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供电局昆区分局 014010)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电力资源已经为我国总体经济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在我国经济急速发展的趋势下,我国对于其他行业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电力系统逐渐从以往传统的人工模式转变为自动化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对自动化的抗干扰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抗干扰;技术
电力系统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结构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地位,其重要原因是因为电力能源是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发展能源之一,如果电力系统不能够正常运行,那么将会为我国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并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和经济财产带来损失。因此,需要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在运行工作中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本文对自动化的抗干扰技术进行分析,这种新型技术能够进一步增强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能。
一、影响自动化抗干扰的原因
(一)形成因素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电力设备受到外界的影响,那么干扰因素具有多种原因。其中,对于信息采集过程中的信号接收装置将会受到信号原因的影响。根据自动化电力的影响可以显著表明,干扰因素具有两个方面: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上述两种干扰形式一般会同时造成干扰现象的发生,并会加剧干扰的程度。特别是一些依靠电磁场接受信息的装置将会出现干扰程度的加深的现象。这种干扰方式将会表现为:对电力系统的电波频率较大、幅度较大等现象,将会为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造成直接的影响和干扰。
(二)电源回路
根据自动化的电力工程运行可以清楚的看出,一些干扰因素的形成具有必发性。上述因素如果持续较长时间,那么电源回路将会出现严重的问题。总的来说,将会对电源回路造成后台管理不善以及主控机子的问题发生。这就会直接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较为严重的情况将会直接出现系统死机的现象,若不进行及时的修理和维护,将会直接造成电力系统瘫痪,因此,影响电力系统的另一大因素便是电源的回路状况。
(三)数字电路
如图一所示。电力系统在进行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闭合开关的输送会受到严重一定的影响。甚至会出现电力系统的隔离开关受到阻塞以及短路等现象。或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缝合器的连接问题。在受到客观原因的影响下,需要及时制定有效的解决方案,做到误差的降低和减少。除此之外,数字电力的内部结构也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出现程序出错等问题。在具体的计算期间,需要根据实际的运行状况予以功能的有效发挥。
图一 抗干扰技术应用于数字电路示意图
二、抗干扰技术的具体应用
(一)抗静电应用
在采取多次的试验和尝试后,在电力系统中装设自动化设备,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每一系统内部的结构细节进一步细化,特别处于静电的放射状态下,静电的电力磁场发出信号时,将会造成电力系统运行的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严重影响了其内部系统的整体使用功能。所以,需要从静电技术的多方面予以研究,将会使其能够发挥巨大功效。首先,需要采用金属板性质的机箱板面,由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不需要采用插件式的机械设备,可采用整个金属板面或者是通过整体的金属外壳,形成完整的金属板面的运行方式,并且能够降低插件式面板所带来的干扰。通过金属板面与机箱表面的连接方法,能够有效实现金属外壳以及金属板面的内在功效,并设置相应的接电线路;其次,可以通过金属板面上安装闭合开关、按钮以及信号提示灯等,都可以做到将静电传输到其他设备中,因此,需要在需要的时候,通过装置的设立尽量将其少量放入到金属板面上,特别是对于液晶设备而言,需要在此基础上采用安全软件的方式来加强防护力度;最后,完整覆盖板面的具体应用。通过对于板面薄膜的应用对其进行完整的设计和规划,这样能够有效减少信号提示灯、闭合开关以及其他按钮等被覆盖的程度,并且能够有效阻隔发电设备发出的干扰信号。
(二)提升抗干扰力度
在提高设备自身的抗干扰力度的过程中,其主要采用对设备本身对于电磁波的敏感程度降低的方法,从而做到减少干扰源获取的目的,并能够及时从被干扰的状态下恢复正常运行,特别需要注重的是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设计的方法,其中包括设备硬件抗干扰以及设备软件抗干扰,通过采用大量的cpu结构形式,并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应用在设备硬件的每一个装置上,采用自动化技术手段的恢复效用,在对软件的整体保护过程中,同时予以另一种保护措施,做到与发电设备、电路设计以及印刷版面的结合应用,注重对于发电设备抗干扰能力的提升力度,减少电磁波信号对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
(三)管理程序的应用
抗干扰技术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其中对于平时工作的管理方面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项目,由于抗干扰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需要使用规范化的管理模式。首先需要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优化分配,使得每一个操作人员能够清楚的明白自己的工作职责和义务,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对于操作人员予以合理分配后,需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专业性质的培训和学习,以达到提高整体操作人员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的目的,在进行设备操作过程中能够予以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和措施;其次,需要对电力保护系统进行相应的台账装置,该项装置的设置目的能够随时对发电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及时而又全面的检查和检测,其中主要检测的内容为信息参数以及其他各类指标,以及设备在出现运行故障时所得到的故障参数等,能够实时掌握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以达到保证发电设备能够稳定运行的最终目的。
结语:
伴随电力系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为了能够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对电力系统的具体应用中予以一定的新型技术。自动化的抗干扰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发电设备出现其他异常问题的几率,极大程度提高了发电设备运行稳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宏平.浅议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1).
[2]张虹,常换梅,张海燕.浅谈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0).
[3]王锋.抗干扰技术在电力自动化装置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9).
[4]马志超.浅谈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
[5]杨金全.浅谈电力自动化抗干扰技术的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12).
论文作者:赵冠清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30
标签:抗干扰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将会论文; 技术论文; 干扰论文; 电力论文; 过程中论文; 《电力设备》2016年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