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研究--以固定资产教学为例_会计论文

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研究--以固定资产教学为例_会计论文

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研究——以固定资产教学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研究论文,为例论文,固定资产论文,判断能力论文,会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具体案例说明会计教学,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如何基于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

       一、引言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及其他相关人员对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准则和其他相关规定,结合事件性质、特点和经济实质等,所做出的判断和决策。会计也是一项充满判断的挑战性工作,一方面,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会计环境日益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交易和事项日益增多,需要会计人员做出选择和判断;另一方面,以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准则涉及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如,确定会计政策、运用会计估计、对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列报等。许萍和曲晓辉(2005)认为职业判断能力是衡量会计人员业务是否胜任的重要因素。会计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会计职业判断的思路、提高其职业判断能力(栾甫贵,2013)。会计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职业判断能力的训练和提升显得十分重要。刘国武等(2005)认为将批判性思维引入会计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重要。张国华等(2007)对高等院校会计职业判断教育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灌输式教育,轻职业判断能力培养;重专业能力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重课堂教育,轻实践环节教育;重对教学对象的教育,轻教学资源的培养等问题。刘永泽和池国华(2009)认为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这不利于对学生专业判断能力的训练。

       近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教育委员会开始探索会计教学新模式,即基于概念框架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教学法,以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杨有红等(2005)认为引入会计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谢合明等(2012)认为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校地合作模式是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有效途径。何玉润等(2013)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教育的实地调研,发现美国大学的会计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宽广的能力和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纯粹的会计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大量的平时作业、频繁的小规模测验、深入细致的案例教学、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组织有序的实践活动、形式多样的专业研究项目等,充实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果。许燕(2013)提出会计教学应摒弃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转向“教”与“学”并重,由告知结果转向过程训练,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其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综合素养。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训练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摆在会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

       二、传统会计教学局限

       (一)注重借贷做账技术,不注重会计职业判断 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侧重于会计分录和借贷记账技术,专注于经济交易和会计事项的处理,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教学方法落后于实务需要。当前,会计信息化得以普遍实施,会计记账的功能已经大大弱化,在实务工作中会计职业判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财务会计人员的职业价值重心在职业判断,而不是借贷记账技术。因此,会计课堂教学必须调整灌输知识的填鸭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热情和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二)注重业务处理,不注重交易或事项与财务报告的联系 财务报告是会计核算的最终产品,是信息使用者了解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载体。在西方国家会计教材的撰写和会计课堂教学过程中,财务报表是核心内容,处于主导地位,是贯穿业务处理始终的逻辑主线。而国内的会计教材和会计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交易或事项为逻辑线索,注重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不注重交易或事项与财务报告的联系。任何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都直接或间接地与财务报告相联系,如,开发支出如果资本化会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如果费用化会影响利润表中的管理费用和利润等项目。又如,售后回购交易如果确认为销售,直接影响利润表中的收入和利润等,如果确认为融资,则直接影响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等项目。因此,在会计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各类交易或事项与财务报告的联系。

       (三)注重数据处理,不注重数字代表的经济现象与经济实质 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将经济活动产生的各种数据转换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用会计数据反映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结果。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就数字论数字,注重数字和数据处理,不注重数字代表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实质。如,在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花不少时间和精力去讲各种折旧方法的计算,而不把折旧的本质、影响因素、折旧对资产计价和报表的影响等内容讲透,导致很多学生过多地关注折旧的计算过程,而不清楚折旧所代表的经济现象和经济实质。

       (四)注重讲授怎么做,不注重讲授为什么 “知道怎么做”和“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学习的两种不同境界。传统的会计教学注重教授和示范学生怎么做,如,怎样编制会计分录,如何计算折旧,编制会计报表等。而很多学生对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和概念基础却不清楚,导致学生理解肤浅,无法应对未来工作中所面对的复杂会计问题。而随着会计准则的不断更新、内容不断丰富与日趋复杂,传统教学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使学生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才是教学过程应达到的境界。

       三、基于学生职业判断能力训练的会计教学改进

       (一)How & Why并重 教学不能只教会学生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知其本质及产生原因。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模式,应当以How & Why并重。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知道结果,更要让学生知道结果的形成过程;不但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更要弄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学生不但要清楚具体交易或事项的会计处理,更要理解这样做的原因和依据,理解数字背后的经济内涵和实质。实施How & Why并重的教学模式,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课前可以先让学生预习,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学习,让学生自己主动去探索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教师应多提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发散思维。以How & Why并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二)以问题为导向,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参与者和合作伙伴,而不是被动的听受者。理想的教育过程应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过程,优秀教师不但要善于答疑,还应善于激疑,使学生“于无疑之处生疑”,促使他们动脑筋、想问题。这样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又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专业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互动式教学是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途径,互动式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既能面向全体同学,又能顾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的评价既要积极肯定,又要能够指出不足和需改进之处;点评时,陈述清晰准确,意义连贯,措辞恰当,语速适度。

       (三)注重培养学生联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进行系统思维的能力 思维方式实际上是各种概念的组合方式和运作形式。概念既是人类思维的形式,又是人类认识的成果。任何概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零星碎片,而是存在于一个相互联系、彼此支撑、逻辑一致的概念框架中。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由一系列说明财务会计并为财务会计所应用的基本概念所构成的理论体系,包括财务报告目标、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财务报表要素、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会计原则、会计假设及限制性因素等。财务会计概念框架能够说明和评价财务会计及财务报告的性质、功能和局限,能够评估现有会计准则、指导和发展未来会计准则。系统思维要求对事情全面思考,不只就事论事,要把结果、过程、影响因素、过程优化及对未来的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考虑。系统思维能使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更全面、更深入,具备系统思维是逻辑抽象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强的集中表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是引导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的最高层次的依据,联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组织教学能够使学生在更深层次上更全面地认知和理解会计,是启发会计学专业学生进行系统思维的“思想宝库”。

       (四)引入案例教学 为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多引入案例教学,选取合适的教学素材,让学生通过案例背景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和讨论,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进行评述和归纳总结。案例教学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研讨,相互启发、教学相长,深刻理解教材内容,完成教学任务。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析,可以促使学生将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应用于具体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具体情境中,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想达到案例教学预期的效果,教师必须精心策划,认真组织。如,素材的选取是否典型和具有代表性,学生分组是否考虑性别、性格等结构因素,教师的补充和点评是否具有针对性,如何鼓动内向的学生多发言,如何提高课堂调控能力,做到收放自如等。教师在运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案例素材的选取应精心准备;强调学生课外提前阅读和理解案例资料;安排学生分组讨论案例;留给学生课堂展示和汇报讨论结果的时间和机会;教师应对各组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和补充,对案例讨论的成果进行总结。

       (五)训练学生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体现。在传统会计教学模式下,由于课堂信息量很大,讲课内容全面,导致很多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会计学专业很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后创新力不足,思维过于死板,要改变这种局面,会计学教师应努力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疑问和矛盾是引发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逆向分析或在具体情景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激活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问题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通过质疑问难,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这些问题面前自求自得,探索思悟。可采用提问法,直接将问题摆到学生面前;或用激情法,间接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热情;或用演示法,使学生因惊叹结果的微妙而去推论其原因所在;或用故错法,让学生在笑过之后再反思其中的乖谬;或故意留有余地,由学生发挥等。

       四、基于职业判断能力会计教学运用:以固定资产教学为例

       (一)固定资产初始确认的教学 固定资产确认是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交易或事项,作为资产项目列入资产负债表的过程。

       (1)固定资产定义。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预计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有形资产。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目的不同,确认可能不同。如果企业将房屋用于生产经营,则属于固定资产。如果是已出租的房屋,则应当分类为投资性房地产;而房地产公司持有以备出售的房屋,则属于存货。教师在讲解完固定资产定义后,可以不断地抛出问题,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此处可以提出如下问题:单位价值较高为什么没有包括在固定资产定义中?安全和抗灾设备是否符合固定资产的定义?购置计算机硬件所附带的、未单独计价的软件是固定资产还是无形资产?备品备件和维修设备是存货还是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能否确认为固定资产?取得所有权的土地如何确认?农场的菜牛和奶牛应该如何确认?汽车厂商生产汽车轮胎用的模具是存货还是固定资产?等等。

       (2)固定资产确认标准。固定资产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加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或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此处可以设计下述问题:“很可能”是什么含义?如用概率量化“很可能”应怎么表示?为什么说资产的本质是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流入?如何判断固定资产包含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为何用“可靠地计量”而不用“准确或精确地计量”?既无使用价值又无转让价值的设备能否确认为固定资产?等等。

       (二)固定资产初始计量的教学 计量是会计的核心职能,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选择被计量对象合理的计量属性,确定应予记录或列入有关财务报表项目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在很多情形下依赖于估计、判断和估值模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为会计人员正确地运用会计估计、职业判断和估值技术等奠定了理论基础。在固定资产计量的会计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联系概念框架引导学生恰当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1)计量单元。计量单元是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如,企业自建写字楼,部分出租部分自用应如何计量?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如自用与出租能够明确分割的,自用部分应按成本计量确认为固定资产,出租的部分应确认为投资性房地产,可以选用公允价值计量。此处教学教师可以设计情景素材,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如:以火车机车为例,是整体作为一项固定资产计量,还是作为多项固定资产计量?动物园计量观赏用的大象时,是每头单独计量,还是按一群进行整体计量?动物园计量观赏鸟时,是每只单独计量,还是按一群进行整体计量?图书馆是怎么确认和计量图书的?企业在自己仅有使用权的土地上建厂房,土地使用权和厂房的寿命明显不同,企业应如何确认和计量?对于固定资产减值,企业是按单项资产,还是按一组资产进行减值测试?等等。

       (2)初始计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主要是确定固定资产取得时的成本。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有多种,包括外购、自建、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和融资租赁等。企业取得固定资产的方式不同,成本构成也不同。固定资产成本构成的基本原则是企业为使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的、必要的支出。有学者认为成本计量不涉及职业判断,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理解。教师在讲授完基本原则之后,可以设计案例资料、情景素材和相关问题,引导学生利用基本原则和专业知识做出职业判断。如,一揽子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初始计量?购买固定资产时超过正常信用期限付款的,为什么要用现值计量?对自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归集应从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候暂停、什么时候再开始、什么时候终止?固定资产建造期间的相关利息、意外损失、正常停工损失、非正常停工损失、相关税费等能否归集进入固定资产成本?设备调试成功后的员工培训费用能否进入固定资产成本?设备试运行期间的支出和收入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怎样判断固定资产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已经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其成本如何确定?接受政府无偿划拨的滩涂或荒山如何计量?接受捐赠的、没有捐赠发票的固定资产如何计量?确认了预计弃置费用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初始计量?预计的弃置处理义务发生变动的,应如何进行处理?等等。

       (三)固定资产后续确认与计量的教学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主要包括折旧的计算和维护、修理、改良、扩建等支出的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的教学。固定资产折旧教学的关键是要清楚地讲解折旧的概念、目的、性质、特征、计算依据和计算要求等,折旧方法和计算过程可以不作为重点。随着时间的延续和不断地使用,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被逐渐消耗,其未来服务能力会降低。折旧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的要求,对固定资产价值消耗的计量,是将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按一定的标准系统地分摊于其预计有效使用期限内的过程。折旧的性质属于成本的分配手段或分摊过程,计提折旧与固定资产的重置没有联系。折旧的计算应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转移和使用价值损耗特点,不但要反映其有形损耗,也要反映其无形损耗。教师可在此处设计的案例资料、情景素材和相关问题有:作为固定资产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为什么不提折旧?划分为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为什么要停止计提折旧?影响固定资产应提折旧总额的因素有哪些?影响固定资产年折旧额的因素有哪些?预计固定资产净残值时是否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固定资产预计有效使用期限是否只能用时间来表示?可选的折旧方法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实务中各种方法分别适合哪些类型的固定资产?一台设备有多个组成部分,而各组成部分又具有不同的预计使用寿命,应如何计算折旧?折旧方法的改变为什么应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折旧方法的选择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什么影响?等等。

       (2)固定资产减值的教学。当固定资产包含的预期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时,表明资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确认资产减值损失,并将资产账面价值减记至预计可收回金额。预计可收回金额是指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减去预计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较高者。从性质上看,减值和折旧没有本质区别,两者都是将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确认为费用。减值计提的依据是权责发生制,不能用稳健原则来解释,这缘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正在去除稳健性,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联合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中没有涉及稳健性原则。与折旧会计一样,固定资产减值也涉及大量的会计职业判断。教师应注意联系财务会计概念框架,通过案例设计、情景素材和相关问题等,训练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与该处教学相联系的问题有:固定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理解预计可收回金额的定义?为什么银行存贷款利率大幅提高可能引起固定资产减值?如何进行固定资产减值测试?为什么说公允价值是一种基于市场的计量属性?如何定义资产组?如何将资产组的减值损失分摊于各单项具体资产?在计算固定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计量结果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折旧或减值的计提对当期和未来期间的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等等。

       (3)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教学。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包括日常维护、修理修配、增添更换、改良扩建等,这些支出在会计上有费用化和资本化两种处理方法。此处会计教学的重点是讲授后续支出何时费用化,何时资本化。维持固定资产现有性能,使其保持正常可使用状态的支出应予以费用化;能够提升固定资产性能(如提高效率、增加产量、延长寿命或降低成本等),预期能够带来更多经济利益流入的支出应予以资本化。相关主题有:经营性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改造支出应如何确认?后续支出资本化后,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超过其预计可收回金额部分如何处理?房屋、建筑物的装修支出该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在固定资产的改良改造支出中,被替换部分的资产价值如何处理?在固定资产改良改造期间折旧如何计提?在固定资产发生改良改造支出之后折旧如何计提?等等。

       (四)固定资产终止确认与计量的教学 当固定资产因报废、处置、盘亏、毁损、对外投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及债务重组等原因退出企业时,需要进行终止确认。终止计量可能涉及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减值准备、残值或变卖收入、清理费用和相关损益的计量。已提满折旧仍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停止计提折旧,暂不进行固定资产终止的确认和计量。此处教师可重点围绕固定资产终止确认的条件和终止计量组织教学,可以用来提问、设计案例和情景素材的主题有: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应如何计量?固定资产的处置损益为什么计入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而不计入营业收入或营业成本?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如何计算其账面价值?因为固定资产的弃置义务,已确认了预计负债的企业,在终止确认时,实际发生的处置费用与预计负债有差异时,应如何进行会计处理?等等。

       (五)固定资产列报与披露的教学 固定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要资产,是企业盈利的主要来源,相关信息对信息使用者具有重要的决策价值,企业应在财务报表及其附注中详细披露固定资产相关信息。此处教师可重点围绕固定资产的报表列报和附注披露组织教学,可以用来提问、设计案例和情景素材的主题有:表内列报和附注披露有什么区别?固定资产的哪些信息必须在表内列报?固定资产的哪些信息必须在附注中披露?固定资产的附注披露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固定资产的表内列报必须结合附注披露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完整信息?持有待售的固定资产为什么需要单独列报和披露?等等。

       五、结论

       职业判断能力是合格会计人员的必备素质,教师在会计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笔者首先分析了传统会计课堂教学的局限与不足,然后对传统会计课堂教学进行了改进,并以固定资产会计教学为例,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引领会计教学,通过问题导向、互动式教学、案例分析、情景教学等方法,详尽地演示了培养学生职业判断能力的教学过程。

标签:;  ;  ;  ;  ;  ;  ;  ;  ;  ;  ;  ;  ;  ;  ;  ;  ;  

基于职业判断能力的会计教学研究--以固定资产教学为例_会计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