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探讨 *
刘 蕾
(广州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1363)
摘 要: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仅仅是对各行业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作用,对于我国的高等教育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强调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不断地深入,各大高校进行教育的供给侧改革成为了必然的发展趋势。本文在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对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专业课程、师资队伍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为我国高校法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及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其意义是在扩大总需求时,应该不断的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并且提高整个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顺应新时代的人才结构需求,进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从而在法学专业当中可以构建以供给侧改革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1]。
一、供给侧改革
1.供给侧改革的概念
“供给侧改革”是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的会议当中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指在适度的扩大总的需求时,应该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提高整个供给侧体系的效率和质量。我们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所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是针对于我国整个经济情况的,旨在调整我国的整体经济结构,通过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使供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平衡,并且使其发展可以得到最好的配置,从而可以提高我国整体的经济增长。
养分查询功能主要是通过发布出来的养分分布图层进行点查询、面查询和林班查询。点查询就是用户通过鼠标在地图上选择查询点,系统立即返回该地的各种养分元素含量。面查询是用户在地图依次点击多个点,形成一个闭合多边形,系统立即返回多边形中各种养分元素的含量,该含量值是多边形内养分含量的平均值。林班查询是面查询的一个扩展,在列框中选择林场、分场、林班的名称,系统会自动放大到林班的位置,高亮显示林班边界并返回林班中各种养分元素的含量。
2.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涵义
(3)对于桥梁的应力控制,企业应该考虑整个桥段的受力情况,这个问题的影响将是灾难性的,施工单位理应严格把控。
1.法学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3.供给侧改革与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供给侧改革的大环境下,社会的人才“需求侧”也发生了改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人才需求结构发生不断变化的趋势下,同时也要求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相应的转变。“供给侧改革”的首次提出是在我国的经济领域进行应用,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成熟和发展,其不仅仅是在我国的经济领域当中进行应用,并且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也有着非常大的作用[2]。将我国的高等教育与供给侧改革进行结合,其非常主要的核心就是将在原本的高校教育资源的前提下,扩大其中较为优质的教育资源供给,提高两者之间的供给效率和质量,对于原本的高校教育资源的配置进行一定程度上的优化,在这样的前提下,给受教育者即高校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教学配置,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可以有更多元化以及更好的教育选择。
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二、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中面临的问题
法学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法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大部分的专业来说,其本身的理论性更强,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有一定的影响。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当中,法学专业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本身起步较晚,所以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当中不具有优势,而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当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其面临着许多的问题,下面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4]。
2.1 女性脑卒中患者的一般情况 460例女性脑卒中患者年龄范围为44~80岁,平均为56.60±9.10岁。患者的一般情况详见表1。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由原来的旧法律体系变为现在所使用的新法律体系,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新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当中,而在高等教育的法学专业当中,其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并且在现阶段法学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5]。法学专业跟我国的社会法律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可以说法学专业的设立是建立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之上的,所以说法学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质和科学性质以及严谨性质的学科,其基本的理论需要与我国的法律具有统一性,但是法学专业是教育事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所以说法学专业在课程的内容和设置当中要具有多元化的性质,但是在我国大多数的高等教育法学专业当中,其专业的课程内容和专业课程配置都不合理,并且对于法学专业与法律制度的统一性和专业教育的多元化,这两种人才培养模式之间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协调。
2.法学专业分类不合理
3.教学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本次新疆复赛区有19位选手经过初评角逐,进入决赛入围赛,现场进行两轮造型、妆容比拼,两场总得分前5位选手获得第九届中国摄影化妆造型十佳大赛总决赛入围资格。
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督查评估纳入本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考核指标。区文化部门负责对本区下辖街镇分馆和居村等各类服务点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评估考核。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为要求,纳入街镇文化管理工作考核。并逐步引入第三方开展公众满意度测评,完善社会评价体系。认真对照服务标准,针对本地本单位实际,找缺补差,提能提效。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建立在法学专业学科的基础之上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同时也是建立在法学专业学科的基础之上的。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出应用型的法学专业人才,但是在法学专业的分类当中存在着不合理的问题,其主要的体现因素有,法学专业的学科划分过于详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能够很好的匹配,并且在教学方式上不能够根据法学专业的学科分类进行不同的教学,这将会导致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和融入[6]。
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今的法学专业教学需求,并且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我国信息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教学也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广泛的应用,但是在高等教育的法学专业当中,多媒体的应用仍然只是停留在初级阶段,甚至一些法学专业的教学当中,仍然是应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这种问题的出现,不仅仅不能够有一个很好的法学知识扩充,并且对于学生来说,没有一个很好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三、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策略
在高等教育当中,法学专业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我国法律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化人才。但是在我国整体的教育事业当中,法学专业相对来说起步较晚,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教育的整个过程相对来说不够完善,在目标设定上不够清晰,同时也不能够很好的根据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进行针对性和有目标的人才培养。我国高等教育当中的法学专业是一门相对来说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并且其理论性也非常的强,所以说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需要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目标,并且需要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位。在现阶段的高等教育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当中,供给侧改革的融入是其发展的必要趋势,只有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对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合理的供给侧改革[3],,才能够在根本上提高法学专业的教育资源质量,同时提高高校法学专业的教育资源供给效率和质量,从而可以真正的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使学生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更加的适应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可以为法学教育领域以及社会法制建设领域源源不断的输送人才。
而刘德平教授研发的“桑叶苦瓜糖果压片”优选天然桑叶、苦瓜、枸杞、菊苣、乌梢蛇等,从中成功分离出高能生物活性降糖生物素,并添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经过科学配伍后加工而成。该产品通过滋补肾阴、滋养五脏,恢复失调的脏腑功能,使机体内五脏平衡、气血平衡、阴阳平衡、元素平衡,并使植物中的活性多肽及有效成分发挥作用,直接激活胰岛受体细胞,从而激活和修复受损的胰岛细胞,恢复胰岛功能,使胰岛素分泌增多,使各种糖、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得到全面改善,使五脏器官能够正常吸收利用摄入的糖分,血糖从而自主下降至正常,逐渐摆脱服用降糖药的恶性循环,将血糖稳定在正常范围,并发症自然消除。
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以及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的最终目标都是培养出法律应用型的人才,所以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当中,更要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作为重点。首先,法学虽然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是其并不能涵盖所有关于法学的内容,其中经济法等法学并没有涵盖其中,所以说要将整个法学专业的体制进行改革,不单单将法学作为一项单独的学科,将其与其他法学相关的学科相互关联在一起,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的对法学感到有兴趣,并且可以主动的参与到法学专业的学习当中,并且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可以从被动学习慢慢的转变为自主学习,从而可以在这自学的基础上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学校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整体的提高教师的素质,并且在法学专业的学科教师配置当中,也需要遵循科学性的原则进行合理的配置,并且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和质量。
2.提高教学方式的要求
在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当中,教学方式的选择以及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或者间接确定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相对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教学方式来说,新型的多媒体教学有着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法学专业的教学多媒体应用当中,大多数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所以说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方式的要求,其中最为实质的方法,就是需要学校进行资金的投入,将学校的教学设备以及资源进行更新和完善,首先需要教学所需要最基本的教学设施需要完善,另外就是通过让教师的观念进行转变,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好法学课程的准备工作,将法学专业的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教学设施进行较好的结合,同时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当中,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探究,并且对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从而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法学教学内容的扩充。并且可以很大的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的进行。
3.法学教育与社会主义法治需求相结合
在高等教育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改革当中,要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法学专业的教学内容相互结合。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教育的过程是教育活动,但同时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涉及到我国的法律制度,所以说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也是一项法治活动。法学专业是一门具有较强理论性和科学性的学科,而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同时也是一项法学教育和法治活动相互融合的活动。在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当中,阻碍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当中没有站在法治的角度去进行法学专业的教育活动。根据法学专业的性质来看,法学专业的教育与法学法治是密不可分并且相辅相成的关系,但是从本质来看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建立在法学法治的基础之上的,而法学教育即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是对于法学法治的再次提升和升华。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相结合的教学当中,首先要调整学校以及教师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基础上之后,将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看待成一个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在法学专业的教学当中,教师不仅仅要进行法学理论知识的灌输和传授,另外还要在法学法治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可以真正的融入到法学专业的学习当中去,并且在法学专业教学的教师引导以及潜移默化当中,将学生培养成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在高等教育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当中,将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相互结合,不仅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法学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的改革,而且可以在潜移默化当中,将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人才培养结构的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是法学专业必要的发展趋势,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不单经济框架发生了转变,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以说我国的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是法学专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根据社会的发展和实际情况不断的完善和更新法律知识体系,提高法律的教育资源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哭培养出应用型的法学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杜辉.论地方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供给侧改革[J].学习论坛,2016,32(7):77-80.
[2]李慧.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双创型法律人才培养初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64-65.
[3]徐芝兰,高毅.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供给侧改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6):146-151.
[4]刘剑文.供给侧改革下法学本科核心课程的结构调整[J].政法论丛,2017(3):32-42.
[5]廖永安,段明.中国法学教育的供给侧改革[J].湖南社会科学,2017(4):187-187.
[6]吴乙婕,孟奇勋.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6,29(22):11-13.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1890(2019)02-0068-03
*基金项目: 本论文系2016年度广东省教育厅本科高校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高校双创型法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GDJG2016002)的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 2019-04-26
作者简介: 刘 蕾(1981-),女,湖北武汉人,硕士,校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经济法、环境法。
责任编辑:董 柯