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_重工业论文

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_重工业论文

江苏工业结构的现状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江苏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结构论文,工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当前,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结构调整是江苏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江苏经济实现跨世纪发展和跨上新台阶的关键。本文试对江苏工业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为江苏产业结构调整服务。

一、江苏轻重工业的结构

江苏1998年全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结构轻工业占48.72%,重工业占51.28%;1997年资产结构为轻工业占40.49%,重工业占59.51%;劳动力构成轻工业占48.79%,重工业占51.21%, 均呈现重工业大于轻工业的结构关系。江苏原是一个以轻工业为主的省,经过几十年发展,应当说现已是轻重工业相结合、重工业占第一位,向着重工业化方向发展的省份。江苏全部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按工业增加值计算的霍夫曼比例1996年为0.8201,1997年为0.8539,对照工业化过程四阶段的霍夫曼比例标准,江苏已进入工业化过程第三阶段,属工业化中期水平。从经济效益上分析,轻工业十项经济效益指标(企业亏损面、产值利税率、销售利税率、工业增加值率、资金利税率、百元固定资产原价实现的利税、百元销售收入实现的利税、成本费用利税率、流动资金周转次数、全员劳动生产率)平均位次(平均位次越小,经济效益越好)为1.7位,低于重工业的1.3位,因而重工业效益略高于轻工业。与世界发达国家对比看,世界工业产值的部门结构,1985年原苏联、东欧国家轻重工业结构为39.0%和61%,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34.4%和65.6%,欧洲经济共同体为36.1%和63.9%,1994年世界发达国家轻重工业结构大体为30%和70%,可见江苏与世界发达国家比重工业结构偏低,重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因此江苏在继续调整和发展轻工业的同时,要努力发展重工业。

二、江苏工业行业的结构

(1)对江苏工业支柱行业的生产成果、 生产要素的数量比例和经济效益分布状况。

在对江苏37个行业的结构分析中,我们着重考察其支柱行业的情况。

按工业总产值所占份额来划分的全省十大支柱行业(按从大到小排列)分别为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普通机械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它们的产值比重均超过了4%。

在江苏十大支柱行业的结构变动上,1997年与1993年相比,纺织业的比重下降最大,降低了3.88个百分点;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比重升幅相对较大,分别上升了1.73、1.18和0.97个百分点。可见1993年以来江苏对工业行业结构调整有了一定成绩,特别是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上升相对较快,由1996年的支柱行业的第七位上升到1997年的第五位。1993年以来结构调整尽管力度不大,但1997年结构调整开始有所加快,注重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行业的调整改造。

(2)江苏工业行业结构的经济效益情况。

笔者根据1996年江苏37个行业的十项经济效益指标计算出每个行业的平均位次,并对其进行排序,以反映各行业经济效益的好坏。

江苏综合经济效益高的前十个行业(按十项经济效益指标平均等级由好到差排序)为烟草加工业、电力蒸汽热水生产供应业、饮料制造业、印刷记录媒介的复制、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医药制造业、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食品制造业。其中只有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属十大支柱产业之一进入,烟草行业位居经济效益之首。江苏综合经济效益最差的五个行业(按十项经济效益指标平均等级由最差到较差排序)为煤气的生产和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黑色金属采选业、纺织业和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中江苏最大的支柱产业纺织业包括在内。

除了上面考察江苏各产业十项经济效益指标而外还应考察以下几个产业结构的质量分布状况指标。

从资产负债率的角度看,江苏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8个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达70%以上的有6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16% ;资产负债率在60-70%之间的行业有23个,占行业总数的61%;资产负债率在50-60%之间的行业有6个,资产负债率在30-50%之间的有3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8%。一般认为负债率以50%较为适宜, 有人认为负债率在60%以下为正常,江苏负债率在60%以上的行业占行业总数的76%,资产负债率高的状况显得十分严重,特别是纺织业和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属江苏十大支柱产业,其负债率高达70%。

从劳动力素质的角度来看,江苏1995年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38个行业中有高中级职称的职工占职工年平均人数的比重为6 %以上的有6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16%;具有高中级职称的比重在2-6 %之间的有16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42%;该比重在2%以下的有16 个行业,占行业总数的42%,其中比重最低的皮革、毛皮及羽绒制品业仅为0.98%。其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行业比重大些, 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行业比重低一些。从总体上看,江苏劳动力素质有一定的质量,但与各行业对技术进步的要求相比还相差很大,还有42%的行业高中级职称的比重在2%以下,劳动力素质还有待于提高。

从产业的外向度角度看,江苏1992年二产出口产品占其总产出的比重仅为3.9%,虽然江苏是中国出口强省,但与发达国家(日、 美)二产超过10%的系数比明显偏小,且江苏各产业出口分配系数差距明显。

我们还应对江苏工业各行业的技术进步程度进行考察,以全面分析江苏工业结构的质量。就现有资料计算来看,1995年与1985年相比,江苏工业资金贡献率从1985年的52.3%提高58.28%,劳动力贡献率从23.06%下降到3.21%,科技贡献率从24.64%上升到38.51%, 江苏资金贡献率有所上升,劳动力贡献率大幅度下降,科技贡献率有了较大提高,江苏经济正向资金技术集约型发展。

(3)江苏工业行业结构与全国、发达国家的横向对比。

把江苏工业行业结构与全国及发达国家相比可以发现江苏工业行业结构的特点以及差距,以进一步确定江苏工业行业结构的调整方向。

江苏的专业设备制造业、金融制品业、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全国十大支柱产业未列入,这三个行业在全国的位次分别是15、16、17位,可见江苏这三个行业是江苏产业结构所具有的一个特点。纺织业所占比重大,几乎比全国的比重高1倍,说明江苏是一个纺织大省。 金属制品业在美、日发达国家其工业产值的构成80 年代在6 %以上, 江苏1996年为4.27%,虽比美、日比重低,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在1985年工业产值的比重由大到小的前几位行业为:机械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6.6%(22%,括号内为江苏数字,下同)、化学工业约占11.4%(12.2%)、食品工业9%(7.1%)、电力、煤气、供水占8.5%(3.5%)、冶金工业占7.2%(6.1%),造纸、印刷、出版占7%(1.8%)。江苏与发达国家相比,除化学工业略高外,其他行业均低于其比重,有些差距还很大。另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1985年纺织工业产值比重为2.9%,而江苏为14.7%,从这个角度说, 江苏纺织业规模、结构不宜再扩大,而应在调整中有所下降。

三、江苏企业规模的结构

江苏1997年企业规模结构呈现出“小、大、中”的结构特点,即从工业产值结构上看,小型企业占53.62%、大型企业占27.87%、中型企业占18.51%,从资产结构上看,小型企业占43.72%、大型企业占 36.83%、中型企业占19.45%,因而呈现出以小型企业为主的格局。

江苏1997年与1993年对比,其产值结构出现了大型企业比重上升(提高9.61百分点)、中小型企业比重下降(分别下降5.99、3.62百分点)的局面,中型企业下降幅度大于小型企业,江苏正朝着提高企业规模的路子发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看,1996年起十项经济效益指标平均位次,大型企业为1.1位,大中型企业2.7位,小型企业为2.2位, 可见大型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又好于中型企业。大型企业效益比中小型企业好是其发挥了规模经济的优势,小型企业效益比中型企业好是个反常现象,这可能主要是江苏小型企业多为集体、个体经济,经营方式灵活,而大中型企业国企较多,体制未从根本上改变的缘故。一般地说,企业规模越大,竞争力应越强,世界发达国家大型企业的规模应当说比我们大得多。因此,江苏应当继续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打破企业之间的行政壁垒,继续按市场规律组建大型企业集团,改变现在有些行业比如汽车行业“小而全、小而散、小而低”的局面。

四、江苏工业结构如何调整

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江苏工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江苏工业结构的问题是明显的。

工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小型企业比重偏大,企业规模水平较低;工业内部各行业经济总量虽较大,但效益差别不大,总体效益不高;产业结构与外省和全国趋同化,突出特点充分发挥优势尚不够,在买方市场逐步形成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难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和提高经济效益;传统行业向新兴行业的转化速度仍较慢,传统行业仍占主体地位,在市场需求由温饱型转变到小康型的过程中,不少产品日益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如纺织行业就属如此,江苏作为纺织大省矛盾更为突出;原料特别是重工业产品的原料与加工工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较突出;江苏工业化水平日趋提高,结构调整力度仍需加大。

江苏省在工业化进程中,要走在全国前列并赶上发达的世界先进水平,根据现状及借鉴先进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在工业结构调整中应解决下列问题。

第一要通过联合、兼并、破产、出售组建集团和跨国公司等形式提高企业的规模,以解决规模偏小问题。对那些技术落后、浪费资源、质量低劣、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要限期整顿或关闭。

第二,要扬长避短、培植优势产业、大力发展新兴和高新技术产业,注意发展市场需求大、具有一定特色和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争创和发展江苏名牌产品,淘汰落后产品以逐步解决产业结构同构化问题。在发展高科技术产业上,要注意发展投资相对较少,效益相对较快的技术产品,而不要过多地追求投资太大、风险太高的尖端产品,以避免消耗过多的宝贵的外汇和资金。

第三,要加快传统产业的调整和改造,优化资本结构和投资结构,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高传统产业,加快产品的升级和换代,以解决产品老化问题和保证江苏经济的稳步发展。对传统产业的调整与改造发展好了,江苏经济稳定发展就有了一定的保障。

第四,要通过充分开发利用本省物质资源和扩大引入外地物质资源的办法来解决原材料工业的“瓶颈”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第五,要建立以高效为核心的产业结构,要重点发展效益相对较好的产业。从江苏工业十大支柱产业来看,根据计算分析,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经济效益等质量指标和市场需求相对好些,应注意发展。它们和普通机械制造业、普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服装及其它纤维制品制造业都应加大技改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电力、蒸气、热水生产供应是江苏工业第十三位支柱产业,其经济效益十项指标平均位次排序位列37个行业第二位,其它质量指标也正常,该产业又属基础产业,应大力发展。目前江苏很重视基础产业的发展,这必将促进投资依赖与诱发型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对建材工业的需求有较大的增长,因此还应注意建材工业的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效益前景看好,应大力发展。

标签:;  ;  

江苏省产业结构现状及对策_重工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