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浅谈论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文,理论依据论文,层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最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它标志着这一理论的完善和成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理论基石,也是我们分析国情、区情、地情的基本依据。
去年11月,区党委常务副书记热地同志在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传达贯彻十五精神、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时,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西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
笔者认为,这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深层次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精髓,对区情、进行深刻分析、判断以后得出的科学结论。它具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笔者试从哲学的认识论依据、社会学的历史依据和经济学的现实依据三个方面,论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科学性。
一、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点认为,事物总是在运动和变化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发展是绝对的,停滞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事物发展的不平衡性,既是广泛体现在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的普遍现象,也是一条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列宁根据发展不平衡规律,发现了世界资本主义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从而在俄国发动“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毛泽东运用发展不平衡理论,首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先从落后的农村发动革命、夺取政权,最终夺取了全国胜利;邓小平从发展不平衡性实际出发,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设计了“发展东部沿海地区,带动中西部发展”的经济发展宏大战略。
当年马克思创立共产主义学说的时候,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高级阶段即我们最终要实现的共产主义。这本身就对共产主义的发展进行了阶段上的划分,这是一种大的划分方法。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仅仅初级阶段就达百年以上,这个历史阶段有一个从不完善到完善,从不发达到发达的发展过程。于是在这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阶段定位和划分。这是就全国整体状况而言的。整个国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等于各个省市都处于初级阶段的同一层次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既不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也不是处于齐头并进的发展状态,它客观上存在发展过程的先后及发展层次的高低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理论正是体现了这种发展不平衡性的普遍事实和客观规律。
二、符合西藏社会形态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把社会发展史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低级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的更替体现了从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的发展趋势。每一次社会形态的更替,都是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物质基础的。
解放前的旧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所谓“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是指脱胎于封建社会,又带封建社会部分特征;没有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但又在殖民影响下带有部分资本主义社会特征的特殊社会形态。中国是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起点、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显然要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低。
解放前的旧西藏,是一个封建农奴制的社会。所谓“封建农奴制”社会,是指既带有奴隶社会某些特征,又带有封建社会某些特征的一种过渡社会形态。西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跨越了“一个半”社会形态,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础起点、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生产水平比全国更低。
就全国这一整体而言,从1956年完成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就进入了社会主义。就西藏这一局部地区而言,何时进入社会主义,理论界有三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从1959年平叛和民主改革起,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第二种说法认为,从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起,西藏进入了社会主义。第三种说法认为,从1976年西藏完成农业、城镇私营商业、手工业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以后,进入了社会主义。不管取哪一种说法,至少可以肯定一点,西藏要比全国晚进入社会主义。
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的基础起点、社会发育程度和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以及时间晚这两大因素,使得西藏处在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
从社会发展纵向看,西藏脱胎于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旧西藏没有现代工业,没有产生近代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全区大中小商人只有几百个。拉萨虽然有几家较大的商店,也多是贵族、寺庙依靠封建特权经营的买卖。没有社会化大生产,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介于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它的自身,不具备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西藏是在党的领导、兄弟民族的帮助、全国各省市的支援下,以超常规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迅速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基础,从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从社会发展横向看,由于历史、自然、宗教等因素,西藏与内地省市综合差距很大,尚属低度开发地区,社会生产力总体上处于落后水平。上述两个方面的纵横交叉,界定了西藏社会发展的座标位置:第一、西藏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第二、西藏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第三、西藏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
三、符合西藏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
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归纳了九大特征,用这九大特征来具体衡量对比,西藏在全国来说,都处于更低的水平和层次。
1、社会的发达程度。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一般采用人均收入的指标。目前,发展中国家的平均人均收入达4000多美元,发达国家的平均人均收入达20000美元以上。而我国1996年的人均收入只有600多美元。从中国综合国力看,我们还处在中下水平。从全国各省市的综合实力看,西藏处于更低的水平。
2、社会的产业结构。从国民经济三个产业比重的大小顺序可以看出一个社会的发育程度。一般而言,社会发展进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三”,即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二产业比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最小;第二阶段是“二一三”,即第二产业发展较快,超过第一产业成为比重最大的产业;第三阶段是“二三一”,即第二产业继续成为龙头产业,第三产业超过第一产业;第四阶段是“三二一”,即第三产业占第一位,第二产业居中,第一产业退居第三位。从目前全世界而言,发展中国家一般都处于第二阶段“二一三”和第三阶段“二三一”的水平。发达国家一般都处于第四阶段“三二一”的水平。如美国,第一产业多年保持在2—3%,第三产业多年保持在60—70%。从全国来看,处于第三阶段即“二三一”的水平。1996年,在全国67795亿国内生产值中,第一产业占20%,第二产业占49%,第三产业占31%。目前西藏处于第二阶段水平,产业顺序是“一三二”,即第一产业比重最大,第三产业超过第二产业。实际上,这样的产业顺序是以第二产业的极不发达和第三产业的特殊因素为前提的。以日喀则地区为例:1996年,在我地区的7.44亿国民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占57%,第二产业只占7%,第三产业虽然占了36%,但第三产业中的国家机关工资占了将近一半,如果剔除国家机关工资这一特殊因素,第三产业的比重还不到20%。
3、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从目前全国状况而言,自然经济比重极小,半自然经济比重也不大,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大多体现在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全国大部分地区已属于商品经济。经济的商品化、市场化程度与农村人口数量及比重有相关关系。1996年末,全国农村人口8.6亿,占总人口的70.6%。西藏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0%以上,日喀则地区农牧业人口占总人口的91%。西藏的牧区大部分处于自然经济状态,农区大部分处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状态。整个西藏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的比重要远远大于全国。我们的农牧业商品率极低,大约在百分之二三十。
4、科技教育文化程度。西藏的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低于全国。在教育方面,文盲率较高。和平解放初期,文盲率高达95%以上,目前西藏成人文盲率40%左右,日喀则地区成人文盲率43%,有文盲人口1.28万人;目前全国50%以上的省市已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西藏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是“二有八○三六九”。“二有”即县县有中学、乡乡有完小。“八○”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0%。“三六九”即牧区基本普及三年义务教育,农区基本普及六年义务教育,主要城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前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全国是98.8%,西藏是78.2%,日喀则地区是77.8%。在文化事业方面,广播、电视覆盖率,全国分别为84.2%和87.1%,西藏分别为55%和50%,日喀则地区分别为52.15%和54.6%。在科技贡献率方面,发达国家一般达到60%左右。我国平均为35%,而我区的农牧业科技贡献率只有25%。
5、人民生活水平状况。1996年,全国农村人均收入1926元,西藏农牧民人均收入975元,日喀则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1026元。而且由于饮食消费结构的特殊性,西藏农牧民的实际生活质量与全国的差距更大。到1996年底,西藏还有1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33万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日喀则地区还有5个贫困县,贫困人口11.2万人,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
6、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差距。西藏与内地,尤其是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文化差距很大。生产总值是反映一个地区实力的综合性指标,西藏1997年生产总值预计73.5亿元,财政收入预计2.5亿元,只相当于内地发达省市一个县的水平。日喀则地区1997年生产总值预计8.31亿元,财政收入预计3800万元,只相当于内地发达省市一个乡镇的水平。全国人均生产总值是5569元,西藏的人均生产总值是3127元,日喀则地区的人均生产总值是1362元。
7、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程度。内地省市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较早、较大,早已脱离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已占了主导地位。西藏虽然也取消了大量指令性计划,但计划经济体制的痕迹还十分明显,市场发育还很不完全。
8、精神文明程度。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是相辅相成的,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由于西藏物质文明落后,导致精神文明也相应落后。此外,西藏有两大特殊情况:一是宗教影响广泛,还存在着唯物主义向宗教唯心主义妥协让步的不正常现象,人民群众长期在宗教束缚下处于愚昧状态,落后的传统观念和风俗习惯在社会生活中还广泛存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任务非常繁重;二是长期面临达赖集团的干扰破坏。达赖集团对西藏的思想渗透还十分严重,达赖对群众的精神影响依然存在。我们同达赖集团斗争的主战场在精神领域。
9、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西藏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更大。按照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所确定的目标,西藏要到下个世纪中叶,同全国一样基本实现现代化。
总之,从西藏经济与社会各个方面的纵向发展看,西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但从与全国的横向比较看,在全国处于一种落后状态,与全国的差距很大且有不断拉大差距的趋向。西藏客观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
从历史经验看,一种理论的出现到成熟,往往要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一种理论的成熟又往往会成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先导。早在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就提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去年9月党的十五大报告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纲领,标志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上的成熟,期间整整经历了16年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革命实践!我区早在1985年就展开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研讨,提出过我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低层次的论点。去年11月,在区党委五届三次全委(扩大)会上,热地书记在讲话中专门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问题。从理论界提出论点到区党委在文件中正式认可,期间经历了12年西藏社会主义建设的革命实践。把这一理论从幼稚推向成熟,这就是我们开展研讨的理论意义所在。通过对低层次理论的研讨,对我区我地区发展现状作出正确的定位,从而制订一整套与低层次相适应的政策举措,把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这就是我们开展研讨的实践意义所在!
说明:本文所引数据根据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公布的数字摘引或计算出来的。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则是根据电台广播中公布的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