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北预备役师首次组织预任军官述职(论文文献综述)
王昊[1](2020)在《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和我军新一轮军队改革的不断深入,压缩部队规模,优化组织形态,提升质量效能,强化后备力量成为军队改革大势。预备役部队是以现役军人为骨干,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照我军统一编制组建起来的一支武装力量,是军队后备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预备役部队建设是适应新军事变革、打赢未来战争的战略选择,是依靠人民建设军队、坚持人民战争优良传统的现实需求,也是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不断增强我国国防实力的必然要求。预任军官队伍是预备役部队指挥员队伍的主体,研究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是对军队人力资源建设理论的完善,有助于推动军队人才建设理论体系建设,构建新时期完整科学的军队干部人事管理框架。另一方面,预任军官队伍是部队建设和发展的骨干力量,代表着部队的性质和方向,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发展对适应军队变革需要,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我军职能使命,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指导,借鉴公共人事行政理论、人力资源相关理论,以地处沿海地区战略位置重要的某预备役部队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研究、调查研究法探析预任军官队伍建设问题。当前我军预任军官队伍建设还存在着法规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培训考核不规范、待遇保障不到位、军地协调机制不顺畅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其背后的原因是预备役部队定位不明确,顶层设计有缺失,“编、训、管、用”体制落后,军地衔接机制不到位等,在国内外安全环境趋紧,军队改革进入关键期的当下,问题不解决会严重影响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全局和军队改革发展大局。因此要着力在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编配机制,规范训练考评,加强部队教育管理,强化地方政府作用方面下功夫,把预任军官队伍建设到一个新的水平,更好的为服务强军大局作贡献。
李威[2](2018)在《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进行的理论武装与思想引导工作,是预备役部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既要坚持政治工作根本原则和制度,又要积极推进政治工作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政治工作信息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习主席的重要论述,为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指明了方向。论文坚持以习主席重要论述为指导,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力从思维理念、运行模式、指导方式、方法手段创新等方面对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研究。一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推进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有利于确保这支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确保这支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确保这支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二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分析。论文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梳理归纳,对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与本质”、“主体与客体”、“原则与方法”、“载体与运用”等基本理论予以阐述分析,对教育学、心理学和传播学相关理论作了分析概括。三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论文阐述了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内容结构和质量分析,对5个战区部分预备役部队中的2类人员进行问卷和实地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的整理分析,归纳总结出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结合当前国防和军队改革进程和预备役部队所处的时代环境,从环境、组织、技术、法规等方面阐述了面临的机遇,从长期和平环境、西化分化战略、市场经济体制、预备役官兵成分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面临的挑战。五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以思维理念创新打开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要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要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致胜理念;要着眼寓军于民军民结合实际,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六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以运行机制创新规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确保思想政治教育依法开展、高效运行;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增强教育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规范教育秩序,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七是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以方法手段创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效益。要“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和“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两种隐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要“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和“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三种显性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要“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和“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三种显隐结合教育方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郑立国,唐之一,陈波,官旭华,徐军强[3](2017)在《湖北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军民融合式发展探索》文中提出预备役管理方式建设国家级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应急队伍符合军地双方需求。文章从组建背景、编组模式、军地职责、共建方式和日常训练等方面,总结回顾湖北国家卫生应急队伍组建中的预备役管理模式,以及该队伍在执行地方卫生应急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取得好的效果,以期为促进地方卫生应急队伍能力素质提高、探索完善机制体制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刘贤哲[4](2016)在《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经济高速发展,至2015年经济规模已经达到67万亿,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起飞,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也日渐紧密,一些西方先进的经济管理方法和手段也被我们所熟知和接受。而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军事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否能够与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方向接轨,使之更加适应新的形势下军队的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并最大程度的促进军队生成战斗力、完成各种任务成为了经济管理学研究方面的重要着眼点。军队是特殊的国家机构,担负着保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使命。军事经济高速有效的发展,既是对国民经济本身的发展与提高,又为国民经济能够持续高速发展创造了极其重要的安全、稳定的环境。军队执行任务的特殊性要求军事经济管理方法能够高效的利用有限的军事经济资源,为军队完成任务提供有力的服务和保障。因此,如何与先进的经济管理理念结合,并使之融入军队的管理体系,成为当前摆在军队账务管理工作人员面前的核心课题。内部控制理念自被企业发现、运用至今,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能够保证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机制。内部控制理念在企业的成功,引起了政府公共管理部门的注意,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陆续出台相关法案和准则,将内部控制理论和方法融入公共管理的领域。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接触内部控制理论较之相对较晚,直到2012年11月29日,我国才制定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这份规范性文件就是基于近年来内部控制理论在企业及发达国家公共领域的成功运用。这是国家首次引导行政事业单位就如何实施有效的实施内部控制而颁布的法规文件,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和行政事业单位。现阶段基于军队财务的内部控制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没有形成有效的、完整的管理机制。甚至可以说基于军队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发展也才刚刚开始。而这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于基于军队财务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和实施有着里程碑般的指导意义。预备役师旅级部队是军队建制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是遂行各种军事任务的基础力量。而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不用和已经开始运用内部控制理论相对成熟的企业比较,就是和行政事业单位相比也是已经落后了许多。这种落后的境况也基本体现了预备役师旅级部队财务发展的水平。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个个"大老虎"都被纪检监察机关清理出来。像郭伯雄、徐才厚这样的军中"大老虎"也都被公之于众,在我们总结这些人的犯罪经过时不难发现,这些案件的主角就是利用现阶段军队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钻了军队财务管理政策和制度的空子,结果给军队形象和国家财产带来了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这些惨痛的例子足以警示我们,完善军队财务层面的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本文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以预备役师旅级部队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军队基于财务方向内部控制现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我军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出现问题的原因,结合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研究理论,对我军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建设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办法,希望能够从理论上推动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理论、方法、模式、制度和体系的建立,并对提高预备役师旅级部队财务内部控制能力水平、依法理财水平、经费使用效率的提升做出一点贡献。共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交代本文的选题背景,介绍了国内外关于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国内外普遍存在着对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相关研究不足的现象。最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并提出完善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描述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特点及现状。在这一部分主要介绍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现状,明确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框架。并以内部控制系统的单位层级、业务层级和内部监督方面为切入点介绍了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的现状。第三部分集中围绕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在此部分以内部控制的单位层面和业务层面为切入点查找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所存在的缺点,主要有内部控制流于形式、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到位和信息沟通不畅这几个方面,并针对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提出强化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建议。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几点不足,从制定可量化的内部控制标准、完善信息披露、加强风险管理、完善内部监督考评问责制度几个方面完善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建议。推进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促进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规范制定和完善。第五部分,研究结果与展望。本部分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本文的不足和局限性,最后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白建国[5](2016)在《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后,我军正式吹响了军队改革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整体性、革命性变革的号角。预备役部队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在这轮调整改革中的地位愈加重要,在信息化战争中的作用日趋凸显。预备役军官作为预备役部队军官队伍的主体,是战时补充现役军官的主要来源之一,其选拔质量不仅直接影响预备役军官队伍的整体建设水平,而且关乎预备役部队履行使命任务的顺利完成。本文综合运用人才学、军事人事管理学、国防动员等基本理论,采取文献研究、部队调研、座谈了解、跟踪观察等方法,对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情况进行了资料收集。总结梳理了该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中存在的选拔重视程度不够、选拔对象素质不高、选拔机制不够完善、选拔程序不够规范、选拔结构不尽合理、选拔人才效益偏低等问题,并从选拔的主体、客体、条件、方式等4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论文围绕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改进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从把握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基本要求、拓宽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渠道、丰富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方式、完善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制度保障、优化预备役军官选拔的环境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考,旨在为信息化战争背景下改进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提高预备役军官队伍整体建设质量提供有益借鉴,为部队干部部门完善管理制度、改进宏观决策起到积极作用。
马懿[6](2014)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今世界,国际战略格局深刻演变,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深刻变化,建设巩固和强大的国防力量是时代的迫切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预备役部队,组织严密、动员快速、突击力强,是国防后备力量的骨干中坚,在现代战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预备役军官是这支部队的主体,平时既是部队各项工作的组织指挥者,又是不脱离地方工作岗位的经济建设者。加强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既是新时期预备役部队建设的重点、巩固提高预备役部队的关键,也是预备役部队战斗力强弱和能否完成所担负任务的主要因素,对于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意义重大而深远。本论文以相关人力资源理论为基础,以预备役军官建设、管理等法规、条例为依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和论述,旨在丰富和拓展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理论,进一步推动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改善人员结构,初步建立素质建设的标准,探讨素质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改进措施,供应用者和研究者提供实践性参考和理论依据。论文的第一部分,回顾了国内外针对此问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对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和素质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介绍了相关理论,初步表明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内涵及构成要素,并明确提出了每一素质要素的特殊要求和具体内容,及其特点。第二部分,作者结合自身在预备役部队干部部门工作的经验,从现实实际情况出发,以广东某预备役师为例,介绍了当前部队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的现状和取得的成果。第三部分,通过深入的调查问卷、走访座谈、归纳总结等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区分预备役军官自身、预备役部队和政府社会三个层面,认真研究剖析了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中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第四部分,着眼于军队根本职能和新时期我军历史使命,前瞻性地提出了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五项具体措施。本论文的研究结果,既可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的选拔、培养、调配等干部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也可为新时期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特别是预备役部队的调整改革,出台有关预备役军官建设的相关政策提供重要依据。
张晓宇[7](2013)在《预备役部队官兵的考核及激励对策研究 ——以某预备役部队为例》文中指出自1983年我国开始组建预备役部队以来,三十年来预备役部队有了长足的发展。预备役部队以现役军官为骨干、预备役军官、士兵为基础,按照我军统一编制组建起来的部队,预备役部队具有的地方性特点,除少数现役军官外,预备役军官及预备役士兵均来自于地方,预备役官兵参与到日常的地方工作,战时经过动员能迅速转服现役,由于预备役部队的地方化特点,导致现役部队的考核与激励政策不能够适用于预备部队。针对预备役部队的考核与激励建设落后于现役部队,考核的形式化、同质化,优秀率过高、预备役军官参与考核的积极性不高、考核与激励脱节等问题,按人员性质调整考核方法,预备部队的现役军官工作具有常态化的特点,具备执行绩效考核的要求;对预备役部队的预任军官的“军地”联合考核提出了整改意见,将地方的职能部门引入预备役部队的预备役军官考核,从考核的材料的收集、结果的反馈等方面给出相应对策;预备役士兵的考核以技能测评为主,并针对技能测评中存在的士兵积极性差、缺乏物质奖励等情况提出整改意见。分析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现状,从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的需求分析出发,阐明预备役人员具有旺盛的部队激励政策需求,现行激励政策的预期功能,进一步说明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的不足,对预备役部队现行激励政策进行剖析,为后续的政策改进调整提供依据,针对考核体系设置的基本理念,围绕考核目标,预备役部队的建设目标,以及预备役部队的奖惩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激励对策,确保考核的结果落到实处。预备役军官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表现为过分强调精神激励,激励机制不完善、不追求内、外激励的统一,违背“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奖惩机制不够完善等,不能做到有效的考核也无法实现正面激励。
本刊编辑部,李芸,兰兰,徐应东,李锐,苏俊杰,周承强,王晓永,白宗强,庄兆博[8](2013)在《“荆楚后备军”闻令而动》文中指出这是一支特殊的部队,现役部队、预备役部队、民兵武装三支力量齐装扬武荆楚大地。他们有的以江河为伴,与钢铁为伍,打造"生命之舟",将天堑变为通途;他们有的亦兵亦民,组织严密,训练有素,随时准备闻令而动、冲锋陷阵、不辱使命。
宜夫,燕鸣[9](2010)在《用行动践行自己对军旗的承诺——专访湖北省预备役师某团政治委员夏忠银上校》文中认为"啪!"随着一声信号枪的响起,在滚滚的江水中,皮划艇、快艇、救生船快捷有序地展开,带着各自的任务,驶向目的地。很快,他们带着自己救助的几十名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和大量物资,从四面八方凯旋,荆江
谭付明[10](2009)在《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与激励对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绩效和激励是管理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管好人用好人备受管理者关注。作为一支重要的国防后备力量,预备役军官队伍在预备役部队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为加强对这支队伍的管理,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热情,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合理的制度、标准和方法,形成科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全面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成绩,为正确使用和激励预备役军官提供科学依据。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是一个由评估主体、评估指标、评估标准、评估方法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系统,是对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的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概述了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构建和激励的理论基础,揭示了传统评价考核诸种弊端,提出了构建评估体系必须贯彻中心居中、合理分类,突出能力、重在实绩,目标牵引、有效激励,军地互利、融合发展的原则。在对预备役军官考评现状研究的基础上,融合构建绩效考评体系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了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完善了激励对策措施,并对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和激励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以某预备役旅汽车营预备役军官群体作为案例,对该群体的基本现状,包括学历层次、职务年限、年龄结构、参加军事训练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根据情况对评估指标有关内容进行修正。运用修正后的考评体系对所属预备役军官进行考评,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该考评体系的科学合理性和现实可行性。建立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不仅对于深化绩效考评理论研究、拓展预备役军官管理研究视野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指导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实践、提升预备役军官管理绩效和现行干部评价考核办法、推进预备役部队预备役军官管理方法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理论价值。
二、湖北预备役师首次组织预任军官述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湖北预备役师首次组织预任军官述职(论文提纲范文)
(1)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1.4 创新点与难点 |
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的理论基础 |
2.1 预备役部队在部队的发展与预任军官队伍建设 |
2.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
3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成就 |
3.1 预备役部队的任务与建设需求 |
3.2 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
4 江苏某预备役师预任军官队伍建设成绩、主要问题及产生原因 |
4.1 存在的问题 |
4.2 产生的原因 |
5 加强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的对策措施 |
5.1 推进依法治军 |
5.2 优化编配机制 |
5.3 规范训练考评 |
5.4 加强教育管理 |
5.5 强化政府作用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作者简历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2)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 |
1.1.1 确保预备役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的必然要求 |
1.1.2 确保预备役部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现实要求 |
1.1.3 确保预备役部队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内在要求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3.3 创新点 |
第二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理论及相关学科理论 |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论述 |
2.1.1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作用 |
2.1.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 |
2.1.3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
2.1.4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 |
2.1.5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途径 |
2.2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本体理论 |
2.2.1 现象与本质 |
2.2.2 主体与客体 |
2.2.3 原则与方法 |
2.2.4 载体与运用 |
2.3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1 教育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2 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2.3.3 传播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
第三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3.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质量分析 |
3.1.1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基础 |
3.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内容结构 |
3.1.3 调查问卷的质量分析 |
3.2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的成绩 |
3.2.1 现役军官具备较强的理论授课能力 |
3.2.2 预备役官兵参加理论授课态度积极 |
3.2.3 普遍使用互联网技术开展教育授课 |
3.2.4 相关指示决定和条令条例得到落实 |
3.3 当前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3.3.1 教育计划难制定 |
3.3.2 教育时间难保证 |
3.3.3 教育内容难整合 |
3.3.4 教育环境难构建 |
3.3.5 教育效果难体现 |
3.3.6 教育对象难掌控 |
3.3.7 方法手段难创新 |
3.3.8 预干能力难胜任 |
第四章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4.1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
4.1.1 政治生态重塑为创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4.1.2 组织形态变革为创新构建了科学的领导组织 |
4.1.3 信息技术应用为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平台 |
4.1.4 法规制度完善为创新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
4.2 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
4.2.1 长期和平环境带来严峻挑战 |
4.2.2 市场经济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
4.2.3 官兵成分结构带来严峻挑战 |
4.2.4 意识形态斗争带来严峻挑战 |
4.2.5 网络技术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
第五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理念创新 |
5.1 着眼信息网络深度发展,牢固树立互联网思维 |
5.1.1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用户意识 |
5.1.2 抓好分析预测,强化数据意识 |
5.1.3 实现技术共享,强化平台意识 |
5.1.4 注重资源整合,强化效率意识 |
5.2 着眼职能使命变化拓展,牢固树立强军胜战理念 |
5.2.1 深化党管武装教育,强化政治意识 |
5.2.2 深化国家安全教育,强化职能意识 |
5.2.3 深化国防法治教育,强化责任意识 |
5.2.4 深化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教育,强化备战意识 |
5.3 着眼增强教育时代性感召力,牢固树立大政工理念 |
5.3.1 军地党委统领,强化大局意识 |
5.3.2 部门齐抓共管,强化协同意识 |
5.3.3 践行群众路线,强化群众意识 |
5.3.4 增强业务能力,强化本领意识 |
第六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运行模式和指导方式创新 |
6.1 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依法施教 |
6.1.1 遵循“双重领导”的客观规律 |
6.1.2 遵循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客观规律 |
6.1.3 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
6.2 严密组织实施,抓好教育落实 |
6.2.1 抓好与“教”有关的工作 |
6.2.2 抓好与“学”有关的工作 |
6.2.3 抓好与“做”有关的工作 |
6.3 坚持基本制度,完善教育机制 |
6.3.1 计划制度 |
6.3.2 准备会制度 |
6.3.3 教育骨干培训制度 |
6.3.4 宣传日制度 |
6.3.5 检查考评制度 |
第七章 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手段创新 |
7.1 完善两种“隐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 |
7.1.1 把握人员集中时机,发挥军营文化熏陶作用 |
7.1.2 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群众性自我教育 |
7.2 改进三种“显性”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正面灌输中接受教育 |
7.2.1 发挥物质精神体制优势,实现部队家庭社会共育 |
7.2.2 注重增强课堂互动,改进灌输教育方式 |
7.2.3 把握时机主动作为,做好随机教育启发 |
7.3 健全三种“显性与隐性相结合”教育法,让预备役官兵在情感交融中接受教育 |
7.3.1 汲取社会媒体资源,做好新闻舆论引导 |
7.3.2 发挥军地网络优势,开展网络互动教学 |
7.3.3 做好典型挖掘工作,发挥激励警示作用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一) 预备役战士调查问卷 |
附录(二) 现役军官调查问卷 |
(3)湖北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军民融合式发展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队伍概况 |
1.1 组建背景 |
1.2 编组模式 |
1.3 军地职责 |
2 共建方式 |
2.1 突出军事化特点 |
2.2 地方项目支撑 |
2.2.1 移动通讯指挥平台 |
2.2.2 移动检测处置平台 |
2.2.3 移动后勤保障平台 |
2.3 军地技术支持 |
2.4 标志识别系统 |
2.5 日常培训训练 |
3 共建成果 |
3.1 执行军地演练任务 |
3.2 执行军地非战争军事行动和救灾防病任务 |
3.3 协助军队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
4 思考 |
(4)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内部控制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2 国内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2.3 军队内部控制的研究现状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3.1 研究内容 |
1.3.2 研究方法 |
1.4 本文创新点 |
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特点及现状 |
2.1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概述 |
2.1.1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涵义 |
2.1.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 |
2.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特点 |
2.3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与其他单位内部控制的区别 |
2.3.1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区别 |
2.3.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与同级别现役部队内部控制的区别 |
2.4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现状 |
2.4.1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单位层面现状 |
2.4.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业务层面现状 |
2.4.3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现状 |
3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3.1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
3.1.1 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
3.1.2 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
3.1.3 内部监督缺失 |
3.1.4 信息沟通不畅 |
3.2 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2.1 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 |
3.2.2 风险意识淡薄 |
3.2.3 内部监督缺少问责 |
3.2.4 信息系统建设缓慢 |
4 强化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议 |
4.1 明确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总体要求 |
4.1.1 预防腐败舞弊 |
4.1.2 保护资产安全完整 |
4.1.3 确保财务信息准确 |
4.2 强化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
4.2.1 制定能够准确量化的内控标准 |
4.2.2 加强风险管理 |
4.2.3 加强内部监督 |
4.2.4 推进信息化系统发展 |
5 研究结果与展望 |
5.1 研究结果与局限性 |
5.1.1 研究结果 |
5.1.2 本文局限性 |
5.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后记 |
(5)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缘起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1.2.3 研究评价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3.1 研究思路 |
1.3.2 研究方法 |
1.4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
1.4.1 研究难点 |
1.4.2 创新点 |
第二章 预备役军官选拔工作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2.1 基本概念 |
2.1.1 预备役 |
2.1.2 预备役部队 |
2.1.3 预备役军官 |
2.1.4 预备役军官选拔 |
2.2 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历程 |
2.2.1 我军预备役部队的发展历程 |
2.2.2 外军预备役部队的发展概况 |
2.3 理论基础 |
2.3.1 人才学基本理论 |
2.3.2 军队人事管理学理论 |
2.3.3 国防动员理论 |
第三章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现状分析 |
3.1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基本情况 |
3.1.1 年龄结构 |
3.1.2 文化程度 |
3.1.3 政治面貌 |
3.1.4 职务等级 |
3.1.5 来源渠道 |
3.1.6 地方任职经历 |
3.1.7 部队从军经历 |
3.2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存在的问题 |
3.2.1 选拔重视程度不够 |
3.2.2 选拔对象素质不高 |
3.2.3 选拔机制不够完善 |
3.2.4 选拔程序不够规范 |
3.2.5 选拔结构不尽合理 |
3.2.6 选拔人才效益偏低 |
3.3 陕西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选拔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3.3.1 选拔主体认识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好 |
3.3.2 选拔客体专业对口率偏低、科技含量不高 |
3.3.3 选拔条件不够细化、操作性不强 |
3.3.4 选拔方式陈旧、创新性不足 |
第四章 完善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对策思考 |
4.1 把握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基本要求 |
4.1.1 明确选拔标准 |
4.1.2 突出聚焦能力 |
4.1.3 严格规范程序 |
4.2 拓宽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渠道 |
4.2.1 立足省内军民融合优势,在更大范围选拔专业技术人才 |
4.2.2 着眼省内高新企业聚集优势,加大预编高科技人才的力度 |
4.2.3 借助省内科教资源优势,积极纳编地方专家学者 |
4.3 丰富预备役军官选拔的方式 |
4.3.1 公开式选拔 |
4.3.2 编组式选拔 |
4.3.3 集成式选拔 |
4.3.4 模块式选拔 |
4.4 完善预备役军官选拔的制度保障 |
4.4.1 科学搞好人才储备 |
4.4.2 认真组织岗前培训 |
4.4.3 完善诫勉淘汰机制 |
4.4.4 综合实施考评检查 |
4.4.5 健全选用长效机制 |
4.5 优化预备役军官选拔的环境 |
4.5.1 强化预备役军官履职的荣誉感 |
4.5.2 激发预备役军官参训的责任感 |
4.5.3 增强预备役军官价值的认同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预备役军官问卷调查 |
致谢 |
(6)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一、绪论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三) 相关理论基础 |
(四) 研究思路与内容 |
二、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
(一) 预备役部队的概念 |
(二)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内涵 |
(三)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的构成要素 |
(四) 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特点 |
三、广东预备役师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现状 |
(一) 基本情况 |
(二) 主要特点 |
(三) 预任军官队伍素质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效 |
四、预备役军官素质建设存在问题及原因的实证分析 |
(一) 调研情况说明 |
(二) 预备役军官层面存在的问题 |
(三) 预备役部队层面存在的问题 |
(四) 政府社会层面存在的问题 |
五、加强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的具体措施 |
(一) 坚持党管干部,强化组织建设 |
(二) 优化布局结构,科学配置人才队伍 |
(三) 着眼使命任务,改进教育培训手段 |
(四) 注重发挥优势,强化人员动态管理 |
(五) 完善政策制度,建立有效激励保障机制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7)预备役部队官兵的考核及激励对策研究 ——以某预备役部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国外预备役部队的职能任务范围不断扩大 |
1.1.2 我军预备役部队的定位、功能 |
1.1.3 预备役的考核及激励机制建设滞后于现役部队 |
1.2 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2 考核的基本方法与激励的基本理论 |
2.1 考核的基本方法 |
2.2 激励基本理论 |
3 预备役部队基本情况及人员考核现状 |
3.1 预备役部队基本情况 |
3.1.1 预备役部队人员构成 |
3.1.2 预备役部队的领导机构 |
3.2 某预备役团军官考核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
3.2.1 预备役军官考核常用的几种方法 |
3.2.2 某预备役部队推行预备役军官“军地联合”考核介绍 |
3.2.3 预备役军官考核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3.3 某预备役团预备役士兵考核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
3.3.1 预备役士兵考核的内容 |
3.3.2 预备役士兵考核的方式 |
3.3.3 预备役士兵考核的标准 |
3.3.4 预备役士兵考核存在的问题 |
4 预备役人员的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 |
4.1 预备役官兵的激励需求分析 |
4.1.1 实现自我价值的主观意愿强烈 |
4.1.2 渴望精神激励的需求旺盛 |
4.1.3 融入部队需求、社交需求强烈 |
4.1.4 加强福利保障的呼声很高 |
4.2 某预备役团人员激励现状 |
4.2.1 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的特点 |
4.2.2 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的基本功能 |
4.3 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的不足 |
4.3.1 忽视物质和精神激励的统一 |
4.3.2 存在激励的政策法规与激励方法手段偏离 |
4.3.3 忽视“内”、“外”激励的统一 |
4.3.4 违背“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 |
4.3.5 激励措施偏面化 |
5 预备役部队人员考核体系的构建及激励对策分析 |
5.1 预备役部队人员考核的基本原则 |
5.1.1 分类考核原则 |
5.1.2 考核过程客观性与公平性原则 |
5.1.3 考核结果差异化和公开性原则 |
5.1.4 全面反馈原则 |
5.1.5 奖惩兑现原则 |
5.2 预备役部队现役军官推行绩效考核 |
5.2.1 考核对象 |
5.2.2 考核标准 |
5.2.3 考核的组织方式 |
5.2.4 预备役部队现役军官推行绩效考核的优势 |
5.3 改进预备役军官“军地”联合考核的对策 |
5.3.1 加强地方性军官的考核参与度 |
5.3.2 提高预备役军官的考核现场参与规模 |
5.3.3 适当量化考核结果 |
5.3.4 建立预备役军官的考核反馈机制 |
5.3.5 建立预备役军官档案归档制度 |
5.4 完善预备役士兵考核的对策 |
5.4.1 完善士兵考核制度建设 |
5.4.2 提升预备役士兵参与技能考核的积极性 |
5.4.3 提高预备役士兵技能考核物质奖励水平 |
5.5 健全对预备役部队人员激励机制 |
5.5.1 注重满足预备役官兵的精神需求 |
5.5.2 注重解决预备役官兵的个人问题 |
5.5.3 注重物质激励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
(10)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与激励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1.2.1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情况 |
1.2.2 公务员绩效考评情况 |
1.2.3 教师绩效评估情况 |
1.2.4 高校行政管理干部绩效考评情况 |
1.2.5 军队指挥军官绩效考评情况 |
1.2.6 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情况 |
1.2.7 预备役军官激励现状 |
1.3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创新点 |
1.3.1 课题研究的内容 |
1.3.2 本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和方法 |
2.1 绩效考评的理论基础 |
2.1.1 军队管理学理论 |
2.1.2 绩效管理与绩效考评理论 |
2.1.3 绩效考评的主要方法 |
2.2 激励理论基础 |
2.3 预备役军官相关知识 |
2.3.1 预备役军官的定义、分类和选拔标准 |
2.3.2 预备役军官的发展历史 |
2.3.3 预备役军官的地位作用 |
2.3.4 预备役军官训练有关要求和主要训练形式 |
第三章 预备役军官职位特点和绩效考评现状分析 |
3.1 预备役军官工作岗位分析 |
3.1.1 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的界定 |
3.1.2 预备役军官职位说明书 |
3.1.3 预备役军官的素质 |
3.1.4 预备役军官职责 |
3.2 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现状分析 |
3.2.1 预备役军官常见的几种考核方法 |
3.2.2 当前预备役军官考评存在的问题 |
3.2.3 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四章 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 |
4.1 绩效考评体系的基本要素 |
4.1.1 考评的主体 |
4.1.2 考评的客体 |
4.1.3 考评的目标 |
4.2 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
4.3 绩效考评体系各项指标及其权重的确定方法 |
4.3.1 确定考评指标 |
4.3.2 确定考评指标的权重 |
4.4 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
4.5 绩效考评体系的运用 |
4.5.1 考评体系指标与权重的确定 |
4.5.2 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体系评分等级(分值)的划分 |
4.5.3 考评体系预备役军官总得分的计算 |
4.6 考评结果的反馈 |
4.6.1 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的原则 |
4.6.2 绩效考评结果反馈的方法 |
第五章 激励对策研究 |
5.1 激励的种类、原则和方法 |
5.1.1 激励的种类 |
5.1.2 激励的原则 |
5.1.3 激励的方法 |
5.2 预备役军官激励需求分析 |
5.2.1 个人成长进步需求 |
5.2.2 物质需要 |
5.2.3 渴求尊重的需求 |
5.2.4 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 |
5.3 考评结果应用与激励对策 |
5.3.1 将考评结果与预备役军官职务调整挂钩 |
5.3.2 将考评结果与预备役军官奖惩挂钩 |
5.3.3 将考评结果与预备役军官发放补贴挂钩 |
第六章 考评体系应用研究 |
6.1 案例背景 |
6.1.1 汽车营预备役军官基本情况分析 |
6.1.2 汽车营预备役军官年度训练计划及落实情况 |
6.2 特定环境绩效考评体系研究及实例验评 |
6.2.1 特定环境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
6.2.2 实例验证 |
6.3 考评实施与应用 |
6.3.1 对汽车营预备役军官考评的主要做法 |
6.3.2 考评结果运用于激励情况 |
结束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附录A:中国人民解放军团级以上指挥军官通用能力基本标准 |
附录B:某预备役师预备役军官岗位责任制 |
附录C:关于组织预备役营党委书记进行述职的意见 |
附录D:汽车营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方案 |
附录E:考评体系二级指标问卷 |
四、湖北预备役师首次组织预任军官述职(论文参考文献)
- [1]江苏某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队伍建设研究[D]. 王昊.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2]新时代预备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 李威.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3]湖北国家卫生应急队伍军民融合式发展探索[J]. 郑立国,唐之一,陈波,官旭华,徐军强.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017(07)
- [4]预备役师旅级部队基于财务的内部控制研究[D]. 刘贤哲. 东北财经大学, 2016(06)
- [5]陕西省预备役军官选拔问题研究 ——以陕西某预备役师为例[D]. 白建国. 西北大学, 2016(05)
- [6]预备役部队预任军官素质建设研究 ——以广东预备役师为例[D]. 马懿. 兰州大学, 2014(10)
- [7]预备役部队官兵的考核及激励对策研究 ——以某预备役部队为例[D]. 张晓宇. 江西师范大学, 2013(08)
- [8]“荆楚后备军”闻令而动[J]. 本刊编辑部,李芸,兰兰,徐应东,李锐,苏俊杰,周承强,王晓永,白宗强,庄兆博. 解放军生活, 2013(02)
- [9]用行动践行自己对军旗的承诺——专访湖北省预备役师某团政治委员夏忠银上校[J]. 宜夫,燕鸣. 赤子, 2010(01)
- [10]预备役军官绩效考评与激励对策研究[D]. 谭付明.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