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康小霞

康小霞

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11161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180例高血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抗高压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变化以及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之后,干预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训一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疾病认知率、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习惯改进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进行充分个体化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应用。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高血压

本文选取1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其中90例接受社区护理干预患者疗效效果优势明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卫组织与国际高血压学会(WH0/ISH)颁布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随机将180例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干预组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龄56~73岁,平均年龄(65.3±4.7)岁。对照组男性50例,女性40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6.4±5.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检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治疗情况等对比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入选标准①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②自确诊以来服药至少1年以上。③意识清楚,有良好的阅读及沟通能力。④自愿参加这次调查。

1.3排除标准①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②有严重的感染,近期需要化疗和放疗的肿瘤患者。③有认知和精神障碍,以及老年痴呆的患者。

1.4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抗高血压药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措施如下:

1.4.1建立患者健康档案由社保科护士对所有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长短、经济收入、文化程度、常用药物、医疗费用支付方式、高血压分期以及联系方式等。电话随访每周进行1次,上门随访每月进行1次,如有特殊情况随时出诊。

1.4.2开展多元化的健康知识教育讲座邀请高血压方面的专家在制定的地点进行每月一次的健康教育讲座,每次时间为2h左右,讲课内容包括高血压的病因、防治方法以及家属等配合条件等相关方面知识,课后预留30min对课堂内容进行医患间的问答。

1.4.3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让患者用平常心来对待高血压疾病,日常生活中让患者多与家属及朋友沟通交流,注意情绪的管理,多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避免出现情绪激动或者紧张的情况,适时给患者及家属进行减压。

1.4.4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让患者保持血压稳定,因此医护人员要经常对患者宣传健康合理饮食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饮食方案,日常饮食要做到以清淡素食为主,严格控制钠盐的摄入量,每天最多不能超过5g。

1.4.5运动干预鼓励患者每天进行有氧运动,运动内容主要以中等强度为主,包括游泳、羽毛球、太极拳、老年舞蹈以及散步等等,最好是在每天的清晨或者是晚饭半小时后进行,如在运动中有不适感应立即停止,每次运动不宜超过30min。适当的运动有利于血压的稳定及降低,促进身心康复。

1.4.6用药干预通过日常护理中不断的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知识教育,让其充分认识到合理用药以及检测用药的重要性,要做到遵医嘱服药,医护人员应当告知患者及家属所服用药物的名称、有效期、剂量、有效期、用法以及副作用和注意事项等,在服药过程中应当做到规律用药,避免出现中断用药或者是自行增加药量,如果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发生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

1.4.7血压监测告知患者和家属血压测量方法,让患者能自行对血压进行监测,并养成自测血压的习惯,如果由于其他原因不能在家里面进行自测血压,可定期到附近社区卫生服务站进行检测。

1.5评价标准在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进行干预前后的对比。并对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疾病认知情况和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对比。

1.6统计分析采用SA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设计t检验,其余采用成组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 检验,以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对比干预前干预组及对照组患者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对比

2.2两组患者干预后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经干预后干预组疾病认知率、血压控制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良习惯改进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干预前后效果对比[n(%)]

3讨论

高血压病不但作为单独的疾病危害世界人类的健康,更和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联合共存,可以视为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对血压的控制不当则会造成诸如心脏、脑、肾脏等重要器官的衰竭,有专家定义其为“隐形杀手”。

高血压病一旦确诊,即为终身服药。但通过随访得知同为慢性病的通病,长期受其折磨的病人都有依从性差的问题,从而导致对血压的控制差。医护工作者此时不但要对病人的疾病治疗及护理,更要对病人的心灵给予更多的安慰。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干预组患者疾病认知率、血压控制率及不良习惯改进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并发症发生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通过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高血压病人对疾病的认知水平,进而达到病人对药物服用的依从性,稳定并控制高血压,减少如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而干预组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控制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说明通过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达到降低舒张压以及收缩压的目的,是一种低投入且高效益的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有一定的作用,值得推过应用。

论文作者:康小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1月第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

标签:;  ;  ;  ;  ;  ;  ;  ;  

浅谈社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论文_康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