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
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思考
● 李天顺
【摘 要】 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是特殊教育的目标,对特殊教育意义重大。在“办好特殊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应成为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指导中心,承担战略大后方、战役预备队、战术战法参谋部和系统联动总协调的职责。
【关键词】 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特教学校
一、深刻理解融合教育的广泛内涵
(一)融合是特殊教育的目标
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就教育提出的目标是: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国际特殊教育的基本发展趋势,是越来越走向融合,越来越强调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促进他们的个性化发展。培养残疾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成为各国发展特殊教育的共识。
我国特殊教育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党的十九大要求“办好特殊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李克强总理曾对一位在特殊教育战线工作了25 年的特教教师说,“这些孩子虽然不多,但我们一个也不能落!”“你们做的事情功德无量”,并要求“进一步重视做好残疾人工作,拿出更实、更有针对性、更具人文关怀的措施,推进解决各类残疾人群在身体康复、教育就业、权益保障等方面存在的困难,让他们更多感受到全社会的温暖”。党和政府如此重视特殊教育,正是为了让残疾人更加充分地融入社会。
在2014 年初召开的全国特殊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刘延东副总理指出,中国特色特殊教育的改革发展,有五个“必须”:一是站位。必须站在国计民生的高度、站在社会文明进步和公平正义的角度,把发展特殊教育摆上重要位置。二是统筹。必须统筹规划特殊教育改革发展全局,优先保障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逐步健全特殊教育体系。三是融合。必须牢固树立融合教育理念,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培养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四是特办。必须坚持特教特办,全面落实政府责任,完善投入保障机制,给残疾孩子更多关爱。五是教师。必须不断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可见,“融合”关系到残疾学生的终身发展,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我国特殊教育近年来的改革,正是在努力保障让残疾人高质量地融入社会。
叙利亚已成为地缘政治冲突的焦点地区,不适合开发新的长期投资项目。因战争破坏而中断、在局势缓和后需要重启的项目,要视再投资风险及经济评估结果再进行决策。中国石油企业可寻找技术服务和油田工程建设周期短的项目,规避地缘政治变化造成的潜在投资风险。
(二)融合是一种教育理念
(2)401浓缩机。此处系统能力按水量计算,由表3可知,401浓缩机入料水量为1 785.05 m3/h,设计所选设备的负荷能力是1 413 m3/h,则需要的设备台数为:1.25×1 785.05/1 413=1.58,即应在原来基础上再加1台浓缩机才能满足现有生产需求。
特教学校不应是隔离的状态,而应是联通社会的平台。在“办好特殊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要重点完成好以下几大任务。
③教师设计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包括如何建构学习社区,如何对班级学生进行分组,如何设置项目活动中的角色扮演,等等,目的是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集体智慧的发展。比如在教学异步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控制电路时,将某一班级学生分成两小组,一个小组学生充当教师的角色,提出问题:异步电动机的正转和反转控制中应考虑实施哪些保护?另一个小组学生通过协商给出保护措施的答案,同时,两个小组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三)融合对特殊教育意义重大
只有对普通教育有足够的了解,进而具备相应的融合教育素养,特教教师对残疾学生在普校的学习才有发言权,特教教师与普校教师的对话才有了平台,特教教师才能在普校的融合教育中更好地发挥指导作用,进而实现学生在特校和普校之间的转衔。
普教教师不够了解特教,在过去常常被认为是随班就读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然而在这一过程中,要提高随班就读质量,特教教师同样需要更多地了解普通教育,提升融合教育素养。
同时,融合教育也已经成为评价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评价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普及率、学校建设、课程与教材、教师队伍与研究队伍等。当下,优质的融合教育,如在校学生中残疾儿童少年所占比例、融合教育普及程度、优质融合教育学校的普及程度等,同样成为区域特殊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融合教育或者称全纳教育,是20 世纪90年代国际上逐渐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强调学校应接纳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学习,不分种族、国籍、性别、身份、地位、贫富,反对歧视和排斥。主张通过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需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教学校发展的重点任务
An on-chip bias circuit for the W-band SiGe HBT power amplifier is proposed in this work. This bias solu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improving the output power of the power amplifier, temperature insensitivity, and smooth controllability.
第三,从上图我们还可以知道,建安时期文人在诗歌中喜欢情感基调悲哀或者清厉的词,如“悲风”、“哀弦”、“清歌”、“悲声”、“清琴”等让人情感低落的词,在逯钦立先生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涉及魏这一段的诗歌,凡讲到鸟声皆是“哀鸣”,凡涉及歌,皆为“清歌”,没有艳丽的词汇,风也是“秋风”,还喜用“箫箫”、“肃肃”,“萧瑟”等词,就算没有乐曲的陪伴,也营造出悲凉的气氛,在乐曲的渲染下更是如此。
(一)特殊教育学校要成为区域推进融合教育的中心
进入新世纪后,我们实施了新中国最大规模的特教学校建设工程。工程论证的主要依据,就是要将特教学校建成区域特殊教育的中心,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国家明确要求:特教学校的教师编制标准,要充分考虑对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巡回指导的需要;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生均经费按特教学校的标准拨付。面对当下融合教育的大发展,特教学校要逐渐成为区域融合教育推进的中心,承担战略大后方、战役预备队、战术战法参谋部和系统联动总协调的职责,这是特殊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二)要正确处理好特校课标和普校课标的关系
要实现融合教育,从教学层面看,需要首先实现普特课程标准的融通。特教学校课标所秉持的原则为: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促进残疾学生全面发展;坚持一般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妥善处理好特教学校课程标准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的关系,既与普通学校课程标准相衔接,又充分体现特殊教育的特点和独立性;坚持遵循残疾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发展规律,充分考虑不同类型残疾学生的多重需要,突出残疾学生的潜能开发和功能补偿,着力促进残疾学生更好融入社会。
特校课标和普校课标在多个方面具有一致性:在框架结构、编写体例和用语风格等方面,和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保持一致,以体现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整体性和规范性;在思想性、政治性和重大原则等方面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严格保持一致;在加强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以及落实中央关于革命传统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教育等方面,向普通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看齐,并结合不同类别残疾学生认知规律,将有关要求进行科学转化;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相关研究同步,参考义务教育三科部编本教材的成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等要求;盲校、聋校有27 门课程与普通学校课程名称相同,这些课程以普通学校课程标准为参照,根据残疾学生的特点,对培养目标进行了调整,对相关内容进行了增减,对教育教学有关要求进行了转化、细化。
融合教育理念引入我国后,与我国有教无类的传统理念相契合,对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残疾人教育条例》就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基于残疾的教育歧视。”
(三)要提升特教教师融合教育素养
融合教育理念也推进了特殊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教学内容、方式,考试评价的要求、形式等,都要以残疾学生为中心来设计。同时,也更加关注随班就读的支持保障体系建设,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谋划,如生均经费、编制标准、资源教室等相关标准或政策,已经在逐步向融合教育倾斜。另外,融合教育的发展,还带来了全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支持,全社会更加理解残疾人、接纳和懂得融合教育、尊重残疾人受教育的权利。
当前,在普通教育领域也确实有很多前沿热点问题值得特教工作者高度关注,如信息素养、信息化,学生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改革、课程标准修改,高考改革、中考改革,五育并举、全面发展,随班就读学生、送教上门的学生等。
融合理念首先带来的是入学方式的变革,催生了“普通教育方式优先”的原则。新修订《残疾人教育条例》强调,要依据《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明确强调要“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就近就便,优先安排在普通学校,全覆盖,零拒绝,已经成为我国推进融合教育的重要基础性保障。
三、特教学校走向未来面临的挑战
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特殊教育的发展描述如下:坚持统筹推进,普特结合。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全面推进融合教育。普通学校和特殊教育学校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相互支撑。坚持尊重差异,多元发展。尊重残疾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提高特殊教育的针对性。促进残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他们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坚持普惠加特惠,特教特办。普惠性教育政策和工程项目要加大支持特殊教育的力度。根据特殊教育实际,专门制定特殊的政策措施,给予残疾学生特别扶助和优先保障。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发展特殊教育的责任,加强省一级对特殊教育的统筹。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互配合。
作为融合教育的资源中心和指导中心,特教学校未来将不断面临新的课题和挑战:
将有更多类型的特殊需要学生被纳入特殊教育的视野,特教学校需要做好课程、资源和适切性教育教学的准备。例如,自闭症、多重残疾、脑瘫等,已进入特殊教育的视野,但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储备依然不足;学习障碍、情绪障碍、阅读障碍等,还没有普遍纳入特殊教育的关注视野,我们的准备基本仍是空白。
最后,知识产权评议是优化财政性资金资助的科技项目和科技成果管理的核心装置。在科技项目立项环节,通过知识产权评议,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风险,避免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重大经济损失或重大科技项目的重复研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建立知识产权评议机制,可以实现项目管理部门和项目承担者对科技成果的全过程管理,规范科技成果的创造、运用、保护和流转过程。
未来融合教育的发展将由目前的以义务教育为主不断向两头延伸,直至终身教育,特教学校需要跟上这个步伐。这个延伸不是机械地延长,不同学段有不同的规律,需要研究和探索。
未来融合教育支持保障体系将会重组,特教学校要在新的合作网络中构建可持续发展机制。例如,强化订单式服务、网格化支持等。
未来普通学校也将呈现新的形态,学习空间、教学方式、课程体系、组织管理将发生深刻变革,特教学校需要未雨绸缪。例如,正确认识并积极应对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空间、万物互联等导致的学习时间重组、空间重构等,甚至,学校将没有围墙,学习将可随时随地进行等。
【中图分类号 】G760
(作者为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本文根据作者在“新型特教学校建设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整理,有删改,未经作者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