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新模式_数学论文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新模式_数学论文

开放型——数学教学的新模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开放型论文,新模式论文,数学教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开放型教学的意义

开放型教学是一种旨在打破传统封闭型教学模式,加强各科联系,课内外联系,校内外联系,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情况下,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它体现在数学教学中是指开放性问题的设制上。具体点讲:只给出问题的条件要求解题者自行探索,可以获得各种结论;或只给出问题结论,要求解题者自行研究结论成立具备的条件;或者对已给条件作出某种增删,要求解题者自行归结出原先给定的结论的相应变化;对已给的结论作出某种改变,要求解题者自行推断原先给定条件的相应变化。开放型教学模式它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数学教学新模式的要求,是人们站在新时代历史的高度上对数学教育改革的新探索。它有利于克服当前数学教学要求同一体,学生厌学,产生大量差生而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弊端,有利于调动学生探索热情,激发学生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2 构建开放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2.1 人的发展学说为构建开放型教学模式提供了方向

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可以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需要,具有健康个性的社会主义新人。

2.2 社会发展为开放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必然要求

党的十五大报告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必须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学校培养人才应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教学模式必须走向21世纪,培养具有参与精神,有吸收新事件的开拓型跨世纪人才。

2.3 素质教育理论为开放教学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的理论中明确指出未来学基础是发展方向。办教育,从事教育改革一定要有未来观,未来感和未来意识,教育必须由注重经济的传统教育向注重信息知识的未来教育转变,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培养内向型,书斋型人才的局面,转向培养既关心现实,又关心未来。有深谋远虑,为未来铺路,为后人造福的外向型人才,培养勇于进取,善于创造,具有极强的应变能力的人才。

2.4 数学本身的要求为构建开放型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现实依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思维品质素养是“数学素养”的基本内容之一,是数学教育观念更新与时代发展所赋于数学素质教育的新使命。它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培养跨世纪的人才,最主要的是要培养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表现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重新发现,这种能力的培养要借助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归纳猜想,类化能力的提高。数学教学中设置开放型题目正是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由于这类问题的已知和结论部分仅指出一个探索方向,需要在解题时更多地独立思考和探索,对条件(或结论)进行大胆的合理猜想,无疑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是有益的。

3 开放型数学教学的实施

在实施开放型教学时,常采取在新课的引入、课堂结构设计、习题或例题的延伸处理、课外作业、作业批改和考试等方面采取不同形式,设置开放题,开展开放型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难怪乎有“数学贵在引导,妙在开窍”之说,这里仅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加以具体说明:

3.1 有开放性问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

认知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生最直接意识到的学习动机,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兴趣为起点,而产生倾向则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动因。为此,在新知识点的引入,一节课的开始,要“带着兴趣,带着问题”,这就如蓄势待发。笔者在教学《代数》第三册的“增长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引入中采取一开始就编了一道开放性问题。题目为:“因买房时资金短缺,老王向银行贷款8000元(年利率为1.02%,以季度记息),时隔了半年,他手中有了8000元,想拿去存个定期(年利率为1.02%,以一年期记息),请同学们帮老王算一算是存款好还是还贷款好?”问题一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就连平时最不爱动脑筋的同学也积极思考,参加了讨论,随着问题的开展,教师引出教学内容——增长率应用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使学生自然地获得数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开展创造性探讨。

3.2 课堂结构设计中融入适当的开放性问题,有利于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

在课堂结构设计中想方设法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想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流畅、创造性精神涌动”的最佳情境。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提倡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疑、敢动手操作、敢于探索。常采取“出声想”、“编变式题”、“分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形式,教师在帮助学生解疑时要善于、要敢于暴露思维过程,营造一个开放的情境,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一节时,采取的形式见下:

师:“请回忆小学中所学到的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度?”

生:“180度;”

师:“想一想,除此之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动手量三个角,再相加”(学生中七嘴八舌,好不热闹,通过学生动手量角,相加而得出前面结论);

师:(引导学生回忆小学教师的方法实质是将三个角“搬”在同一顶点)“怎样作辅助线并说明理由?”

生:(学生中开始又热闹起来,围着“搬角”这一目的,在练习本上开始了画图。作辅助线的活动,同桌,前后几个同学围成一团,商量对策。)

师:(通过巡视,适度加以引导,充分肯定辅助线在学生笔下的进展,通过引导后,小结辅助线的作法,并规范化,提出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要笔录证明过程。)

生:(同方组成合作组,相互切磋,完成证明过程。)

师:(板书证明过程,并时时站在学生的立场,暴露可能出现的思维方式。)

通过“放开”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突破“陷阱”,参与到这个定理的形成过程,效果相当好。

3.3 习题、例题的引伸开放化,为学生提供想象的空间

一节课,一个知识点如何结束,大有讲究。我们应明确到:教师在上课的最后让学生“突发奇想,畅发疑问”,或由教师提出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带着激情、带着悬念、走向课外”,不仅仅是为了巩固课内知识,更重要的是将课内活跃的思维,涌动的创造精神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现实生活和生产实践中。如我在教学《几何》第二册P[,179]例1“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四条边的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在课后练习中,设置了这样一道开放性问题:请思考,(1)顺次连结等腰梯形(菱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分别是什么图形?(2)原四边形与新四边形在周长与面积上有什么关系?(3)新四边形的形状取决于原四边形中的什么元素,其关系又是什么?

3.4 作业形式多样化,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在作业处理上,常常是件伤脑筋的事。究竟该练多少,练了多少,练些什么?怎样才能减轻学生的负担呢?我认为:根据义务教材的编写特点以及大纲中对学生中不同层次的要求,实行作业弹性化,不搞一刀切的开放式作业法。对于中、差生选作基础题,对于中上等生做较难的题作业度由学生自己进行调节,打破以往全体学生统一作业化的模式,使学生根据实情进行选择:(关于这一点必须经过长期训练逐步实现,针对毕业班来讲,此法更适用)对于作业的批改可逐步放手让学生自批,互批等形式,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起到反馈作用。

总之,在实行开放型教学中,需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切实体现“教师引路”与“学生找路”在分析解题中的各自优势。做到放中有导,导中有放。导放适中,导放结合,处理好彼此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编拟开放型题目时,做到要落实到知识点上,注意将知识点串成线,要照顾知识面同时还要把握学生发展水平,克服那种无止境,或保守,封闭型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学生的创造力也才会有机地得到发挥,收到开放的目的。

标签:;  ;  ;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新模式_数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