理,以便动员更多的资金用于经济建设,安排更多的劳动力就业,生产更多的产品,提供更多的服务,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要,推进现代化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GDP年增长率接近两位数的高度,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不小,而且呈增大趋势。实践证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基本经济制度。
四、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全国人民十分关注,为世界所瞩目。
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接着从中央到地方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十五大报告从理论上总结了这几年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一些突破性的指导意见,值得我们很好体会。
第一,把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归结为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即建立现代公司,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
第二,明确提出要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规范的现代公司都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在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中增资减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正如报告所说,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还可以出让部分股权,扩大投资主体。这样做,有利于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第三,发展大企业集团,跻身世界大企业行列。报告提出:“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这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拥有12亿多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我们要发展经济,搞现代化,就一定要走向国际市场,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这就要靠发展有强大实力和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1995年世界500家最大企业最后一名的年销售额为70多亿美元。我国至今没有一个制造业企业能达到这种规模,但我们要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使自己也拥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航空母舰”。要做到这一点,不能用行政办法,而要像报告说的那样,“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这是市场经济中唯一可行的办法。政府的扶持、引导、帮助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搞强迫命令,搞拉郎配,而是更多的做扶持、协调、引导等工作,例如在强强联合中做到“双赢”,顺利实现联合。
第四,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这是近年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总结,也是今后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时,要鼓励兼并,或者是多兼并,少破产,因为破产带来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企业破产必须规范,不能搞假破产,真逃债,使国家蒙受损失。冗员太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要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企业职工下岗,要启动再就业工程,帮助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所以,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是不可分割的成套政策措施,它们共同形成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值规律起着调节作用,市场竞争必然使企业优胜劣汰,人员流动和职工下岗是难以避免的。这个问题,要从两个方面来对待。一方面政府要采取积极措施,包括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依靠社会各方面力量,关心和安排好下岗职工的生活,搞好职业培训,拓宽就业门路,推进再就业工程。另一方面,广大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努力适应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
第五,对国有企业改革要坚定信心,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战,是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关键环节。我们要坚定信心,把这一世界性难题解决好,成为成功的范例。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工作的艰巨和复杂。因此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总结实践中的丰富经验,并作出理论概括,然后进一步推动改革的深入。十五大报告正是通过总结前一段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有创新意义的指导方针,目的在于加快改革进程。
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十五大报告在理论上明确提出这一观点,并对如何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作出了一系列原则性的规定。
报告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这个概括性的提法,具有特别重要的理论意义。“市场化”概念长期被列为理论禁区,使用这个概念的经济学家常常招来许多麻烦。十五大报告鲜明地提出要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使人觉得耳目一新,进入了新的理论境界。
加快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既是针对原来的计划经济体制而言的,意味着要加快实现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把应当放开的生产和流通放给市场;同时也是针对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二元经济结构而言的,也就是要加快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进程,这点在广大农村比较突出。所以,提高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程度,既要靠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要靠推进现代化建设。
十五大报告的“市场”部分是围绕着“进一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展开的。这就使理论逻辑更加清晰、明确。围绕这一中心,报告提出了原则要求。
第一,继续改革流通体制,发展各类市场,着重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在发展各种生产要素市场中,首推发展资本市场,以便为众多的企业扩宽融资渠道,又能充分利用社会闲散资金于投资,优化居民的金融资产结构。
第二,清除市场障碍,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尽快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目前市场障碍突出地表现为地区封锁、部门垄断、过度竞争,这些问题不解决,市场就不是有序的,就会麻痹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竞争促进经济繁荣的功能也难以很好发挥出来。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垄断,以及防止和反对过度竞争,就要真正转变政府的职能,使政府部门不能随意过多的干预经济活动,实现政企职责分开。
第三,健全市场规则,加强市场管理。目前市场的无序状态同市场规则不健全很有关系。十五大报告强调要依法治国,所以要维护市场秩序,就要建立和健全有关市场法规,政府依法加强市场管理。市场规则最重要的是保护公开、公平的竞争。这就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条件,包括:要有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作为竞争者;竞争者不受垄断力量的干预;每个竞争者都有同等的地位,既要负盈又要负亏包括承担风险;政府对价格的控制要适当,微观价格尽量放开;政府不要随便干预市场,以便于打破地区封锁;等等。
标签:股份合作制论文; 所有制论文; 公有制论文; 国有经济论文; 经济论文; 实践报告论文; 中共十五大论文; 经济学论文; 股份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